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要了解科技大佬 可以看看他們讀過的書

【騰訊科技編者按】近日,世界首富、亞馬遜CEO傑夫·貝索斯展示了其太空公司的月球著陸器。特斯拉企業CEO埃隆·馬斯克則創建SpaceX以期實現太空移民的構想。是什麽使得這些科技巨頭花重金投入到太空中呢?科幻小說在其中扮演著不可忽視的角色。

長期以來,科幻小說在文學類型中頗有爭議甚至遭到非議。備受讚譽的英國小說家伊恩·麥克尤恩(Ian McEwan)最近出版了一本關於智能機器人的書,儘管該書描寫的智能機器人是科幻小說中最受歡迎的話題之一,但麥克尤恩一直在竭力將自己的新書與科幻小說劃清界限。

麥克尤恩可能也是無奈之舉。但人類是掌握科技的動物,科幻小說探索了人類有可能以何種方式使用科技,以及可能用科技來建造什麽樣的世界。科幻小說還想象了隨之而來的人與人之間的隔閡。正如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觀察到的那樣,世界更多是由思想、而非金錢所統治。要想看到凱恩斯觀點的力量,不妨細想一下全球首富貝索斯處理自己的財富的計劃。

5月9日,傑夫·貝索斯概述了他對人類未來的想法。這位亞馬遜創始人每年出售價值10億美元的股票,為其火箭公司藍色起源(Blue Origin)提供資金。藍色起源公司希望降低太空飛行成本,將遊客送入太空,並幫助人類重返月球。這只是將人類送抵太陽系中人造棲息地的宏偉計劃的第一部分。貝索斯並不孤單,因為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創辦SpaceX的目標是在火星上建立一個自給自足的“殖民地”。俄羅斯大亨尤裡·米爾納(Yuri Milner)承諾出資1億美元,將向距離太陽最近的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發射一個人造機器。

貝索斯對自己的影響力持開放態度。貝索斯是閱讀著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和羅伯特·海因萊因(Robert Heinlein)的小說長大的,書中講述了發展到難以控制的月球殖民地、“白癡天才”發明創造的機器以及建立在心理歷史學基礎上的社會的故事。所謂心理歷史學,是阿西莫夫的科幻巨著“基地”三部曲中由作者杜撰的一種學科,我們可以將之理解為是經濟學、歷史學和如今所謂的大數據的混合學科。

《星際爭霸戰》(Star Trek,又譯作《星際旅行》等)以其人道、自由和國際主義對美國開拓精神進行重塑,成為一個頗受歡迎的科幻影視作品。而幾十年後,就像海因萊因的小說《出賣月亮的人》中的主人公D.D.哈裡曼所做的那樣,貝索斯正在用他的金錢幫助實現這樣一個未來。

矽谷中的科技巨頭就受到了這些暢想的啟發。英國著名作家班克斯(Iain M Banks),是科技行業內最受歡迎的作家之一,其代表作《文明》系列堪稱經典。在人們擔心超級智能電腦和機器人會搶走工作之際,對未來抱以樂觀的科幻小說則是一劑補藥,能使人感到寬慰振奮。在班克描繪的社會裡,機器人確實承擔了所有的工作,但其結果是創造了無窮無盡的物質財富。“有情眾生”,無論是有機的還是人造的,都可以自由地繁衍生息。一切都由近乎無所不能且大多都很仁慈的AI哲人管理。

祖克柏的影響非常深遠。一家大型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的會議室就以他的名字命名。Facebook的老闆馬克·祖克柏在2015年經營一個讀書俱樂部時,他推薦的23本書中只有兩本是小說。班克斯的《遊戲玩家》是其一,另一部是劉慈溪的《三體》。而馬斯克則以班克斯《文明》系列中AI掌管的宇宙飛船來命名SpaceX的火箭回收駁船。2018年,貝佐斯宣布,計劃將拉裡·尼文(Larry Niven)的《環形世界》和尼爾·史蒂芬森(Neal Stephenson)的《冰雪奇緣》拍成影視作品。而在藍色起源公司早期的一個階段,只有史蒂芬森一個員工。

最受矽谷歡迎的故事許多都描繪了宏大且良性的未來。當然,技術可以改變人類,也可以改變人類 所建立的社會。厄休拉·勒古恩(Ursula le Guin)曾設想,當基因工程乾預性別等看似基本的生物屬性時,社會將是什麽樣子。軟銀總裁孫正義擔心“奇點”,因為在一些方面,機器智能正在指數級地超過人類智能,技術的進步會不會無法控制?“奇點”這個詞由美國計算機科學家、科幻作家弗諾·文奇(Vernor Vinge)推廣開來,至今仍是科技界的熱門話題。比如,作家瑪格麗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就曾寫過一些關於科技末世余波後的社會的作品;金·斯坦利·羅賓遜(Kim Stanley Robinson)的《紐約2140》以紐約為背景,講述了這座城市被氣候變化淹沒後的故事。

美國作家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則對未來不那麽樂觀。上世紀中葉科幻小說中對未來展開樂觀想象的描寫頗為常見,而吉布森對此很排斥。吉布森的作品描繪了科技發達背景下生活的萬象,可謂有先見之明。在其小說中,黑客團夥為錢財而盜取信息,富人則越來越脫離支撐著他們的社會。吉布森的有句名言,英文原文為“The street finds its own uses for things”,意指連發明者都沒預測到技術的走向,這句話受得到了未來學家的讚同。如果你想了解那些創造未來的人是怎麽想的,可以讀讀科幻小說。(騰訊科技編譯/羽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