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好聲音2019》還能重回“C位”嗎?

曾於裡

7月19日,走到第8個年頭的《中國好聲音2019》播出。這一季由那英、庾澄慶、王力宏、李榮浩擔任固定導師。首播當晚,酷雲實時數據頗為亮眼,微博上也出現了好幾個相關熱搜。雖然不複“好聲音”巔峰期的風采,但作為一個歷時8年的“綜N代”,“好聲音”仍舊是暑期檔最受矚目的音樂選秀節目之一。捱過七年之癢,重新出發的《中國好聲音2019》還能重回C位嗎?

《中國好聲音2019》海報

從穩居C位到影響力削弱

《中國好聲音2019》開篇,來了一次回憶殺,簡短回顧了“好聲音”走過的8年對無數人產生的影響。

“好聲音”是很多人夏天裡的重要回憶

2012年7月,《中國好聲音》播出,導師是劉歡、那英、庾澄慶、楊坤。首播CSM城市網收視率雖然只有1.477%,但第二期收視率就破2%,第六期就破4%,總決賽巔峰時刻收視率已經突破6%。王力宏對第一季的點評並不是誇張,“這是一個現象級的文化的奇跡”。而這一季的冠軍梁博、亞軍吳莫愁、季軍吉克雋逸,時下仍活躍在歌壇,尤其是梁博,已經成為新生代原創歌手的中堅力量。

導師王力宏說,2012年“好聲音”是音樂圈的熱門話題

《中國好聲音》成為了《超級女聲》之後又一檔超現象級的音樂選秀節目。2013年的第二季、2014年的第三季、2015年的第四季,“好聲音”保持著極高的熱度,每一季的平均收視率都突破4%,冠名費也節節攀升,1-4季的冠名費分別是6000萬、2億、2.5億、3億,前4季的廣告收入超過40億元。

因為《中國好聲音》都是暑期檔播出,時間點是從高考後到國慶前後,因此在許多觀眾的夏天記憶裡,除了空調、西瓜、冰棒外,娛樂生活的典型符號就是《中國好聲音》,它幾乎承包了暑期檔的收視率和話題榜。

意外發生於2016年。《中國好聲音》的節目模式是燦星從荷蘭Talpa公司以200萬的低價引進的,Talpa的“The voice of…”在全球有70余個本土版本。Talpa一開始並沒想到《中國好聲音》這麽火爆,看到燦星大賺特賺後,四年合約到期Talpa大幅提價。未果,並迅速拿回版權,轉手以4億元高價賣給了願意接盤的唐德公司。之後就是燦星、浙江衛視與Talpa、唐德圍繞《中國好聲音》版權歸屬,來來回回糾纏了兩年。

2016、2017年,《中國好聲音》更名為《中國新歌聲》播出,標誌性的轉椅也改成了推杆和衝浪。雖然導師陣容依舊華麗(2016年為周杰倫、汪峰、那英、庾澄慶,2017年為周杰倫、那英、陳奕迅、劉歡),但話題量和收視率卻有了明顯的下滑。《中國新歌聲2016》平均收視率跌至3%左右,《中國新歌聲2017》則進一步跌至2%左右。

“好聲音”曾以《中國新歌聲》為名播出兩季,影響力下滑

2018年6月各方就與“中國好聲音”相關的知識產權糾紛達成和解,《中國好聲音2018》歸來,收視率沒有歸來,CSM城市網只有1期收視率勉強破2%,其余期數均在1%徘徊。

《中國好聲音》已經不再處於夏日裡娛樂生活的C位了。與話題量、收視率下滑相對應的,是後幾季選手人氣的低迷。像第四季的冠軍張磊,新歌聲的兩屆冠軍蔣敦豪、扎西平措,2018年的冠軍旦增尼瑪,後續的發展並沒有跟上。冠軍尚且如此,其余的亞軍季軍,都暢銷聲匿跡了。

反倒是一些被“好聲音”早早淘汰的“遺珠”最後大放異彩,第三季的艾怡良止步八強,最終獲得金曲獎最佳女歌手;GAI曾以本名周延參加《中國新歌聲》,盲選都沒有通過,後來通過《中國有嘻哈》一炮而紅……

