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長安畫派創始人石魯的藝術歷程

石魯(1919-1982),現代中國畫家。原名馮亞珩,四川仁壽人。早年就學於成都東方美專,1940年赴延安入陝北公學院,從事版畫創作,後專攻中國畫。後與趙望雲共同開創長安畫派。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畫研究院院務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陝西分會主席、陝西國畫院名譽院長等職。著有《石魯學畫錄》、電影劇本《暴風中的雄鷹》等。

從石魯的藝術創作經歷來看,“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40年代和50年代,以比較寫實的通俗人物故事畫宜傳社會革命,代表作有木刻版畫《打倒封建》和彩墨畫《長城內外》。第二階段60年代,一方面以敘事、抒情、象徵手法結合的巨幅歷史畫《轉戰陝北》取得了突破,另一方面以《南泥灣途中》等一批新山水畫成為“長安畫派”最有影響力的畫家。

第三階段70年代,他以花木大寫意為主,創作了一批極具個性化的詩、書、畫、印,具有強烈的主觀表現性,以強力提按的用筆和激烈抒情的品格構成了對傳統書畫的變革,成為書畫由傳統形態向現代形態轉變的藝術家。”(劉驍純)他的藝術成就不僅為美術界所公認,而最引人注目的則是在以他和趙望雲為核心的“長安畫派”的興起。

“長安畫派”的創作思想基礎是“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這在很大程度上與石魯本人長期的藝術創造與探索是離不開的。而石魯對於“長安畫派”精神實質(“不斷探索”)的高度概括則道出了山水畫創造的本質。另一方面,石魯針對陝北和黃土高原的地域特點以及對生活的獨特感受,創造出了”黃土高原皴“的筆墨表現形式,在表現地域風貌和藝術形式上形成了他獨特的繪畫面貌和語言方式。

在石魯的藝術創造和思想中,他也有著相當多的精辟論述來看待傳統與創新的問題。在對待傳統的態度上,他認為“真正的發揚傳統必須首先繼承傳統”,…首先是把自己看作民族傳統形式的繼承者和發揚者。但是也主張以批判的態度去繼承和發揚。”

在怎樣學習傳統的基礎上,石魯認為“我們學習傳統不僅要學習一家一派,或一個時代,我們要學習的是整個民族藝術的規律性。……既包含有主觀,也包含有客觀,這就是傳統的規律性。……·既然能成為規律性的東西,他就長期地不斷反覆地被證明著。”如果說石魯早年的作品是時代政治的反映,那麽晚年的花鳥大寫意就是他回歸個體的人生寫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