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二界溝的排船人

讀盤錦|第287期

二界溝的排船人

作為一項古老的技藝,二界溝“排船”已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代表性傳承人是張興華。

張興華對排船技藝的精湛掌握,是他在業內摸爬滾打30多年的結果,更是他“偷師偷藝”加自我摸索的結果。如今,張興華是盤錦唯一一家木船排造廠“遠航造船廠”的主人,也是盤錦仍然掌握著全套古法排船技藝的唯一一位匠人,像張興華這樣的匠人,用老話兒講就是“掌作”了。

排船需要木匠、鐵匠、撚匠等多個工種的通力合作,通常有30多人,“掌作”就是這個團隊的“技術領袖”。其技術的優劣決定著廢料率的大小,也就決定了一艘船的造價,好的“掌作”能為船主省下不少成本,更決定著所排船隻的質量,也就決定了這艘船在使用期間的維修頻率,甚至決定著船上人員的生命安全。於是從古至今,定製船隻的人家無一例外都對“掌作”相當挑剔,非技術、人格都達標者絕不能夠委此重托。

實際上,人們往往隻管挑好“掌作”就好了,排船所需的其他工匠都可以委託“掌作”去遴選,所需材料也可統統交由“掌作”來採購,相當於把一條船整個承包給了“掌作”。

據張興華介紹,排一條船通常需要1800多塊木板,經由22道環節將這些木板一塊塊拚裝上去,嚴絲合縫那是必須的,若有一絲合得不夠妥帖,那船就肯定漏水。30多個工匠這麽做下來,大致需時60多天。

工程就在張興華的遠航造船廠裡進行,幾乎常年都會有成排的木船泊在塢道上,船幫的天藍色彩漆漆痕斑駁,或者正等著維修,或者正候著除蟲——海裡有一種蟲子專會寄生在船隻底部,日夜不停地盜嗑船底板,非除不可。正在排造的船則會撂在最顯眼的位置,或者已有骨架,或者就差上甲板了。排船用具散落在船體四周,會發現它們只是部分現代化了,古老的斧頭、鋸子等仍在沿用。其中最具古範兒的一件工具或許要算那個碩大的熏蒸爐了,雖說是爐,卻貌似一條大號的爐筒子,鐵質,那是給木板製彎用的,在其下面架灶燒火,內騰蒸汽,把木板順進去蒸軟了,再弄出特定的弧度來。每操作一回都至少需要八九個小時,場景十分耐看。

二界溝的排船不僅延續了古老的技術方法,也還承繼了傳統的慶典活動,後者就多被今人稱為“儀式”。主要有三道儀式。一是“砍龍骨”,龍骨是船隻最底部的構件,其他所有構件都要基於龍骨順序組裝,相當於一幢大型建築的基石。二是“上大鼻子”,大鼻子是船隻最前端的構件,學名叫“艏柱”,船隻下海遠航時衝風破浪打頭陣的就是它,通常以刺槐為材,再以鐵皮嚴密包裹,並漆成紅色。三是“下塢”,這是船隻排竣後第一次下海的儀式,下到二界溝西畔的西大溝裡,西大溝直通遼東灣。

三道儀式都要擇吉日吉時。吉日通常選農歷的雙日子,吉時則多選在上午8點零8分,燃鞭放炮,並由船主親自“掛紅”,也就是將一條數米長的紅布掛到龍骨、大鼻子上,或以紅色團花裝飾船體。“上大鼻子”時,還要由“掌作”張興華將一枚銅錢塞到大鼻子與龍骨的接合處,這銅錢則必須是乾隆年間的,漁民認為那是中國史上最鼎盛的時期,用這個時期的銅錢才足夠吉利。自20世紀80年代入行以來,張興華和他的團隊已排出了800多艘船。

來源 讀盤錦

盤錦廣播電視台

責編 張國軍

新媒體編輯 張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