落寞的偶然與必然

應該承認,作為一個“綜N代”,“好聲音”能夠走過這麽長的時間並保持這麽高的熱度,已經殊為不易。只是“好聲音”的日趨落寞,從偶然因素看是版權糾紛耽擱了兩年,但實際上,它的落寞又含有必然的因子。

任何一檔節目的走紅,總離不開時也、勢也。2005年《超級女聲》的巔峰之後,大陸音樂選秀大體囿於偶像選秀路徑。2012年橫空出世的《中國好聲音》,雖然依舊是“草根選秀”模式,但它有了新鮮玩法,節目採用盲選凸顯“好聲音”,更加接近音樂本質,既給觀眾帶來新鮮感,激活了龐大的潛在音樂儲備人才庫,也填補了當時音樂選秀市場的空白。《中國好聲音》火了。

盲選凸顯“好聲音”至上

2013年開播的另一檔音樂綜藝《我是歌手》,雖然是成名歌手的battle,但與“好聲音”一樣,都是以音樂為核心。如果說《超級女聲》是音樂選秀的1.0階段,那麽《中國好聲音》和《我是歌手》則開啟了音樂選秀的2.0階段——音樂至上。

“音樂至上”的初衷自然是好的,但它也有阿喀琉斯之踵,即它高度依賴於選手質量和歌曲質量。只有好選手才能唱出好聲音,只有好歌曲才能成就好歌手。

《中國好聲音》的一大困境是,優秀選手資源的枯竭。

一個好歌手不是憑空蹦出來的,培養和沉澱是需要時間的。每一年《中國好聲音》海選階段層層篩選,最終有100餘人進入節目海選錄製,到了今年第8季,在導師面前露過的臉的少說也有500餘人了——這是對音樂人才儲備一個很大的消耗。

而“好聲音”盲選的賽製,固然讓音樂成為唯一的選拔標準,但坦白地說,在一個看臉的時代,節目完全“不看臉”,也就導致不少資質一般、顏值不錯的選手直接被淘汰——但他們可能是有市場的。而剩下的那些實力強勁、顏值一般的勝者,卻在“顏值也是正義”的市場生態中,顯得不夠討喜。

這是始終困擾《中國好聲音》的選擇題。既有顏值、又有好聲音、還能通過盲選的“現場歌手”,少之又少,畢竟這幾年音樂選秀的消耗太大了。而有顏值、有特色、現場不那麽好的“唱片歌手”,又很容易卡死在盲選階段,後期比拚時也不佔優勢。因此“好聲音”多年來一直左支右絀、無所適從,尤其是到了最近幾季,選手枯竭的背景下,“現場歌手”的導向愈發凸顯,選手們的熱度也止於節目現場。

與《我是歌手》一樣,《中國好聲音》也有歌曲荒的困境。就像導師李健曾說的,“這幾年選手都不錯,我覺得最匱乏的是內地的原創音樂,竭澤而漁,各種節目將很多音樂演繹得差不多了,很多作品本來很優秀,但演藝太多就失去了改編價值。”翻來覆去唱那些歌,哪怕改編再出彩,選手演唱能力再高超,要實現再度傳播都很困難。對於音樂選秀節目來說,其傳播既依賴於導師和選手,也高度依賴於歌曲。

綜藝圈也有一個“五年定律”:一檔綜藝節目再火,做到第五季往往都是下坡路的開始,因為觀眾永遠追求新奇感,再好看的東西在第五年依舊一個模式他們也會審美疲勞,想尋找新的刺激點比較困難。當然《中國好聲音》也一直在變,像《中國好聲音2019》在2018年的幾個新元素(魔鏡、點歌)的基礎上,加入了“封麥”等設計。但這樣的微調,並沒有從根本撼動節目的模式。

導師一按封麥,就可以讓另外的導師“閉嘴”

有內憂,也有外患。正當“好聲音”走在轉型的艱難路上時,2017年的《中國有嘻哈》《明日之子》,2018年的《偶像練習生》《創造101》《聲入人心》,已經將音樂選秀帶入了3.0階段,這是“偶像選秀”的新潮時代了,青年亞文化成為風口,討好“Z世代”是主流方向。

