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晚清的一代武學宗師黃飛鴻,為什麽“不授兒武術”

亂世出英雄,也出武人,比如晚清。

這種亂世,也最容易出武林高手,坊間就曾出現過晚清十大武林高手的排名,他們分別是:董海川、王正誼、黃飛鴻、霍元甲、王子平、杜心武、韓慕俠、燕子李三、孫祿堂、郭雲深,其中以黃飛鴻、霍元甲最為知名,又以黃飛鴻更為人所熟知。

近年來又拜電影人所賜,一個叫葉問的晚清高手橫空出世,並且“大紅大紫”。

可為何這個高手,不在這個名單裡呢?原來那時的葉問,還是個二十歲左右的毛頭小子,無論是武藝還是名氣,都無法與這些高手甚至大家相提並論。

人們更熟知黃飛鴻,多半也是電影的功勞。有人粗略統計,從1949年第一次走上銀幕(主要推手是香港電影人關德興)至今,以黃飛鴻為主角的電影,多達100多部,遠超日本的《寅次郎的故事》和英國的“007”系列,使“黃飛鴻”成為迄今世界上數量最多的系列電影,是吉尼斯世界紀錄集數最多的電影,僅徐克版的“黃飛鴻”就達六部,大名鼎鼎的成龍、李連傑、甄子丹、趙文卓等明星,都出演過黃飛鴻。

電影人之所以如此“厚愛”黃飛鴻,當然與他一生充滿傳奇色彩的豐富經歷有關——豐富的人生經歷才好演繹,故事才精彩曲折,才有豐富的戲份,拍出來才有看頭,票房才有保障。

他不但是清末的洪拳大師、嶺南武術界一代宗師,還是一位醫術精湛的名中醫,以濟世為懷、救死扶傷為己任。

除此而外,黃飛鴻還是一位技藝高超的舞獅表演者,有廣州獅王之稱,並且酷愛舞獅表演,一有機會就去露一手,而且是絕對的主角。

比他小三十五歲、他的第四任妻子莫桂蘭(電影中十三姨的原型),就是因舞獅結的緣。

據黃飛鴻弟子朱禺齋所著《黃飛鴻傳奇》等資料,黃飛鴻1856年7月9日生於廣東南海縣,原名黃錫祥,字達雲,號飛鴻,幼名飛熊。

很小的時候,黃飛鴻就隨父親黃麒英,到佛山、廣州等地街頭賣藝,三歲開始習武的他,盡得父親真傳。

其父黃麒英可不是一般人,也是武林高手,號稱晚清“廣東十虎”之一,精通虎拳、鶴拳。

傳授過黃飛鴻武藝的,還有晚清“廣東十虎”之首的鐵橋三,以及鐵橋三的得意弟子林福成。

作為鐵橋三的得意門生,林福成身懷洪拳中最難上手的鐵線拳和飛砣兩大絕技,統統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黃飛鴻。

林福成對黃飛鴻如此“慷慨”,則是為了報恩——十五歲那年,黃飛鴻救過林福成的命。

得到諸多名師指點後,黃飛鴻技藝大增,在當時,一人身懷飛鉈入埕、采高青、五郎八卦棍、無影腳等絕技的,除了黃飛鴻,找不到第二人。

至於他整理並流傳下來的工字伏虎拳、虎鶴雙形拳、鐵線拳、五形拳等拳術套路,對他來說更是“小菜一碟”,而他整理的器械套路,也是多得讓人眼花繚亂,主要包括五郎八卦棍、子母刀、單刀、飛鉈、行者棒、瑤家大耙、形意簫、挑等。

早在1873年,年僅十七歲的黃飛鴻,就在廣州第七甫開始為銅行鐵行的工人傳授武藝。

那以後多年,他不是被聘為武術教練,就是開設武官,將武藝傳授給無數弟子,他整理的那些武術套路,通過其傳人的大力推廣,成為世界著名的功夫流派,直到今天,在包括廣東、香港、台灣在內的國內多地,以及新加坡、馬來西亞、歐洲、美洲等國外多地,都有其拳術流傳,影響之大,無人能比。

