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小雪養生全攻略,知道就是賺到!

小雪是24節氣中的第20個節氣,這個時期氣象逐漸變冷,而小雪則成了寒冷開始的標誌。

過了小雪,寒潮和強冷空氣活動變得頻繁,這時胃液分泌增多,酸度增強,食量增大,就到了冬令進補的時候。那麼,小雪時節,吃什麼更應景呢?

不要一說進補就想到補藥,在冬季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應該用好日常飲食達到身體補益的效果,一日三餐的慢補更為有用。在此,為大家推薦「冬季三寶」:

1

紅棗

棗味甘性溫、脾胃經,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的功能。

2

栗子

冬天的食補重點是腎,栗子被稱為「腎之果」,有補腎壯腰、活血化瘀功能,很適合冬天人體的需要。

3

羊肉

冬天吃羊肉可促進血液循環,可改善因陽氣不足而導致的手足不溫、畏寒怕冷等癥狀。

小雪時節,天已積陰,空氣的濕潤對於呼吸系統的疾病會有所改善。但小雪後會出現降溫氣象,所以要做好禦寒保暖,防止感冒的發生。

陽光防抑鬱

小雪節氣裡,氣象陰冷晦暗光照較少,此時容易引發或加重抑鬱症,所以應調節自己的心態,保持樂觀,經常參加一些戶外活動以增強體質。

多曬太陽,多聽音樂。清代醫學家吳尚說:「七情之病,看花解悶,聽曲消愁,有勝於服藥者也。」傳統醫學十分重視陽光對人體健康的作用,認為常曬太陽能助發人體的陽氣,特別是在冬季,由於大自然處於「陰盛陽衰」狀態,人也不例外,故冬天常曬太陽,更能起到壯人陽氣、溫通經脈的作用。從西醫角度說,冬季多曬太陽,可以補充維生素D,有利於人體對鈣的吸收;陽光能幫助合成5-羥色胺,有利於克服抑鬱。

保暖防感冒

小雪已是初冬季節,氣象較為寒冷,起居要做好禦寒保暖,防止感冒的發生。

平日可做乾浴按摩功,兩手掌相互摩擦至熱,先在面部按摩64次,用手指自前頭頂至後頭部,側頭部做梳頭動作64次,使頭皮發熱,然後用手掌搓兩腳心,各搓64下,最後搓到前胸、腹背部,做乾洗澡,搓熱為止。此方法適用於預防流感。

小雪過後,北方地區開始供暖,室內溫暖如春,穿著也是厚衣加身,因此就很容易上火,這時就需要飲食調理。

揉按太溪穴

中醫認為,人體的五臟肝、心、脾、肺、腎,分別對應五行木、火、土、金、水,而五行相對應的自然季節是春、夏、長夏、秋、冬。因此不同的季節所需要重點保養的臟腑也就有所不同。所以四季養生的原則是:春養肝,夏養心,長夏養脾,秋養肺,冬季則應當以保養腎臟為主。

說到「腎」,那我們該如何養呢?有一個既有效又簡捷的方法----揉按「太溪穴」。「太溪穴」是腎經上的原穴,原穴是指源頭,生命的原動力。每天只要堅持揉按刺激「太溪穴」,就能夠調動起生命的原動力,氣血才會上達於面,下行於足。

揉按「太溪穴」最佳時間是在每晚上9點,一次按30下。在按的時候我們可以採用正坐或平放足底的姿勢。用手指按揉,按揉時一定要有酸痛的感覺,每天堅持按「太溪穴」能夠防治因冬季氣候所引起的常見病症。

宜足浴

小雪節氣要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和抗寒能力。首先,要保證充足的睡眠。

多吃溫性食物。平時的菜肴中可以多加入一些蔥、薑、蒜,每天喝一杯熱牛奶,適當吃芝麻、花生等有助補腎的食物。水果類可以多吃些橙子和橘子,但要注意的是,橘子屬性略溫,一次吃太多容易上火。再次,每晚用熱水泡腳,用熱水泡腳能刺激足底穴位,提高機體抗寒能力。

另外,要多做一些鍛煉,以室內運動為好,如乒乓球、羽毛球、跳繩等,不要太劇烈,以免傷了氣血。飯後最好散散步,不要吃了飯就躺下或坐下。

對於有晨練習慣的老年人來說,這段時間裡,最好將鍛煉安排在日出後或者午後。由於這一階段室內外溫差較大,到戶外活動時,要注意提前做好熱身運動。

少食辛辣

這個節氣裡,室內暖氣都開始供暖,外面寒冷,人們穿得嚴實,體內的熱氣散發不出去,就容易生「內火」,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容易上火。經常聽說周圍的人出現口腔潰瘍,甚至臉上的疙瘩也比平日裡多了,這些就是內火的表現,雖然寒冷的日子裡,人們喜歡吃熱乎乎的食物,但是過於麻辣的食物最好不要吃,這會更助長體內的「內火」。

另外,寒冷乾燥的室內,大多數人感到口鼻乾燥,好像要冒火了,建議大家可以多喝點熱湯,比如白菜豆腐湯、菠菜豆腐湯、羊肉白蘿蔔湯等,既暖和又能滋補津液。這個季節的白菜、蘿蔔都是當季食物,富含維生素及多種微量元素,而且,白蘿蔔能清火降氣、消食,非常適合這個節氣裡食用。

圖片素材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注久久,健康隨行

掃一掃

有福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