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在古代,究竟是哪些人最喜歡吃狗肉?

郎世寧《十犬圖》之一

關於狗肉可不可以吃的問題,每年都要引發口水仗。喜歡吃狗肉的人認為,狗肉是天下美味;反對吃狗肉的一方則說,狗狗那麽可愛,你怎麽忍心吃它?但支持吃狗肉的一方認為,法律又沒有禁止吃狗肉,吃狗肉是人們的權利。而反對吃狗肉的一方又說,吃狗肉是非常缺德的事,良心被狗吃了的人才吃狗肉。

扯不清了。不如我們來說說古人吃不吃狗肉吧。應該說,古人是吃狗肉的,至少民間的飲食習慣中並沒有非常嚴厲的狗肉禁忌。漢朝人就很喜歡吃狗肉,狗肉和豬肉一樣是市場上的常見肉類。但是,自唐宋以來,狗肉已不再是中國人的日常食用肉類,人們吃狗肉是偶而為之,而且,大啖狗肉的人,通常都是社會邊緣人。

那麽唐宋之後,究竟是哪些人在吃狗肉呢?比較著名的有三個人。一個是《水滸傳》裡的魯智深。《水滸傳》寫道——

魯智深在酒店裡喝酒,問店家:“有甚肉?把一盤來吃。”店家道:“早來有些牛肉,都賣沒了。”但魯智深猛聞得一陣肉香,走出空地上看時,只見牆邊砂鍋裡煮著一隻狗在那裡。魯智深道:“你家見有狗肉,如何不賣與俺吃?”店家道:“我怕你是出家人,不吃狗肉,因此不來問你。”智深道:“灑家的銀子有在這裡!”便摸銀子遞與店家,道:“你且賣半隻與俺。”那店家連忙取半隻熟狗肉,搗些蒜泥,將來放在智深面前。智深大喜,用手扯狗肉,蘸著蒜泥吃,一連又吃了十來碗酒。

郎世寧《十犬圖》之一

另一個喜歡吃狗肉的和尚是濟公。清代世俗小說《續濟公傳》有很多個地方都寫到濟公吃狗肉,比如其中有這麽一個情節——

只見大眾太監一個個皆奔進來說道:“聖駕到了。”話言不了,但見皇上同一太監,已進了淥猗亭。濟公此時,將吃的一大塊有筋的狗肉,把一條筋嵌在齒縫裡,不進不出,見得皇上已至,吐又吐不出,咽又咽不下,只得用那釘鈀手,自己弄著個鯉魚摳腮,把一塊連筋帶肉的狗肉,由嘴裡拖出來,向地下一甩,站起身來,就迎聖駕。

還有一個喜歡吃狗肉的名人,是清代大畫家鄭板橋。清末筆記小說《棲霞閣野乘》中有一個“鄭板橋吃狗肉”的故事——

興化鄭進士板橋,善書,體兼篆隸,尤工蘭竹,人爭重之。性奇怪,嗜食狗肉,謂其味特美。販夫牧豎,有烹狗肉以進者,輒作小幅報之。富商大賈,雖餌以千金不顧也。時揚州有一鹽商,求板橋書不得,雖輾轉購得數幅,終以無上款不光,乃思得一策。

一日,板橋出遊稍遠,聞琴聲甚美。循聲尋之,則竹林中一大院落,頗雅潔。入門,見一人須眉甚古,危坐鼓琴,一童子烹狗肉方熟。板橋大喜,驟語老人曰:“汝亦喜食狗肉乎?”老人曰:“百味惟此最佳,子亦知味者,請嘗一臠。”兩人未通姓名,並坐大爵。板橋見其素壁,詢其何以無字畫,老人曰:“無佳者,此間鄭板橋雖頗有名,然老夫未嘗見其書畫,不知其果佳否?”板橋笑曰:“汝亦知鄭板橋,我即是也。請為子書畫可乎?”老人曰:“善。”遂出紙若乾。

板橋一一揮毫竟,老人曰:“賤字某某,可為落款。”板橋曰:“此某鹽商之名,汝亦何為此名?”老人曰:“老夫取此名時,某商尚未出世也,同名何傷?清者清,濁者濁耳。”板橋即署款而別。

次日鹽商宴客,請板橋一臨。至則四壁皆懸己書畫,視之,皆己昨日為老人所作。始知老人乃鹽商所使,而己則受老人之騙,然已無可如此也。

郎世寧《十犬圖》之一

上面三個故事中,魯智深是江湖漢子,雖然出家當了和尚,卻是徹頭徹尾的野和尚,不守清規戒律的。濟公也是比較另類的和尚。鄭板橋則是落魄文人,有魏晉名士之風。總而言之,這三個人有共同的性格特點:都有點離經叛道,藐視世俗禮法。他們大啖狗肉的行為,可以看成是挑戰主流社會的表現。

古代(指唐宋之後)主流社會是不怎麽吃狗肉的,即便吃,也是偷偷吃,所以才有“狗肉不上席”的說法。一些人甚至認為,吃狗肉會有不良報應。清代筆記《北東園筆錄》就寫了幾個吃狗肉受報應的故事,我也轉述出來——

其一:“楓涇鎮有沈二者,好食狗肉,生平殺狗無算。乾隆丙子歲,沈抱病甚篤,昏迷中見群犬繞床爭齧其體,號呼求救。臨死時,自投床下,兩手據地,作犬吠數聲而絕。”

其二:“嘉定南翔鎮民蔡六,自浦東來居白鶴寺,前以屠狗為業。乾隆末年春薄暮,屠一犬,盛於缸,以水鼓氣去毛。而犬頭忽豎起,盡力咬臂,遂委於地,呼痛不已。或以棒格之,齒堅如鑄,不可起,至死而後釋。”

其三:“裡之岡南有曹升元者,亦常屠狗。一日,狗於盆中猝躍高尺許,咬升元項,潰爛,二三月,晝夜叫號,乃斃。”

我當然不認同這類荒誕的因果報應之說。但這幾個故事之所以會流傳開來,並被文人記錄下來,則無疑是當時社會觀念的反映。換言之,按當時的社會主流觀念,屠狗、吃狗肉,是不道德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