除了他自己名滿天下,他還培養了不少武術頂尖人才,門下弟子之中,出類拔萃的武術家,也不乏其人。

林世榮就是其中之一,他隨黃飛鴻學藝二十多年,在廣州、香港、南海等地,都開過館授過徒,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還編寫過《工字伏虎拳》等拳譜,並公開出版,影響不小。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11年,黃飛鴻被民族英雄、黑旗軍首領劉永福聘為廣東民團總教練,追隨劉永福的黃飛鴻,在抗日保台戰爭中立下過不小的功勳。

這個時期,也成為他武夫生涯的巔峰。

後來,中法戰爭爆發,被清政府收編的黑旗軍入越南作戰,誓“為越南平寇,為祖國屏邊”的劉永福率軍挺進河內,黃飛鴻這才離開了這位著名愛國將領,接過父親開的“寶芝林”醫藥館,懸壺濟世,治病救人,精湛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深受稱讚。

然而,讓人意外的是,身懷多種絕技的黃飛鴻,卻上演了“不授兒武”的“戲碼”,以至於他的第四個兒子、長相最像他的黃漢熙,不但對武術一竅不通,其從事的職業,也與“武”字沒半點關係。

實際上,黃飛鴻“不授子武”是後來的事情,他的四個兒子當中,至少有一個兒子得到過他的真傳,而且武藝高強。

他叫黃漢森,黃飛鴻次子,因小時候肥肥白白,人稱肥仔二,最受父親寵愛,也最得父親真傳,也是身懷多種絕技。

然而,誰也沒想到,高強的武藝,反正成了害死他的“罪魁禍首”——

1919年,精通武術的黃漢森前往廣西梧州,在一個名叫保商衛旅的軍營裡,做了一名護衛。

同事中有一個叫“鬼眼梁”的,也是個練家子,自以為武藝高強、無人能比,得知黃漢森也有兩下子,很不服氣,又見他年紀輕輕,更是不舒服,非要與他較量不可——打敗這小子,我就是老大了!

鬼眼梁還說什麽“我怕黃飛鴻,但絕對不怕他兒子”,這話太難聽了,加上年少氣盛,不懂收斂鋒芒,黃漢森接受了挑戰。

與其說是挑戰,不如說是挑釁。

悲催的是,僅僅過了兩招,鬼眼梁就被黃漢森打翻在地。

君子比武,比過就完,有的輸家,甚至還會當場給贏家跪下,拜其為師,對方若不答應,還會一直跪著不起來,直到贏家第二天開門,發現對方仍跪在那裡——這是不少電影裡的橋段。

可惜現實不是電影,鬼眼梁更不是君子,比武慘敗之後,他對黃漢森懷恨在心,決心報復。

好不容易等到中秋節晚上,黃漢森早就忘了之前那一幕,更沒想到那個手下敗將,早已成了他的仇人,也就未加防備,被鬼眼梁設法灌得大醉。

趁黃漢森人事不省,鬼眼梁一槍將他打死。

當官的追究,鬼眼梁狡辯說,黃漢森喝醉了,拔出槍來要殺他,出於自衛,他奪過槍來,沒想到走了火,將對方誤殺至死。

愛子慘遭殺害,按照常理,作為一個武藝高強、聲名顯赫的父親,恐怕第一個念頭是報仇。

然而,黃飛鴻雖然悲痛欲絕,卻未這麽想,反而認為兒子是為了較技,與人爭強好勝,才導致悲劇發生的。

為了避免悲劇再次發生,他發誓不再教子習武,這也是他的第四個兒子,也是最小的兒子黃漢熙,不會武功的原因。

這應該算是始終推尚“習武德為先”,從不恃強凌弱,堅持以德服人的黃飛鴻,唯一正確的選擇吧。

文:沙塵暴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