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汪濤:消費信貸能否驅動今年消費反彈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汪濤

  UBS Evidence Lab於2020年11月10日至24日對1636名受訪者進行了消費信貸問卷調查,通過此次調查,我們得以更好地了解中國居民的資產負債和財務狀況及其對消費的影響。本次調查是本系列線上問卷調查的首輪調查。與我們此前僅對負有債務的受訪者進行的消費信貸調查不同,本次調查對象還包括沒有債務的受訪者,因此樣本更為全面、更接近真實的人口結構。

  調查問卷的主要發現

  居民債務餘額中主要是房貸,但償債負擔主要來自其他消費類貸款。所有受訪者的債務餘額中位數為9000元,其中39%的受訪者沒有債務。負有債務的受訪者的債務餘額中位數為1.5萬元,有房貸的受訪者的債務餘額中位數為57萬元。平均而言,房貸佔所有受訪者債務餘額的92%,車貸佔7%,其余類別的債務僅佔1%(包括網貸)。不過,房貸僅佔所有受訪者償債負擔的34%(均值為4459元),車貸佔13%,其他類別的債務佔54%。與之類似,之前UBS Evidence Lab在2020年5月進行的中國消費者問卷調查顯示,房貸佔受訪者償債負擔的28%。

  房產也是居民資產的主要構成。受訪者資產餘額的中位數約為190萬元,其中84%是房產(按市值計算)。具體來看,全體受訪者裡有84%擁有房產,其中約2/3沒有背負房貸。此外,一二線城市受訪者資產餘額的中位數是三四線城市受訪者的1.6倍,高收入群體資產餘額中位數是中等收入群體的1.8倍、是低收入群體的4.6倍。在本問卷中,高、中、低收入群體分別按月收入不低於20000元、8000-20000元和8000元以下劃分。

  居民債務滲透率為61%,水準已經不低。問卷調查顯示,61%的受訪者身背債務,其中30%有房貸,22%-23%負有線上分期貸款或現金貸,15%-17%負有車貸或信用卡貸款。這與我們2020年的中國消費問卷調查的結果基本一致。此外,本次問卷調查顯示,來自一二線城市、青年和中年群體(25-44歲)以及中高收入群體中負有債務的受訪者佔比更高。同時,75%的受訪者表示曾借過線上分期貸款。以全球標準來看,中國居民的債務滲透率並不算低,瑞銀美國消費金融問卷調查顯示美國居民債務滲透率為71%。

  整體來看,居民資產負債表和財務狀況大體良好、償債負擔基本可控。由於 39% 的受訪者沒有債務,因此所有受訪者的債務餘額/收入比的中位數非常低,僅為 3.4%,但是均值要高得多,為 146%。對於負有債務的受訪者而言,債務餘額/收入比的中位數為76%、且均值達到232%。對於所有受訪者而言,每月償債額佔月收入比重的中位數為14.3%,這也與去年中國消費者問卷調查所顯示的16.4%基本相當。相比其他群體,來自三四線城市(償債負擔/收入比中位數為16.4%)和中等收入群體(中位數為20%)的受訪者償債負擔更重。與之相對,宏觀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居民債務佔GDP比重為62%,居民債務佔收入的比重為108%。

  部分群體風險較高。首先,對於負有債務的受訪者而言,每月償債額佔月收入比重的中位數要高得多,為31%。雖然其中大多數受訪者表示使用收入(75%)及現金和存款(53%)來償還債務,但仍有34%的受訪者需要通過信用卡分期、20%通過線上貸款來償還債務,這或許是值得擔憂的信號。青年受訪者(18-24歲)和低收入群體中通過分期付款和網貸來償還債務的受訪者佔比更高。此外,來自三四線城市、25-34歲年齡組和中等收入群體的受訪者比其他受訪群體的償債負擔更重。另一方面,消費信貸違約可能也值得警惕。全體受訪者中,有8%-9%有過債務違約經歷,12%表示可能會在未來12個月內違約。上述違約率似乎遠高於過去消費信貸的實際違約率,可能反映出消費者受疫情影響情緒偏悲觀。不過,隨著今年居民收入和財務狀況不斷改善,我們預計實際消費信貸違約率會明顯低於上述調查預期結果。

  受訪者對未來收入和財務狀況的預期有所改善。59%的受訪者預計未來 6-12 個月收入會有所增加,7%的受訪者預計收入會有所下降。平均而言,受訪者預計收入會增長4.1%。相比之下,過去12個月只有49%的受訪者表示收入有所增加,而17%表示收入有所下降,且平均收入漲幅為2.1%,這表明未來居民收入情況可能會有所改善。與之類似,預計財務狀況會有所改善的受訪者佔比有所提高(預計未來6個月財務狀況會有所改善的受訪者佔比54%;過去6個月財務狀況得到改善的收受訪者佔比38%),而預計財務狀況會惡化的受訪者佔比降低(預計未來6個月財務狀況會惡化的受訪者佔比為6%;過去6個月財務狀況惡化的受訪者佔比為14%)。我們也預計居民收入增長和消費者信心將有所反彈。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更多來自三四線城市(19%)和中低收入群體 (21%)的受訪者表示過去12個月收入有所下降。朝前看,高收入群體的受訪者預計未來12個月收入會有所增加的佔比更高(65%;中低收入群體中佔比為56%),且其對當前的債務狀況或者失業的擔憂也小於其他群體。

