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李宇嘉:別唱空“收縮型城市” 減量才能帶來機會

來源:金融界網站

01

人口存量時代來臨,大家“用腳投票”,人口淨流入的城市,就是“網紅城市”。美好的另一面,就是那些暗自傷神的人口淨流出的城市。這便是在官方文件中,首次提出的“收縮型城市”。目前,有兩個“收縮型城市”名單的版本(180個和80個)在網絡上被炒得熱火朝天。

於是,“坍塌”、“崩潰”、“逃離”等震驚體字眼,也出現在不負責任的房地產類自媒體。網友們也很關注,自己的家鄉是否位列其中。這裡要澄清一點,關於收縮型城市,官方首次提出,並無明確的範疇,比如連續收縮幾年,收縮多少人,才算收縮型城市,更無名單一說。而且,基層數據缺失、不透明情況嚴重,統計口徑有差異,“收縮型城市”名單不靠譜。

02

一直以來,我們普遍鍾情於“大”。任何行業或領域,都要給出一個“四大”或“十大”的榜單。貌似,只有那些進入TOP序列的才是好的。城市主政一方的績效判斷,也是如此。不管是觀念認識,還是學術研究,千篇一律地認為,GDP和人口規模大的,城市邊界大的,才是好城市。近年來,坊間口中的所謂“網紅城市”,都是規模迅速上位的那些大城市。

當然,大城市自有其優勢。比如,人多了、經濟體量大了,地鐵等大項目才能分攤成本。比如,地鐵已成為一個城市是否“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判斷標尺之一了。對於地鐵項目能不能上,國家有明確的數量化要求,即常住人口要超過300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在300億元以上。

如果是小城市,你就別妄想地鐵了。另外,大城市才能分享到全國各地、各色的地方小吃,因為人多了,人氣才旺嘛!但具體到我國,大城市之所以被大家熱捧,源於“資源索取”能力超強。越大的城市,行政級別就越高,優質資源布局也就越多、地標項目也就越高大上。

比如,所謂的“985”、“211”等優質的高等教育資源、三甲醫院、跨國公司、總部經濟、金融中心等,基本都集中在大城市。你要在這樣的城市生活,享受這些資源,也近水樓台先得月。這樣,城市面貌和就業機會不言自好,而宏觀數據“不漂亮”的小城市,或許就不受待見了。

03

但凡去過西方發達國家,會發現“小而美”的城市很多,如德國大眾所在地沃爾夫斯堡,劍橋大學所在地劍橋市,因特爾在美國加州的一個小鎮上。超過50萬的就是很大的城市了。比如,作為歐洲金融中心之一的法蘭克福,人口不過67萬,作為最大金融中心的倫敦,人口還不到1000萬。不過,論安居樂業、論勃勃之生機,這些小城市並不顯得矮半截。

本質上,我們的“城市發展觀”,還是基於經濟或政績角度的,並沒有遵循“人聚成城”的本源,並沒有意識到城市是“因人而設”的。一直以來,無論大小城市,千城一律地秉持“城市必須增長”的治理模式、“外延式擴張”的規劃慣性。幾乎所有城市,都要規劃一個比主城區大的新區。

04

高速前進的城鎮化“上半場”,大中小城市人口普遍增加,中小城市圍繞主城區向外擴張有合理性。城市化進入“下半場”,人口也進入存量時代,國民向就業機會更多、收入更高、生活更豐富的大城市遷徙,中小城市須要守護好主城區的“基本盤”,也就是嚴控增量、用好存量。

這樣,才能將有限的公共資源,投放到人口集中的主城區,而不是無謂地消耗到“攤大餅”的外圍擴張中。放寬視野,從人均GDP和人均公共資源的角度看,人口減少的另一面,就是堅守者的獲得感提升了。“瘦身強體”後,建成區打造的更好,自然吸引周邊縣鄉鎮人口遷入。

很多二三四線城市,主城區常住人口只有百餘萬,但轄區人口多達幾百萬。整體人口外流,讓公共服務更易集中,建成區有望變得“小而美”、“小而精”,淘汰產業騰退的空間,還能辟出公園綠地,城市對轄區內縣鄉鎮人口一樣具有遷入誘惑。所以,官方文件提出“收縮型城市”,並非意味著人口外流的城市要衰落,而是順應城市化新規律,重塑資源“集聚-平衡”。

05

關鍵是,要扭轉“增量規劃”的頑固思維。人口數據缺失和不透明,擺在面前的“城市病”(本質上是管理不善人為造成的),招商引資的正當發展訴求,這是主政者擴展城區堂而皇之的理由。但是,宏大的規劃一旦落地,巨大的沉沒成本倒逼後續追加投入,空間剛性擴展被鎖定了。

沒有產出的投入,城市背上巨額債務,集聚能力被削弱,人口外流形勢積重難返。發改委的文件中,明確提出“人隨地走”,“人地錢掛鉤”,這是在阻斷土地財政和城市外延擴張的老路。同時,也在敲打城市的“父母官”們,城市發展的最終目的,就是要落實到對每一個市民、每一個微觀個體的關懷上,落實到對“人均指標”而非“總量指標”的追逐上。

06

因此,儘管很多二三四線城市人口會外流,但其主城區,或許將因此而受益,迎來更好的發展機會。人口外流、落後產業衰敗,騰出了空間,未來棚改以另外的形式呈現,縣域或鄉鎮人群就近入城,依然如火如荼。相比發達國家的“收縮型城市”,我們最大的潛力是,城鄉差距還很大。

國民自由遷徙,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自由。過去靠土地、現在不行了。小城市要獲得發展機會,只能像大城市一樣,“打造公共服務、吸引就近人口”,將公共資源聚焦到主城區。再加上低成本、縣鄉鎮居民人口多(2-3億)、需求潛力大,這些都是大城市不具備的。總之,小城市再現活力並不難。大城市“穩房價”高位不勝寒,或許可以挖掘瘦身後的小城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