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秋悅讀:季羨林、賈平凹筆下的“月是故鄉明”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

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

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

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時在農歷八月十五;

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

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

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節又是團圓節。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人們在中秋夜賞月之餘,享受與家人團聚的快樂。

今天,我們在探尋典故、品讀美文之時,

是否能夠依稀尋找到

自己心中的故鄉?

中秋節的起源

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夏官·大司馬》。

《唐書·太宗記》有“八月十五中秋節”的記載,宋代正式定中秋為節日。

相傳中秋節起源於嫦娥奔月。

遠古時有一年, 天上突然出現了十個太陽。大地受炙烤,百姓生存難。

英雄后羿為民除害,搭弓射箭,九隻太陽紛紛墜落,人們的生活重回正軌。

一天,后羿巧遇王母娘娘, 便向其討要一包長生不老藥。

王母娘娘告訴后羿, 服下此藥即可升天成仙。

可是長生不老藥只有一包, 后羿不捨妻子嫦娥,就把藥交給嫦娥保管。

這事被徒弟逢蒙意外看到,他暗中想方設法要得到長生不老藥。

不久,后羿外出打獵,逢蒙便托病未去。

待到后羿走後,逢蒙見四下無人,拔劍逼嫦娥交出長生不老藥。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逢蒙的對手,危急之下,吞下長生不老藥。

嫦娥服藥後,身體立時離地,飛向天空。由於牽掛丈夫后羿,便飛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安了家。

后羿回來後,不見愛妻,卻看見圓圓的月亮上,有嫦娥舞動的身影。

於是,后羿擺設香案,放上嫦娥喜愛的蜜食鮮果,遙祭愛妻。後來百姓紛紛效仿,中秋節便這樣產生了。

中秋節的習俗

吃月餅這個習俗相傳起源於元末張士誠起義。

中秋節,他向百姓饋贈麥餅,在餅內夾帶字條,上寫“八月十五殺元兵,家家戶戶齊動手”,相約在八月十五日夜同時起義。

八月十五日夜,人們掰開月餅,看到字條,便紛紛拿起武器,起兵反元。

從此,中秋夜吃月餅的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中國的月餅種類頗多,有廣式、蘇式、京式、潮式、滇式、徽式、

衢式。

月餅的做法各異,但基本都是以酥面為皮,餡料則各式各樣,不勝枚舉。

以口味分,有甜、鹹、甜鹹、麻辣等;以原料分,有五仁、豆沙、蛋黃、火腿等。

月餅之外, 人們還吃螃蟹。

農歷八月十五,正是蟹肥之時。這天拜月之後,主婦會把螃蟹蒸熟,佐以醋汁、薑末,再配上美酒。

講究的人家會使用專用的吃蟹工具,更講究的是,把吃過的蟹殼和八爪擺在一起,還是原來的蟹形,那是吃蟹的最高境界。

兔兒爺爺,是封建時代對高貴人或長輩男子的尊稱,進而引申到對神的尊稱,如灶王爺、土地爺。

玉兔不是凡間的家畜,而是廣寒宮裡的神兔。

中秋時,要“請”一尊泥塑的稱為“爺”的“兔兒”回家,然後恭而敬之地“供”起來。

兔兒爺是用泥巴摶出兔形,過去是祭月之物,後來成為中秋節兒童手中的玩具。

兔兒爺大的有三尺多高,小的只有三寸,均是粉白面孔,頭戴金盔,身披甲胄,背插令旗或傘蓋。

它的坐騎有獅、虎、鹿等。兔兒爺左手托臼,右手執杵,做搗藥狀。

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中這樣描寫:

臉蛋上沒有胭脂,而只在小三瓣嘴上畫了一條細線,紅的,上了油;

兩個細長白耳朵上淡淡地描著點淺紅;

