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百威“滯銷”,2019全球最大IPO發行失敗

港股今年最大的IPO,發行失敗了。

百威英博(BUD.US)表示,決定不再推進亞太子公司(百威亞太)在香港的IPO計劃。

公司稱,由於包括現行市況等一些因素,百威亞太暫停上市。消息公布後,百威英博的股價一度大跌4.4%,收盤價為86.94美元,收跌3.04%。

作為世界啤酒巨頭之子,百威亞太是亞太區最大的啤酒公司,2018年賣出了104億升啤酒,營收和淨利潤分別為84.6、14.1億美元,賺錢能力毋庸置疑,55%的毛利和16.7%淨利遠超國內啤酒股。

市場十分期待這個巨無霸的到來。

7月5日,百威亞太開始以40港元至47港元招股,若按上限,不計超額配售,最多將募764億港元。

若發行成功,不僅將超越Uber,成為今年以來,全球最大規模IPO,更將超越2001年的卡夫食品,成為迄今為止,全球食品飲料行業最大規模的IPO!

按照2018年的業績,對應的市盈率在38.5-45倍之間。華潤啤酒在港股104倍,青島啤酒也近40倍。另外,國內啤酒股的市盈率中位數為44倍。

看上去估值也不算太貴的百威亞太,卻因為認購不足取消了IPO。

從發售環節來看,雖然百威亞太在國際配售和公開配售已錄得足額認購,甚至有超購,但這次它沒有引入基石投資者。

公司認為百威定價合理,自信能夠吸引到足夠多的機構投資者,不擔心認購不足的可能性。

這給國際配售部分帶來不確定性,因為投資者可以隨時改變主意。香港媒體報導稱,有長線基金因市況及外圍經濟問題,退出百威亞太IPO認購,這導致其他機構投資者“壓價”或減少認購數量。

關於定價的進一步調整,百威和它的兩大承銷商意見也不一致,IPO只得作罷。

今年的港股市場不如美股火熱,據騰訊報導,出於對港股市場不景氣的考慮,阿里巴巴集團確認下調港股上市募資額度至100億美元,此前其計劃募資200億美元。

百威這起百億美元IPO計劃擱淺的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麽?

/01/

40倍的百威亞太貴不貴?

全球市場看亞太,亞太市場看中國。

亞太不僅是全球最大的啤酒消費市場,更是增速最快的區域之一,預計2018-2023年,將貢獻全球啤酒銷量增幅的47%。

而中國是啤酒消費大國,消費量佔全球總量的22%,在亞洲市場的佔比高達60%。

百威亞太是亞太區最大的啤酒公司,中國市場為它貢獻了76%的銷量。2018年共賣出了104億升啤酒,營收和淨利潤分別為84.6、14.1億美元,賺錢能力毋庸置疑。

它以中國、澳洲、韓國、印度和越南為主要市場。在澳洲和韓國,按銷量算,它分別以48.8%和59.8%的市佔率排名第一。

在中國,前五大啤酒企業華潤啤酒(00291.HK)、青島啤酒(600600.SH)、百威、燕京啤酒(000729.SZ)和嘉士伯,合計佔了70.4%的市場。其中,華潤佔比23.2%,青島與百威分別佔比16.4%和16.2%。

按此前的招股計劃,百威亞太發行估值達4982億港元,而國產啤酒三巨頭華潤啤酒、青島啤酒、燕京啤酒當前的市值加起來只有1850億。

一個百威亞太,比國產啤酒三巨頭總和的兩倍還要值錢。為什麽?

