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強監管下互金平台的謀變:從跑馬圈地到合規為重

  強監管下互金謀變: 從跑馬圈地到合規為重

  來源:經濟參考報

  □實習記者 向家瑩 北京報導

  2018年金融行業的強監管仍在持續。互聯網金融領域作為新金融業態,在經歷了初期的野蠻生長後,歷經一年多的專項整治,潛在風險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行業監管體系日漸完善。

  業內人士表示,就當前互聯網金融市場情況看,行業跑馬圈地接近尾聲,與此同時,隨著合規步伐加快,互聯網金融科技公司已開始新一輪戰略調整,在重視風控與合規的前提下向加強場景合作、提升科技能力進階。

  受困第三方支付整頓

  日前,一份關於農行停止互聯網金融支付通道的通知將日趨低調的互聯網金融再次送上風口浪尖。通知顯示,農業銀行嚴禁將農行代收接口用於互金理財、基金、消費金融、還款等場景。其中,涉及投融資行業的農行代收、實時收款、實名支付交易通道於3月19日17∶30關閉。同時,在農行之前,已有招商銀行民生銀行華夏銀行等3家銀行關閉相關支付端口。

  部分平台也及時發布了官方公告。3月17日,宜人貸和微貸網就分別發布公告表示將關閉農業銀行快捷支付管道,用戶無法通過農業銀行快捷支付進行購買或充值操作,但使用農業銀行卡提現和網銀業務並不受影響。此外,短融網、飯團金服等多家平台也發布了農業銀行通道維護的通知。除P2P平台,一些分期消費金融機構、基金公司也受到不同程度影響。

  記者採訪某國有大行相關人士了解到,此次整頓源於網聯近日下發42號文,旨在督促第三方支付機構接入網聯管道,其中明確6月30日前所有第三方支付機構與銀行的直連都將被切斷,之後銀行不會再單獨直接為第三方支付機構提供代扣通道。

  多家互金公司人士則對記者表示,當前實際業務進展受影響並不大。“換個銀行卡就能解決。”一外資控股消費金融公司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實際上少數金融通道的關閉對業務沒有太大影響,因為公司並不會隻跟一家銀行合作,如工行、中行、交行等目前並沒有停止此類業務,此外,還可通過銀聯或網聯管道進行正常交易。

  另一家消費金融公司高管同樣表示,此類消息較早就有,但影響主體為投資端,如P2P等放款機構,以分期購物為主的消費金融公司在金融領域算是負債機構,沒有投資管道,幾乎沒有影響。

  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也表示,此輪整頓並非是銀行停了P2P等的支付通道,而是加強了對第三方支付機構代扣接口的管理,進而影響了P2P的代扣業務。

  “急監管”轉向“長效監管”

  實際上,早在2016年初,包括招行、農行、交行在內的多家銀行就以“排查風險”為由,關閉了P2P第三方支付接口。當時的市場分析稱,以e租寶被查為代表的P2P風險更新,引發監管層牽頭整頓互聯網金融亂象,而銀行方面則或自覺或被要求地對P2P政策做了調整。當時銀行在間隔數月之後才陸續恢復了平台的交易接口。但與此同時,銀行不僅將P2P充值的限額有所下調,也下調了銀行的快捷支付限額。

  2017“監管潮”來襲後,銀監會及央行陸續發布《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關於進一步做好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清理整頓工作的通知》《網絡借貸資訊中介機構業務活動資訊披露指引》《關於做好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57號文)等多個政策,對網貸平台備案登記、銀行存管以及整改驗收等多方面作出規範。

  其中,57號文明確要求各地在2018年4月底之前完成轄內主要P2P機構的備案登記工作、6月底之前全部完成;並對債權轉讓、風險備付金、資金存管等關鍵性問題作出進一步的解釋說明。

  “嚴監管對於規範持牌運作的公司無疑是利好。比如 ‘57號文’的頒布,P2P平台備案的時間表得以明確,緊接著‘信聯’正式落地,讓P2P平台有望統一征信平台。”一P2P公司高層對記者表示,大量違規現金貸平台會被強製退出,市場也就更加規範,避免了無序競爭。

  據記者了解,當前多個公司正在合規備案的最後衝刺期,首批備案名單最快將於四月底前下發,較此前預估三月底前完成有所推遲。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范一飛曾公開表示,“你要是搞金融,必須要堅持有牌照,要納入監管,監管要全覆蓋”。自召開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以來,央行方面也多次對外表態強調金融監管全覆蓋,將所有金融業務納入監管已經成為主旋律。

  “2018年‘防風險’‘去杠杆’的監管基調將延續,但監管政策重點將從‘急管理’轉向‘長效監管機制’的建設。”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強監管環境下,資金和流量會向綜合能力強的互聯網金融機構傾斜,這就需要互聯網金融機構瞄準合規發展、消費者實戰需求和國際技術水準推進能力建設,進一步在做好風險控制的基礎上,降本增效、多元拓展。

  消費金融業務成轉型新方向

  記者注意到,經歷過合規洗禮的互金企業發展路徑也出現了分化。一方面,部分平台在強監管之下主動退出;另一方面,一些優質的互聯網金融平台完成融資,多家平台在美完成IPO。

  總體來看,拍拍貸、宜人貸、樂信、趣店、簡普科技5家涉及互聯網借貸業務的平台,盈利數據表現強勁。淨利潤增幅超100%以上的公司,截至目前共有3家。其中趣店集團2017年全年總收入達到47.8億元,全年淨利潤達到21.6億元,相較上年同期的5.8億元增長275.3%。

  業內人士認為,互金企業營收和利潤的大幅增長,說明了網絡借貸需求的旺盛。不過,在監管部門加強對無場景依托和無指定用途的線上借貸監管後,行業整體逾期情況有所上升,與此同時,同業競爭激烈也使單用戶獲客成本大幅提升,而伴隨著社會消費更新,消費金融小額、高頻、獲客成本低、市場需求龐大等特點也使其備受互金平台青睞。

  事實上,已有多個互金平台涉足消費金融領域,並嘗試開發新的場景,如遊戲分期、車險分期、車位分期等,摸索其他資產的風控邏輯;一些平台開始創新現有模式,如延伸產業鏈嘗試分期租賃,做深場景鎖定支付入口等。

  以趣店為例,從年報可以看出,其業務重心已從現金貸轉向“大白汽車”。據了解,趣店於2017年10月上市後正式推出了汽車新零售業務“大白汽車”,定位“年輕人的第一輛車”,以“低門檻、低首付、費用全透明”的特點,受到市場歡迎。截至2018年3月10日,大白汽車已在全國各地開設了175家線下自營門市,累計交付車輛超過4800台。

  曾剛在談到未來互金行業新趨勢時表示,消費金融領域的太空潛力巨大。“長期來看,消費金融行業的發展趨勢不可逆,但短期受到監管影響,規模增長速度可能會適度放緩。在未來強監管的背景下,消費金融的市場門檻、準入門檻的要求會越來越高。”他說。

責任編輯:謝海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