這樣,小兔的臉上就帶出一種英俊的樣子,倒好像是兔兒中的黃天霸似的。

它的上身穿著朱紅的袍,從腰以下是翠綠的葉與粉紅的花,每一個葉折與花瓣都精心地染上鮮明而勻調的彩色,使綠葉紅花都閃閃欲動。

此外,江西還有燒瓦子燈、安徽有打中秋炮和走田野、福建和台灣有搶狀元餅的習俗。

月是故鄉明

季羨林

每個人都有個故鄉,人人的故鄉都有個月亮。

人人都愛自己故鄉的月亮。

事情大概就是這個樣子。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個月亮,未免顯得有點孤單。

因此,在中國古詩文中,月亮總有什麽東西當陪襯,最多的是山和水,什麽“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勝數。

我的故鄉是在山東西北部大平原上。

我小的時候,從來沒有見過山,也不知山為何物。

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個圓而粗的柱子吧,頂天立地,好不威風。

以後到了濟南,才見到山,恍然大悟:原來山是這個樣子呀!

因此,我在故鄉裡望月,從來不同山聯繫。

像蘇東坡說的“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完全是我無法想像的。

至於水,我的故鄉小村卻大大地有。幾個小葦坑佔了小村一多半。

在我這個小孩子眼中,雖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那樣有氣派,但也頗有一點煙波浩渺之勢。

到了夏天,黃昏以後,我在坑邊的場院裡躺在地上,數天上的星星。

有時候在古柳下面點起篝火,然後上樹一搖,成群的知了飛落下來,比白天用嚼爛的麥粒去粘要容易得多。

我天天晚上樂此不疲,天天盼望黃昏早早來臨。

到了更晚的時候,我走到坑邊,抬頭看到晴空一輪明月,清光四溢,與水裡的那個月亮相映成趣。

我當時雖然還不懂什麽叫詩興,但也顧而樂之,心中油然有什麽東西在萌動。

有時候在坑邊玩很久,才回家睡覺。在夢中見到兩個月亮疊在一起。

清光更加晶瑩澄澈。第二天一早起來,到坑邊葦子叢裡去撿鴨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閃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個蛋。

此時更是樂不可支了。

我只在故鄉呆了六年,以後就離鄉背井漂泊天涯。

在濟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過四年,又回到濟南呆了一年,然後在歐洲住了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現在已經十多年了。

在這期間,我曾到過世界上將進三十個國家,我看過許許多多的月亮。

在風光旖旎的瑞士萊芒湖上,在平沙無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萬頃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過月亮。

這些月亮應該說都是美妙絕倫的,我都異常喜歡。

但是,看到他們,我立刻就想到我故鄉中那個葦坑上面和水中的那個小月亮。

對比之下,無論如何我也感到,這些廣闊世界的大月亮,萬萬比不上我那心愛的小月亮。

不管我離開我的故鄉多少萬裡,我的心立刻就飛來了。我的小月亮,我永遠忘不掉你!

我現在已經年近耄耋,住的朗潤園勝地。

誇大一點說,此地有茂林修竹,綠水環流,還有幾座土山,點綴其間。風光無疑是絕妙的。

前幾年,我從廬山休養回來,一個同在廬山休養的老朋友來看我。

他看到這樣的風光,慨然說:“你住在這樣的好地方,還到廬山去幹嘛呢!”可見朗潤園給人印象之深。

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樹,有花,有鳥,每逢望夜,一輪當空,月光閃耀於碧波之上,上下空,一碧數頃,而且荷香遠溢,宿鳥幽鳴,真不能不說是賞月勝地。

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不管是誰來到這裡,難道還能不顧而樂之嗎?

然而,每值這樣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仍然是故鄉葦坑裡的那個平凡的小月亮。

見月思鄉,已經成為我經常的經歷。

思鄉之病,說不上是苦是樂,其中有追憶,有惆悵,有留戀,有惋惜。

流光如逝,時不再來。在微苦中實有甜美在。

月是故鄉明,我什麽時候能夠再看到我故鄉的月亮呀!

我悵望南天,心飛向故裡。

月跡

賈平凹

我們這些孩子,什麽都覺得新鮮,常常又什麽都不覺得滿足;

中秋的夜裡,我們在院子裡盼著月亮,好久卻不見出來,便坐回中堂裡,放了竹窗簾兒悶著,纏奶奶說故事。

奶奶是會說故事的,說了一個,還要再說一個……奶奶突然說:

“月亮進來了!”

