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王邦茂教授:調整腸道微生態防治慢性便秘新策略

2018年10月26~28日,由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消化病學分會、台灣消化系醫學會、台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香港消化病學會、香港消化內鏡學會、天津市醫學會、天津市醫師協會、天津市抗癌協會主辦,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天津市消化疾病研究所、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香港中文大學威爾斯親王醫院共同承辦的第七屆海峽兩岸消化論壇暨世界華人消化高峰論壇在天津社會山國際會議中心隆重召開。作為本次大會的執行主席之一,來自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的王邦茂教授在大會上做了《調整腸道微生態防治慢性便秘》的報告,藉此機會,《消化界》特邀王教授撰稿,討論腸道微生態與便秘的關係以及如何從調節腸道微生態出發防治便秘。

慢性便秘作為全球範圍內常見的胃腸功能紊亂表現之一,長久以來一直受到消化疾病研究者的廣泛關注。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北美洲、歐洲、亞洲、大洋洲、南美洲、南非慢性便秘的患病率分別為3.2%~45.0%、0.7%~79.0%、1.4%~32.9%、4.4%~30.7%、26.8%~28.0%以及29.2%,慢性便秘相關研究不勝枚舉,而慢性便秘患病率在各項研究中存在較大的差異。在我國,慢性便秘相關研究顯示其患病率在不同的地區也有著較大的差異。儘管如此,慢性便秘作為困擾廣大患者的胃腸道癥狀之一,不僅給患者帶來了生活及經濟上的負擔,而且反覆治療後的效果不佳也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負擔。

腸道微生態失調導致慢性便秘機制

1

黏膜及腸道內菌群失衡

便秘通常為慢性過程,研究顯示,45%的便秘癥狀持續>5年且需要長期治療。目前便秘治療現狀不容樂觀,仍有諸多問題需要解決。刺激性瀉藥雖然在短期內有一定效果,但諸多研究數據顯示其可能導致腸道平滑肌及神經的損害,長此以往的使用容易產生依賴性,可能損害正常的結腸功能甚至可能增加結腸癌風險。而慢性便秘患者存在腸道微生態失調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其失調主要表現在:益生菌數量減少(例如乳酸桿菌,雙歧桿菌等)及潛在致病菌的增加(例如銅綠假單胞菌和空腸彎曲桿菌)。也有其他研究表明在慢性便秘患者的糞便中普雷沃菌屬、厚壁菌門細菌增加,產丁酸菌減少。相關研究大多數關注點集中在糞便菌群變化,而有學者認為黏膜微生態失調與慢性便秘的關係更為密切。最近的一項研究報導,結腸黏膜微生物群的總體組成與便秘有關,而擬桿菌種屬在便秘患者的結腸黏膜微生物群中更為豐富。日常飲食中不能被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在健康的腸道被正常菌群酵解時會產生短鏈脂肪酸從而降低腸內的pH值,促進腸道分泌和結腸運動,當腸道內菌群失衡,產生過多的甲烷,會減慢結腸的運動,增加重吸收而導致便秘。

2

益生菌減少,致病菌增加

研究證據表明慢性便秘患者腸道中部分益生菌減少,而一些致病菌或條件致病菌增加會對腸道神經及平滑肌功能產生影響。2018年發表在Cell上的研究顯示以神經系統為靶標的多種黃病毒,同樣可感染小鼠腸道神經,導致腸神經細胞的急性損傷和死亡、腸道擴張、腸道運動變慢,表明這些病毒對小鼠免疫系統產生影響而導致腸道運動功能障礙,這項研究的結果為進一步尋找腸道功能性疾病的病因提供了可能。

3

五羥色胺(5-HT)的作用

五羥色胺(5-HT)是調節腸道液體分泌運動和感覺功能的重要胃腸激素,在便秘的機制研究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五羥色胺轉運體(SERT)是廣泛存在於腸道的跨膜轉運蛋白,能夠對積聚在效應部位的過多的五羥色胺迅速再攝取,腸道菌群的變化可以影響小鼠腸道中的SERT表達和5-HT水準。我們的研究發現對正常的小鼠分別灌入便秘患者以及正常人的糞菌液,慢性便秘患者糞菌液不僅使小鼠腸道傳輸時間延長、小鼠排便參數異常,還會降低小鼠腸道組織中的5-HT水準,更重要的是便秘患者糞菌液使小鼠腸道SERT增多,這些發現都顯示出5-HT及相關蛋白在慢性便秘的機制中起到關鍵的作用。

調節腸道微生態防治便秘

便秘的治療策略主要包括:調整生活方式、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合理應用各種泄葯、調整腸道菌群、改善胃腸動力,其中與腸道微生態密切相關的有以下幾點:

1

調整飲食和生活方式

飲食與腸道微生態關係密切。研究報導膳食纖維的攝入可刺激腸道微生物群的生長並顯著促進糞便乾重,另外麩皮等膳食纖維還能調節腸道微生物群,包括使益生菌增多和抑製病原菌。增加膳食纖維及水的攝入(最好>2000ml/d)可有效增加便秘患者排便頻率,大便重量及改善腹部不適等癥狀。如上所述膳食纖維對於慢性便秘治療的作用,在多個研究中已經得到體現,此外培養良好的運動及排便的習慣也是不可缺少的。

2

應用微生態製劑

目前臨床上微生態製劑的應用非常廣泛。微生態製劑是指利用對宿主有益的正常微生物或促進微生物生長的物質所製成的製劑,可分為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系統性綜述及Meta分析數據表明有些益生菌可減少腸道傳輸時間,改善大便性狀,增加排便頻率,且益生菌製劑的作用並不局限於成人,應用於兒童時具有良好安全性。

3

菌群移植(FMT)治療

菌群移植(FMT)是指將功能性菌群從健康供體的糞便移植到受體個體的胃腸道的過程,是目前消化界的研究熱點。國內外已有多例利用FMT治療慢性便秘的病例報導,對於改善患者排便頻率、腹脹、腹痛等癥狀均有一定的效果。

慢性便秘患者存在腸道菌群失調和胃腸動力障礙等癥狀。腸道菌群的失調可導致或加重慢性便秘的因果關係已經確定,但是致病細菌種類及致病機制仍需要進一步研究。飲食、益生菌、益生元、FMT等方法可調節微生態,改善腸道環境,部分緩解便秘癥狀。

供稿:周國瓊,曹海龍,王邦茂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消化科

關注消化界,海量專業知識等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