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張奧平:近期美股市場大熱的SPAC背後的三大風險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張奧平

  一、SPAC的發展歷程

  1993年,美國GKN將其推向市場,並注冊了SPAC商標。1990-1992年,GNK完成了三件SPAC交易,1993-1994年,市場上有13家SPAC公司,其中有12家完成並購。在當時美國的資本市場上SPAC並沒有受到重視。到了2003-2008年,由於私募基金、避險基金的快速發展,SPAC進行IPO的高額獲利額度吸引了大批投資者。

  但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後,SPAC受到強烈衝擊。在金融風暴的第一年,美國資本市場只有一個SPAC公司完成IPO。2010年之後,美國金融市場從次貸危機的陰影中走出,SPAC融資模式再度受到歡迎,再之後便是2020年迎來大爆發,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疫情之後多數國家實行了寬鬆的貨幣政策,尤其是美聯儲多輪的刺激法案為SPAC的資金募集提供了基礎;第二,低利率的環境造成投資者的機會成本變得很低,使得他們願意犧牲兩年的持股成本來換取未來的高收益;第三,散戶投資者對非傳統業務產生興趣,而機構投資者以及一些名人也加入進來布局SPAC,因此SPAC變得熱門起來。

  二、SPAC的核心“盈利”機制

  根據美國SEC的要求,SPAC的發起人要在5人以上,發起資金至少500萬美元,而發起人只要出資500萬美元中的5%也就是2.5萬美元就可以獲得上市後公司20%的股權,投資者出資95%獲得80%的股權。如果公司成功上市,股價上漲,出資方持有的股份從5%提升到20%,SPAC承銷商可以拿到5%-6%的承銷費,管理團隊拿到幾個百分點的工資,外部投資者套現,標的物實現上市目的,大家都能盈利。如果公司上市之後股價下跌,出資方因為股權提高依舊獲利,只是收益率相對來說低一點,承銷商有2%-3%的承銷費,管理團隊仍然可以拿到工資,受到損失的主要是投資者。如果公司沒有上市,出資方和外部投資者可以收回資金,管理團隊沒有完成任務,拿不到工資,因此管理團隊會想法設法找到標的公司成功上市。

  三、SPAC繁榮背後的三大原因

  實際上,SPAC能繁榮起來的原因也就是它相較於IPO上市和借殼上市的優點有哪些,第一,所用時間周期短,IPO至少需要一年,而SPAC上市最短3個月就可以,能更快地幫助企業融資。第二,SPAC可以繞過美國證監會地監管和審查,對一些中小企業來說,增加了他們上市的機會。第三,融資的成功率高,且估值也高,因為SPAC只需要收購雙方同意即可,價格也是商量好的,沒有其他的不確定性因素。

  四、與傳統的上市方式相比,SPAC存在的三大風險

  通過SPAC上市因為時間短、費用少、要求低、成功率高等優點受到人們的歡迎,但同時這也是SPAC潛在的風險。第一,通過SPAC上市的公司常常並沒有達到傳統IPO的要求,甚至有的公司還沒有成熟的產品,只是有了一個初步的想法,這樣的企業上市之後經不起市場的考驗,最終承擔損失還是投資者;第二,上市成功後,發起人擁有標的公司較多的股份,這會稀釋掉初創投資者和外部投資者的股份,對他們不利;第三,當前SPAC市場火爆,估值存在泡沫,如果因為通貨膨脹提高利率,泡沫破裂,無論是對公司還是投資者都會造成損失。

  SPAC大火讓一些地方的交易所計劃引入這樣的模式來提升當地資本市場吸引力,但越是受到歡迎,其背後的風險和泡沫也越大。目前,香港將要推出比美國更嚴的規則來監管SPAC,因此,SPAC可能會持續下去,但是之後的監管必定是越來越嚴格的。

  *感謝實習生王玉瑩(北京語言大學)對本文的貢獻。

 

  (本文作者介紹:知名創投專家、財經作家,如是資本董事總經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