我們看時,那竹窗簾兒裡,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沒聲兒地溜進來,出現在窗前的穿衣鏡上了:

原來月亮是長了腿的,爬著那竹簾格兒,先是一個白道兒,再是半圓,漸漸地爬得高了,穿衣鏡上的圓便滿盈了。

我們都高興起來,又都屏氣兒不出,生怕那是個塵影兒變的,會一口氣吹跑呢。

月亮還在竹簾兒上爬,那滿圓卻慢慢兒又虧了,末了,便全沒了蹤跡,隻留下一個空鏡,一個失望。奶奶說:

“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們快出去尋月吧。”

我們就都跑出門去,它果然就在院子裡,但再也不是那麽一個滿滿的圓了,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銀銀的,燈光也沒有這般兒亮的。

院子的中央處,是那棵粗粗的桂樹,疏疏的枝,疏疏的葉,桂花還沒有開,卻有了累累的骨朵兒了。

我們都走近去,不知道那個滿圓兒去哪兒了。

卻疑心這骨朵兒是繁星兒變的;抬頭看著天空,星兒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許多。

月亮正在頭頂,明顯大多了,也圓多了,清清晰晰看見裡邊有了什麽東西。

“奶奶,那月上是什麽呢?”我問。

“是樹,孩子。”奶奶說。

“什麽樹呢?”

“桂樹。”

我們都面面相覷了,倏忽間,哪兒好像有了一種氣息,就在我們身後嫋嫋,到了頭髮梢兒上,添了一種淡淡的癢癢的感覺;

似乎我們已在了月裡,那月桂分明就是我們身後的這一棵了。

奶奶瞧著我們,就笑了:

“傻孩子,那裡邊已經有人了呢。”

“誰?”我們都吃驚了。

“嫦娥。”奶奶說。

“嫦娥是誰?”

“一個女子。” 哦,一個女子。我想。

月亮裡,地該是銀鋪的,牆該是玉砌的:那麽好個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

“有三妹漂亮嗎?”

“和三妹一樣漂亮的。”

三妹就樂了:

“啊,啊!月亮是屬於我的了!”

三妹是我們中最漂亮的,我們都羨慕起來。看著她的狂樣兒,心裡卻有了一股兒的嫉妒。

我們便爭執了起來,每個人都說月亮是屬於自己的。

奶奶從屋裡端了一壺甜酒出來,給我們每人倒了一小杯兒,說:“孩子們,你們瞧瞧你們的酒杯,你們都有一個月亮哩!”

我們都看著那杯酒,果真裡邊就浮起一個小小的月亮的滿圓。

捧著,一動不動的,手剛一動,它便酥酥地顫,使人可憐兒的樣子。

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個人的心裡了。 奶奶說:

“月亮是每個人的,它並沒有走,你們再去找吧。”

我們越發覺得奇了,便在院裡找起來。

妙極了,它真沒有走去,我們很快就在葡萄葉兒上,磁花盆兒上,爺爺的鍁刃兒上發現了。

我們來了興趣,竟尋出了院門。

院門外,便是一條小河。

河水細細的,卻漫著一大片的淨沙;全沒白日那麽的粗糙,燦燦地閃著銀光,柔柔和和地像水面了。

我們從沙灘上跑過去,弟弟剛站到河的上灣,就大呼小叫了:

“月亮在這兒!”

妹妹幾乎同時在下灣喊道: “月亮在這兒!”

我兩處去看了,兩處的水裡都有月亮,沿著河沿跑,而且哪一處的水裡都有月亮了。

我們都看起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裡看見了小小的月亮。

我想,我的眼睛裡也一定是會有的。噢,月亮竟是這麽多的:只要你願意,它就有了哩。

我們就坐在沙灘上,掬著沙兒,瞧那光輝,我說:

“你們說,月亮是個什麽呢?”

“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說。

“月亮是個好。”妹妹說。

我同意他們的話。正像奶奶說的那樣:

它是屬於我們的,每個人的。我們就又仰起頭來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

我突然覺得,我們有了月亮,那無邊無際的天空也是我們的了:那月亮不是我們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嗎?

大家都覺得滿足了,身子也來了困意,就坐在沙灘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會兒。

本期編輯:於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