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今天,英雄回家!

新民晚報記者 吳健

通訊員 艾嘉

據新華社報導,今天,第六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送還儀式在仁川國際機場舉行,韓國國防部次官徐柱錫和中國退役軍人事務部副部長錢峰參加,這是去年新組建的中國退役軍人事務部全面接收此項工作。

新民晚報獨家鏡頭

4月3日11點30分左右

運載烈士遺骸棺槨的伊爾-76運輸機

抵達沈陽桃仙機場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祀,指祭祀,也指祭典。戎,指兵戎,也指戰爭。戰爭是維護國家利益最高烈度的方式,是不惜以生命為代價捍衛國家利益;而祭典是最重要的國之大禮,是為了讓我們心存對生命的敬畏。

自2014年起,中國政府以國家形式迎回長眠異域幾十年的志願軍烈士,充分證明民族記憶不可磨滅,“山河已無恙,英魂可歸家”。

【英雄,我們接您回家!】

“神聖”是關鍵詞

中韓雙方遵循人道主義原則,本著友好協商、務實合作的精神,2014年至2018年已成功交接589位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今年是按照中韓雙方達成的共識實施的第六次交接。

4月1日,中韓首先在韓國仁川遺骸臨時安置所舉行第六批志願軍烈士遺骸裝殮儀式,中國退役軍人事務部褒揚紀念司副司長李桂廣、中國駐韓國大使館國防武官杜農一少將、韓國國防部國際政策次長李倞九及韓國國防部遺骸發掘鑒定團人員等一行參加,中方代表向烈士遺骸默哀鞠躬,並獻上寫有“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永垂不朽”的花圈,表達崇高敬意和深切哀悼。

2019年4月1日

志願軍烈士遺骸遺物裝殮儀式

回顧過去送還儀式的安排

“神聖”是個關鍵詞

首先,中韓雙方代表簽署交接書,確認交接烈士的遺骸及相關遺物。

然後,哀樂響起,全場肅立,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兵緩緩走向韓方禮兵,接回志願軍烈士遺骸棺槨,中方代表為每具棺槨蓋上五星紅旗,並輕輕將國旗鋪好、展平,中韓雙方代表人員向烈士遺骸鞠躬致敬。

最隆重的階段是“起棺”,解放軍禮兵托起棺槨,在手持國旗的禮兵引領下,緩步走向祖國軍機,那是志願軍烈士率先觸到祖國脈搏的地方!

“敬禮!”當禮兵護著烈士遺骸棺槨走到機艙口,肅立一旁的機組人員抬起右手,向烈士敬禮。進入機艙後,烈士棺槨放入支架,機組人員戴著白色手套,用乾淨絨布逐一擦拭,並再次展平覆蓋在棺槨上的國旗。

儀式的尾聲,是中方飛機關閉艙門,發動機開車,飛機滑向起飛線,經地面塔台確認後,載著烈士棺槨的飛機呼嘯北飛去,跨過北緯40度,就是祖國懷抱了!

烈士們的相關遺物

韓國媒體曾做過詳細描述

韓國《時事周刊》稱,去年11月,韓朝聯合發掘朝鮮戰爭陣亡軍人遺骸工作團在江原道鐵原郡非軍事區箭頭高地(即韓軍第5步兵師防區)進行公路開通時,發掘出13具軍人遺骸,其中一具遺骸比較完整。韓國國防部下屬的“遺骸鑒定審議委員會”對遺骸進行識別鑒定,通過綜合考慮遺骸發掘地區的戰史、解剖學特徵、遺物等因素,確認有10具遺骸(包括那具較完整遺骸)是中國軍人,同時145件相關遺物也被認定屬於志願軍烈士所有,包括個人印章、製式水壺、四邊形軍用皮帶扣、帶有家人照片的玻璃鏡等。

今年1月23日,中韓在北京舉行司局級會談,韓國國防部國際政策官李元翼和中國退役軍人事務部褒揚紀念司副司長李桂廣均出席,會上商定於4月1日聯合舉行裝殮儀式,4月3日交接遺骸及遺物。雙方一致同意有序推進相關事宜,今後韓方將繼續向中方移交在韓發掘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遺骸。

新的感情紐帶

2014年3月28日,首批437具中國人民志願軍遺骸也是從仁川機場踏上回鄉之路,當時在機場上,時任中國駐韓大使邱國洪首次為安放著長眠異國超過六十年的烈士的靈柩蓋上五星紅旗。當運送烈士遺骸的專機進入中國領空後,人民空軍出動兩架殲-11B殲擊機迎接護航。當天上午11時30分,中國政府在沈陽桃仙機場舉行隆重迎接儀式,12時許,禮兵護送棺槨上靈車,送往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安放。

陵園位於沈陽北陵公園東側,佔地24萬平方米,由烈士紀念碑、烈士墓群、烈士紀念館等設施組成。陵園原已安葬123位一級戰鬥英雄和志願軍烈士,此次安葬送還遺骸的墓地是在陵園內部新建的。在現場,聚集了大批國內外記者和從上海、湖北等地遠道而來的志願軍後代等,這次迎回儀式引發全社會的強烈關注。

《中國國防報》曾採訪過一名老志願軍戰士,他說,“我從新聞中聽到消息,60多年前的戰友終於回來了,我有機會能跟他們說說藏在心裡的話,太高興了。”

