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嘉靖時期面對倭寇捉襟見肘,到了萬歷時期為何卻能打敗倭寇

嘉靖帝與萬歷帝是一對奇葩的爺孫組合,他們多年不上朝,軍事作為上卻是有著很大的差別。同樣面對著倭患,在嘉靖朝有點捉襟見肘,但是萬歷年間卻把豐臣秀吉打得大敗。豐臣秀吉臨死前還在喊著不要讓十萬將士成為異國枯骨。嘉靖朝和萬歷朝有這麽大的區別是什麽原因呢?

嘉靖帝治國四十五年,明朝從平世轉入衰世。皇帝雖管管大事,但二十多年不上朝,常年避居西苑修道。名為玄修,暗操獨治。內閣被嚴嵩掌控,朝廷裡都是嚴黨的爪牙,政府的運轉能力下降。同時明朝後期最大的內患——流民,正是起於嘉靖。同時又因嘉靖修道,大興土木,以一人奪萬民,致使財政入不敷出,再加上朝內黨爭,導致邊軍武備廢弛,明軍戰力急速下降。

而軍事實力的急速下降,體現於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的庚戌之變,俺答一路燒殺搶掠打到北京城下,還在大同殺死了總兵張達。宣大總兵仇鸞以重金賄賂俺答,最後俺答在一番劫掠過後從容出塞。在這次事變中,兵部尚書丁汝夔聽信嚴嵩毫無作為,最後被嘉靖殺死。

遼東軍隊一直是明朝軍隊的精銳所在,常年肩負重任,但在面對俺答時卻表現極差,如果俺答當時多想一下,隻怕京師陷落將成為必然。

既然作為明軍精銳的遼東軍隊表現都那麽差,南方的軍隊表現又能好到哪裡呢?明軍內部的實力排行中,南方軍隊穩坐最後一名。承平日久,南方的軍隊常年不見戰事,當兵早已成為南方一些人混飯吃的工作。漸漸的,南方軍隊裡出現一大批的兵油子,打起仗來跑的比誰都快,再加上嘉靖時的“倭寇”中,雖十之有八都是中國人,但剩下的那些日本人都是日本國內的精銳,又是打遊擊似的流竄作戰。所以就出現了幾百倭寇擊敗幾千明軍並且打到南京的這種情況。

而到了明神宗也就是萬歷時,經過嘉靖末期徐階的改革,隆慶年間高拱改革,隆慶開放海禁,萬歷前十年張居正的經濟改革,再加上抗倭時的內閣首輔申時行的一系列運作。明朝一掃嘉靖之弊政,經濟繁榮昌盛。北方出現了李成梁、李如松這樣的名將,常年的作戰磨礪出了實戰經驗。同時因為經濟恢復,軍費供給足夠,且萬歷中前期皇帝銳意進取,明朝的火器發展迅速,等到了壬辰倭亂時,抗倭的明軍每人一銃,還有根據葡萄牙人的佛郎機魔改出來的各種大小佛郎機。

在這場戰爭中,明朝先進的軍工業對日本有著巨大的優勢。

可以說,這場戰爭成了明軍的火器試驗。負責遼東事務的明朝正規軍,精銳部隊,憑借優秀的作戰技術與先進的火器、火炮,對以步兵為主體的日軍形成了絕對優勢,再加上明軍算是主場作戰,補給的壓力遠小於跨海峽作戰的日軍。所以才會看到萬歷時的明軍壓著日軍打。

萬歷時期抗倭之所以勝利,其一在於有之前隆慶新政與張居正改革變法的基礎,其二在於這次交戰可以說是國與國之間的軍隊大戰,目的在於控制地盤,並非嘉靖年間那樣倭寇遊擊掠奪騷擾一般,明軍當然戰勝了日本。

補充一點,萬歷帝只是多年不上朝,並非不管事,不上朝不代表萬歷帝不能私下面見大臣處理國事,萬歷帝只是小事不管但是大事嚴抓。像包括壬辰倭亂在內的萬歷三大征,都是萬歷帝親自拍板決定打不打的,並且還是萬歷帝點兵選將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