在中國,以銷售額計算,百威亞太排名第一,在高端及超高端啤酒領域,無論是銷量還是銷售額,它都排名第一。

2018年,百威亞太的銷量是104億升,華潤雪花的銷量是113億升,青島是80億升,燕京是39億升。但百威亞太的營收大約582.5億元,華潤雪花的營收為318.7億,青島的啤酒營收為262.3億,燕京的啤酒營收為107.3億。

如果換算成千升價格,百威亞太高達5600元,華潤雪花為2820元,青島為3267元,燕京為2736元。

也就是說,同樣賣一瓶啤酒,百威亞太的價格幾乎是華潤雪花/燕京的2倍,青島的1.7倍。

啤酒這東西,無論高端還是低端,原料都是麥芽、啤酒花、酵母和水,成本差異不會太大,更高的售價意味著更強悍的盈利能力。

2018年,百威亞太的毛利率和淨利率分別高達55.2%和16.7%。華潤雪花為35.14%和3.09%,青島為37.7%和5.87%,燕京為38.53%和1.98%。淨利率不在一個層級。

對應2018年的業績,百威亞太的發行市盈率在38.5-45倍間。華潤啤酒及青島啤酒H股的市盈率分別為108倍和38倍,青島啤酒A股的市盈率為40倍,A股其他啤酒股的市盈率在36.6倍至97.7倍間。

從資產端定價邏輯來看,百威亞太的發行定價,也算“合情合理”。公司還傾向把發行價定在招股價區間的中下水準,但最後認購仍不足。

/02/

100億美元募資VS疲軟的投資者需求

百威亞太近100億美元的募資額,對市場的抽資效應明顯。在市況較差的情況下,投資者是否願意為它38.5-45倍的估值買單,是關鍵。

從發售環節來看,公開發售雖並不像中煙香港,100倍超額認購那麽火熱,但百威亞太也獲得了9倍超額認購,散戶熱情還可以。

不過,百威亞太沒有引入基石投資者,這給國際配售部分帶來不確定性,因為投資者可以隨時改變主意。

此前,公司認為定價合理,自信能吸引到足夠多的機構投資者,不擔心認購不足的可能。百威亞太路演現場來的投資人很多,但觀望者多於下單者。

香港媒體報導稱,有長線基金因市況和外圍經濟問題,退出百威亞太IPO認購,這導致其他機構投資者“壓價”或減少認購數量。

國際配售部分認購不足,公司要麽取消發行,要麽繼續降價發行。

市場不好,沒人願意出高價。百威之前,瑞士再保險就宣布暫停子公司ReAssure Group Plc41億美元的IPO,理由是投資者需求疲軟。

據騰訊報導稱,出於對港股市場不景氣的考慮,阿里巴巴集團確認下調港股上市募資額度至100億美元,此前其計劃募資200億美元。

作為承銷方,摩根大通及摩根士丹利應該是希望公司定價在招股價以下。但在這方面,百威和它們意見不一致,IPO只得作罷。

換句話說,百威亞太這次IPO發行失敗,更多是因為機構投資者覺得它太貴了。

/03/

募資“為母還債”,

投資者:很難接受

百威亞太IPO募資,主要是為了幫母公司百威英博還債。在投資者看來,這事並不那麽靠譜。

1876年,百威英博在比利時魯汶成立,靠著一路並購,經過140多年的發展,已經成長為全球最大的啤酒巨頭,在全球的市場份額約為30%。2018年,百威英博賣出了超500億升啤酒,實現營收546.2億美元,淨利潤43.7億美元。

但瘋狂並購的代價也很明顯,百威英博已經債台高築。2018年,其資產負債率已經達到了69%,每年光利息支出就要50億美元;商譽在它的總資產中佔比達57%,如果扣除商譽部分,實際的資產負債率已經高達158%。

2019年3月,全球評級機構標準普爾下調了對於百威的評級,稱在接下來的三個月裡,百威如果拿不出一個清晰具體的減債方案,評級可能會再降一級。

好在亞太地區的業務增速快、潛力大,這為百威英博提供了一個向市場兜售“故事”的機會:分拆亞太區業務單獨上市,稀釋部分股權來緩解自己的資金壓力。

在招股書中,百威亞太稱:“本公司會將全球發售所得款項淨額全數償還結欠百威集團附屬公司的貸款,以完成重組。”