  受訪者對增加消費的態度偏謹慎。平均而言,受訪者將收入中的34.6%用於消費,21.4%用於償還債務,15.5%用於繳納稅費,28.5%用於儲蓄和投資。對於未來12個月的預期,從佔比的淨變化來看(計劃增加與計劃減少的受訪者佔比之差),計劃將更多收入用於儲蓄的受訪者淨佔比為51%,用於投資的受訪者淨佔比為31%,用於保險的受訪者淨佔比11%,但計劃將更多收入用於消費的受訪者佔比(33%)要低於計劃減少消費的受訪者(35%)。上述結果和去年中國消費者問卷調查大致相似,不過消費意願有所減弱。具體來看,更多來自三四線城市、45歲及以上年齡組和中低收入群體中的受訪者計劃減少消費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這可能反映出這部分群體的收入受到疫情的影響較大、對未來的擔憂依然存在。

  未來中國居民債務何去何從?

  居民整體債務增長有所放緩,但其佔GDP的比重明顯上升。中國居民債務在2016-2017年快速擴張,在那之後增長已有所放緩,主要因為隨著房地產銷售走弱,房貸增速回落。2020年,中國居民債務增長了14.2%(2018年增速為18.2%,2019年為15.5%),年末餘額為63.2兆元,相當於GDP的62%。其中,房貸佔居民債務餘額的55%,消費貸款(包括信用卡貸款、車貸等)佔24%,個體工商戶經營貸款佔22%。後者在去年增長了20%,其中部分可能被用來購房,而消費貸款增速則降至8.6%。居民債務佔GDP的比重從2015年的39%和2019年的56%快速上升至2020年的62%。雖然佔比低於2019年美國的75%、日本的61%和韓國的95%,但目前中國居民債務佔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已與部分發達國家相當,我們估算2020年該比重為108%,較2015年的72%大幅上升。

  監管收緊可能抑製消費信貸的增長。鑒於目前居民信貸滲透率已經較高、網貸監管收緊,且居民進一步加杠杆的意願偏弱,瑞銀銀行業分析師預計今年房貸以外的消費信貸增速僅會從2020年9%的低基數上小幅反彈至13%。事實上,P2P網貸機構從高峰時期的約5000家已經完全清零。同時,自去年四季度以來,出於對部分人群網貸風險和網貸機構風險管控的擔憂,政府還收緊了對互聯網小額貸款公司的監管。

  居民杠杆率的上升速度可能趨緩。我們預計今年中國居民整體債務增速為12.2%,比2020年下降2個百分點。雖然房貸之外的消費貸款增速可能會小幅反彈,但鑒於對房地產相關信貸的監管可能會進一步收緊、房地產銷售可能走弱,我們預計房貸及經營類貸款增速可能會分別放緩至11%和14%左右。再加上今年名義GDP和居民收入有望大幅反彈,我們預計今年居民債務佔GDP比重可能僅增長1個百分點至63%、居民債務佔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基本企穩。朝前看,雖然居民債務可能會進一步增長,考慮到對房地產相關信貸的監管收緊、消費信貸滲透率已經不低,以及三四線城市和中低收入群體的償債負擔相對較高,未來居民杠杆的上行空間應比較有限。

  中國消費復甦有何可期?

  消費信貸對消費的提振可能略強於去年。本次問卷調查顯示,中國居民的資產負債和財務狀況大體良好,償債負擔基本可控。考慮到居民信貸滲透率已經不低、且房地產相關信貸可能持續受到較強的監管,未來幾年居民整體債務增長可能會放緩;不過瑞銀銀行業分析師預計今年房貸之外的消費信貸增速將從2020年的9%反彈至13%。這意味著消費信貸對消費的提振作用雖然可能不如2016-2018年,但應強於2020年,不過對網貸業務監管的收緊可能會對其形成一定製約。

  未來收入改善有望支撐消費復甦。本次調查中,受訪者對消費的態度仍然偏謹慎,這可能是因為疫情相關的影響猶在。不過,調查也顯示多數受訪者預計未來收入和財務狀況會有所改善。我們也預計今年GDP增速(瑞銀預測為8.2%)和居民收入增速會大幅反彈、勞動力市場逐步回暖。同時,隨著今年居民收入的改善、新冠疫情繼續得到良好控制,我們預計偏謹慎的消費情緒有望得到緩和,調查所體現的預防性居民儲蓄率可能會有所下降。

  消費有望成為拉動今年中國經濟增長反彈的主要動力。基於本次調查結果和宏觀層面的分析,我們依然預計今年實際消費增速將在去年的低基數上大幅反彈至10%。在目前的出行限制解除之後,迄今恢復相對滯後的服務業(如交通、外出旅遊、線下娛樂等)也有望更強反彈。值得注意的是,儘管中國居民資產負債表和財務狀況大體良好,但償債負擔較高的三四線城市和中低收入群體的債務風險可能較高。此外,網貸監管收緊可能會抑製依賴此類借貸來維持消費、或將之作為主要償債手段的人群的消費。

  (本文作者介紹: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