映襯之下,《中國好聲音》顯得有些“老態”。像《中國好聲音2019》與《聲入人心2》對打,收視率《中國好聲音2019》碾壓後者,但《聲入人心2》在飯圈女孩中的影響力要遠高於“好聲音”。

導師給力,更得“好聲音”給力

《中國好聲音》愈到後頭,對導師的依賴愈重。這是無奈之舉:選手不夠給力,就得導師給力。

第4季請來了周杰倫,首播CSM城市網收視率高達5.308%,創下了記錄。憑借周杰倫的號召力,既保證了閱聽人和粉絲對節目的粘性,也在社交網絡上擁有較高的討論度。但“一招鮮”不能吃遍天,《中國新歌聲2016》還是原來的導師班底,但改名風波加上選手水準下滑,收視率便有明顯的下滑。《中國新歌聲2017》和《中國好聲音2018》除了有周杰倫坐鎮,還請來了李健,李健成了另一個話題中心;節目放大了李健“段子手”的人設,在互聯網上討論度頗高。

“段子手”李健也是“好聲音”的一大看點

可見,凸顯導師、加強導師真人秀部分的策略,並沒有錯。畢竟每一個導師都擁有聲名、流量和話題度,讓導師擁有更多的互動、鏡頭以及掌控節目流程的自主性,可以放大節目的粉絲向屬性,增加節目對於年輕觀眾的吸引力。

《中國好聲音2019》依舊在不斷給導師“加戲”。像“一鍵封麥”的設計,就是給導師製造衝突和看點。當導師為學員轉身後,覺得搶人競爭太過激烈或對自己的勝算沒有十分把握時,就能隨時按下封麥按鈕,讓威脅到自己的導師的話筒無法發聲。首期節目中,“一鍵封麥”使用了兩次,一次是王力宏不小心使用,讓那英“封麥”,一次是那英為了搶人,讓李榮浩“封麥”。這兩個橋段帶來笑點,#李榮浩被閉麥#也在微博熱搜掛了一天。

那英將李榮浩“封麥”

而庾澄慶是擔任“好聲音”導師次數最多的,他總共參與了6季。庾澄慶愈發顯得“不可或缺”,是因為他扮演了一個控場的角色(類似於導師裡的“主持人”),得把控流程,調動氣氛。這一季他依然hold得非常“賣力”。

庾澄慶是導師,也是主MC

但無論如何,《中國好聲音》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好聲音”。假若沒有選手的好聲音支撐,《中國好聲音》有淪為《中國好導師》或《中國好段子》的趨勢,這是與節目初衷背道而馳的,背離“好聲音”,《中國好聲音》也終將失去生命力。

就筆者個人的觀感,《中國好聲音2019》太過於依賴導師了,整個搶人環節不僅冗長,為了“拉攏”選手的“套近乎”和導師們的“自誇”,都顯得略微尷尬。一方面,每一次搶人導師都得說自己能給選手帶來什麽,翻來覆去地說,審美疲勞。為何不對選手演唱做更多專業評點?

另一方面,也是更根本的原因,選手並沒有給觀眾眼前一亮的感覺,所以看到導師們很誇張地搶人時,觀眾內心的OS可能是:這選手值得如此哄搶嗎?導師們會不會太“抓馬”了?

這一季導師對選手太寬容了,表揚很多,沒有多少專業上的批評

這怪不得導師,可能也怨不得節目組,選手質量滑坡並非節目組所能主導的。撰寫此文時,筆者又重新回顧了“好聲音”1、2季盲選環節,鮮明地感覺到:走到第8年,有特點的“好聲音”變少了。

《中國好聲音2019》首期節目有6位選手出場,現場唱得都不錯,但極具辨識度的選手還真說不上來。節目值得表揚的,倒是選手選歌有新意,不是局限於華語經典老歌,5年內的華語新歌居多,也有冷門佳作。如若將這“新歌”唱火,“好聲音”至少多了一個出圈路徑。

首期出場的6位選手的選歌,除《模範情書》《偶然》外,都是近5年的新歌

《中國好聲音2019》還能重回“C位”嗎?這無法靠情懷,無法靠導師,也無法靠收視慣性,它根本上得靠“好聲音”(唱得好+聲音有辨識度+長相有觀眾緣)。雖然概率渺茫,但還是懷有期待吧。

本期編輯 周玉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