即,百威亞太從投資者手中籌到的錢,要拿去給母公司還債,而不是用於發展業務,開拓亞太市場。

“我們對上市公司融資是為了還債這件事,還是很難接受,當然百威IPO要價和投資預期估計也有比較大的差異”。有投資者這樣說。

另外,根據招股書,百威亞太在2019年至2023年間,必須在百威集團的全資附屬公司的一個中央現金池中,存放24.5億美元至30億美元不等的存款。

一旦日後發生百威集團償債困難的情況,百威亞太可能無法從現金池中提取資金。

百威踩中了今年最火爆的消費股、“抽煙喝酒”行情,卻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百威亞太和母公司巨額債務千絲萬縷的關係,給IPO帶來的影響,可能連它自己都沒想到。

/04/

百威亞太帶來的啟示

百威亞太折戟IPO,有市場因素,更多是公司個性的問題。相比之下,對於國內啤酒股而言,它帶來的市場啟示更重要。

觀察百威亞太近幾年的表現,讀懂君認為它吃到了兩點紅利。

一是消費升級浪潮。由一帶來二,即市場壟斷、溢價能力的提升。百威在高端啤酒市場的市佔率從40.2%提升至46.6%,一直穩居第一。

前者是消費側的迭代,後者是供給側的改革。在傳統行業,後者往往是利潤飆升的關鍵。空調行業最為典型。

早年多個品牌混戰搶地盤,大家利潤都不高。但近十年來,市場進入格力、美的雙寡頭階段,其他品牌被邊緣化,也由此拉開了它們十年十倍股的序幕。

早期,90%的啤酒消費來自低端市場,大家拚的不是品牌和技術,而是渠道和價格。

2013年,中國啤酒產量達到506億升的頂點後,開始走下坡路,到2018年,產量跌至381億升,同比下滑13.39%。

對比2018與2013年,青島啤酒少賣了7億升,營收下降了17億,降幅6%;淨利潤下降了5.5億,降幅28%。燕京啤酒少賣了18億升,營收下降了24億,降幅17.5%;淨利潤下降了5億,降幅73.6%。只有華潤雪花,少賣了4億升,但營收增長了28.7億,增幅9.9%,淨利潤增長了1.5億,增幅17.9%。

在行業銷量一定的時候,要提高行業的利潤收入,能用的方法就只有提高單品的售價或進行產品結構的調整。這一點啤酒企業也知道。

所以2018年啤酒行業集體提價,幅度在5-10%的水準,距離2008年上一輪集體提價隔了10年時間。

除了提價,啤酒廠家同樣在“節流”上下功夫,紛紛關閉低效工廠,玩起了自發性的供給側改革。華潤2017年關閉7家,去年又關了13家,青島去年則關了楊浦和蕪湖公司。

現在啤酒行業的格局是,華潤雪花佔據四川、貴州、遼寧、江蘇、安徽,青島佔據山東、河北、山西、陝西,燕京佔據北京、內蒙,百威佔據福建、江西、湖北,嘉士伯佔據新疆、西藏、雲南、重慶。

看似穩定的格局背後,暗潮湧動。啤酒前五大企業的份額持續提升,2015年不足50%,2018年已到70%。

與此同時,消費升級浪潮下,低端啤酒市場逐年萎縮,高端啤酒進入快速增長期。

根據Euromonitor統計,中高端啤酒(終端統計價格7元及以上/L)佔比,從2011年的38.4%提升至2017年的60.9%,消費額增速在20-35%間。

高端市場才是潮水的方向。早期的紅利被百威先吃到了,但國產啤酒們在奮起直追,明顯發力高端市場,推出多款中高端啤酒,向上布局。

比如,青島推出了經典1903、奧古特、鴻運當頭、皮爾森,燕京也推出了原漿白啤。而華潤雪花不僅推出superX、臉譜系列、匠心營造,更斥資23億收購了喜力中國區業務。

對比2018年與2017年,國產啤酒巨頭的千升價格,已經有了明顯的提升。其中,華潤雪花提升了12.2%,燕京提升了9%,青島由於本身基數較高,未明顯提升。

這是一個新的開始。對於整個中國的啤酒行業來說,也許春暖花開還為時尚早,但寒冬臘月顯然已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