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許褚典韋夏侯惇夏侯淵驍勇善戰,為何排不進五子良將?

說起三國,大家最熟知的便是蜀漢的五虎上將了,而曹魏方面,讓大家最為稱讚的則是五子良將。這五個人分別是張遼、樂進、於禁、張郃、徐晃,大家看到這裡,不免要好奇,論武力,許褚、典韋明顯是曹營中數一數二的武將,論戰功,夏侯惇、夏侯淵也不弱,為何他們排不進五子良將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需要先了解一下五子良將。

五子良將起源

其實最開始並沒有五子良將這個說法的,包括我們看的三國演義,都沒有出現五子良將這個稱謂。那麽為什麽這個稱謂現在變得如此大眾化呢?

其實五子良將的原始出處,來源於陳壽的《三國志》,原文如下:

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於禁最號毅重,然弗克其終。張郃以巧變為稱,樂進以驍果顯名,而鑒其行事,未副所聞。或注記有遺漏,未如張遼、徐晃之備詳也。

其中那句“時之良將,五子為先”乃是五子良將的原始出處。在古代,其實並沒有五子良將的這個說法。

具體什麽時候出現“五子良將”這個說法的已經無從考證,但是明清以來,小說評書中都沒有說五子良將的,所以我們可以大致推測,“五子良將”這個說法的開始流行起來也就是近現代。(如果大家發現古代什麽時候有五子良將的說法,可以評論區說一下哦。)

要說到五子良將的戰績,那也是相當不錯的。

張遼

曹操率軍征伐張魯,平定漢中,孫權趁機起兵,進攻合肥。此時駐守合肥的張遼和樂進只有數千人馬,而孫權則有十萬士卒,這仗怎麽看都是張遼輸。但是張遼大膽的使用計謀,兵行險招,讓樂進留守城池,自己率領八百敢死隊衝擊吳軍,趁吳軍沒有防備,要一舉打掉東吳的囂張氣焰,提升曹軍計程車氣。實話說,這是一個大膽的、冒險的行動。沒有人敢說一定成功,甚至有極大概率失敗。但是張遼做到了。

張遼率領八百敢死隊,衝擊東吳孫權的十萬軍隊。吳軍沒有防備,被衝擊得七零八落,士氣大衰,沒有了之前的囂張氣焰,十萬吳軍被張遼八百人給打的沒了威風。

後來孫權又率軍圍攻合肥十多天,仍然沒有攻下,只能退走。而張遼和樂進則抓住時機出擊,擊潰了吳軍,還差點活捉了孫權。此戰以後,張遼名聲大震,直接被抬進了武廟六十四將。

張郃

雖然演義中的張郃,被稱為名將檢驗器,很多名將都和張郃打過,但是張郃都沒打贏。其實正史中張郃的戰績是很不錯的。漢中之戰,張郃深為劉備所忌憚。在夏侯淵身死後,張郃暫時統領曹軍。當時曹軍主帥陣亡,士氣極其不穩,如果不是張郃強力彈壓,曹軍士氣說不定就崩潰了,根本堅持不到曹操前來支援漢中。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也正是張郃率軍擊敗蜀將馬謖,使得蜀漢的北伐功虧一簣,最終遺憾失敗。

至於其他將領,篇幅太多,就不細說了。總之一句話,五子良將都是非常厲害的戰將,驍勇善戰、銳不可當。

那麽許褚、典韋、夏侯惇、夏侯淵也是驍勇善戰,為何排不進五子良將?說到許褚、典韋、夏侯惇、夏侯淵,我們則需要將他們分一下類別。

許褚、典韋

許褚典韋分為一類,其實是因為他們的定位不同。在當時,雖然許褚典韋也是驍勇善戰,但是他們並不擅長統兵作戰。真正的統兵作戰可不是演義中,兩軍主將對打,打贏了就是勝利的。真實作戰中,很多時候,兩軍主帥都不會碰面的。將軍、統帥、武將真正的定位是不一樣的。

像許褚、典韋這樣勇猛無敵的,曹操是將他們二人作為親衛軍使用的,這樣更能發揮出他們的才能。保護好主公,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任務。

夏侯惇、夏侯淵

這倆人的名字都姓夏侯,想必大家是懂其中的意思了吧,如果還是不懂,我們再看三國志,他們是被陳壽放在哪個位置的?

三國志中,他們是被放在《魏書.諸夏侯曹傳》,和他們一起的全是夏侯家和曹家的人,這樣一看大家就完全明白了吧,這完全就是一家人嘛。曹操父親曹嵩本來姓夏侯,過繼給大太監曹騰,才改姓曹,因此,夏侯惇和夏侯淵也是曹魏的宗親。

曹操對於本家的人才,當然是最信任的。其實夏侯淵、夏侯惇他們的權勢、位置比五子良將高多了。五子良將是曹操對於外姓將軍的讚美,但是他們終究是外人。而夏侯兩兄弟可以算是他們曹家自己人了。

事實上,夏侯惇、夏侯淵這兩人的統兵能力也不容小覷,如果他們不是夏侯家的人,那麽他們肯定會是五子良將中的一員。

總結

綜合上述分析,首先“五子良將”的這個說法是近現代才流行起來的,如果一定要分析一下,那麽許褚和典韋是屬於曹操親衛軍一類的,不會排進五子良將中。而夏侯惇、夏侯淵是曹操的本家,有更高的位置需要他們去坐鎮,他們的權力其實更大,他們不需要排進五子良將,如果他們不是夏侯家的人,倒是能夠排進五子良將裡。說不過就是七子良將了。

當時,不同位置發揮的功能不一樣,不能因為說他們不在五子良將中,實力就不行。畢竟,每個位置都需要人去堅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