去年3月28日是第五批中國人民志願軍遺骸移交的日子,儀式也是在仁川機場舉行,韓國國防部長宋永武和中國民政部副部長高曉兵出席,這是韓國防長首次出席這一儀式。韓國國防部稱,此舉代表著韓中面向未來改善雙邊關係的積極信號,也高度稱讚中國政府過去為接收遺骸所付出的努力。韓國《朝鮮日報》注意到,遺骸送還成為中韓在外交、國防等領域保持密切交流和溝通的有效渠道。

2015年2月4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常萬全訪問首爾,同時任韓國防部長韓民求會談,這是繼2006年之後中國國防部長首次訪韓,雙方探討了建立國防部間直通熱線以及朝鮮半島局勢等問題,就在一個月前的1月5日,韓中舉行第二次外交安全對話(2+2),韓方提議再向中方送還一批新找到的志願軍烈士遺骸。

2017年9月18日,中國陸軍副司令員尤海濤中將出席在首爾舉行的太平洋地區陸軍參謀長會議,這是美韓部署末段高空防禦系統(THAAD)遭中國反製後,中國軍方高層首次訪韓,意味著兩國軍事交流重新啟動。

去年12月19日,韓國國防部國際政策官李元翼和中國國防部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副主任宋延超共同表示,將在2019年共同推進雙方國防合作交流全面恢復正常水準。

北望故鄉寄相思

眾所周知,尋找陣亡軍人遺骸號稱“最漫長的戰爭”。據權威統計,近三年的抗美援朝戰爭期間,有多達18萬志願軍烈士犧牲在那片“三千里江山”,其中有些留在“三八線”以南。1992年中韓建交後,圍繞志願軍烈士遺骸的善後工作便悄然展開。

1996年,韓國政府在京畿道坡州設立中朝軍人墓地,被挖掘鑒定後的中朝軍人遺骸被暫時安葬在這裡。墓地位於京畿道坡州市積城面遝谷裡山55號,從坡州到漣川方向的37號國道旁低矮的山坡上,對外名稱是“朝鮮軍·中國軍墓地”,裡面有1100多具犧牲的朝鮮和中國軍人遺骸,其中360具是志願軍烈士遺骸。

陵園相對整潔,從2012年8月起的四個月裡,韓國政府出資五億韓元整修墓地,在綠色的草地上,陵園以棋盤模樣有序建成。每個墓上放著用長方形大理石製成的墓碑。有一位中國軍人的墓碑上寫著:“中國軍無名氏,300,2006年9月22日,江原道麟蹄郡麟蹄邑。”意為這位軍人是在朝鮮戰爭江原道麟蹄戰役中犧牲,2006年9月22日被韓國政府發現遺骸並暫時安葬,而且是該陵園裡的第300位被安葬者。

在陵園附近種紅豆的一名韓國農民告訴《時事周刊》,“以前一般人幾乎不來,但經常能看到有中國遊客們坐著旅遊大巴來集體參拜”。他補充說:“以前墳前豎著漆成白色的碑木,在通向中國軍人墓地的二號陵園路口,有可停放10多輛車的停車場和洗手間。這也是以前沒有的。”

目前,坡州陵園墓地總面積有6099平方米,相當於兩個足球場,陵園一號陵園是朝鮮軍人陵園,二號陵園是朝中軍人陵園,墓地通常都是朝向光線好的南方,不同的是這裡所有的墓地都是朝北的。韓軍負責人解釋說,“為了能讓犧牲的人在近處望著自己的故鄉,我們選擇了‘民間人管制區’附近的北方。一開始所有的遺骸都是分開安葬的,最近合葬變多了。因為隨著遺骸發掘工作,在這安葬的犧牲者也逐漸增多。”

韓國《時事周刊》報導,2000年正值朝鮮戰爭爆發50周年之際,韓國陸軍成立“朝鮮戰爭期間戰死者遺骸挖掘團”,加快三八線以南的陣亡軍人遺骸發掘歸還工作。2007年,挖掘團從陸軍轉隸韓國國防部,更名為“遺骸挖掘鑒定團”。2009年1月,鑒定團專門的科研辦公樓落成,它參照美國戰俘與戰鬥失蹤人員聯合核查司令部(JAPC)興建的,裡面有數位X光攝影機、立體顯微鏡、骨骼乾燥機、超音波清洗劑和三維掃描機等用來確認遺骸身份的高科技裝備,可以開展更加科學而具體的鑒定工作。

鑒定團負責人表示,找到的軍人遺骨會被先放到梧桐木棺裡,然後將其轉移到中央鑒定所。在中央鑒定所的整體處理室進行清洗,再送入組織分析室、3D掃描室和顯微鏡室等地方進行必要的分析。在最終確定身份之前,遺骨會有一個13位數字的編號,方便管理。確定身份後,韓國軍人遺骸被送入國立顯忠院,中朝軍人遺骸被暫時安放在坡州墓地。但如果沒有確認身份的話,遺骨會被放入紙箱中,送到名為“國先齋”的地方,另行保管。國先齋全年保持著攝氏20度、濕度40%,國先齋的出入門密碼只有負責人知道,安全措施維持得很好。遺骨箱子禁止被放在地上。

禮兵護送,戰機護航

清明將至,魂歸故裡

那些為捍衛祖國尊嚴與安全的英雄們

請你們再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

再看看你們誓死保衛的家鄉

山河無恙,歡迎回家!

新民眼工作室 吳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