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品牌暖心短片《端午,當歸》:最好的愛,就在你身邊

全世界的爸媽都有共通性。他們會用各種方式關心你的生活,甭管這方法有沒有用。轉發微信朋友圈就是其中一種。

拿我爸媽來說,不會玩朋友圈之前,畫風一直都是歲月靜好。但自從他們會玩朋友圈之後,我的手機就很熱鬧了,每天都能收到來自他們的線上關懷——

文章我可以不care,但頂不住爸媽的瘋狂連環call啊。半個小時不回,他們就瘋狂地發消息,讓你不得不在巨大的「輿論壓力」下,打開了鏈接。遊走在爸媽的朋友圈裡,就覺得自己像個掃雷遊俠,因為你完全不能預測到自己下一秒,會因為喝水、連Wi-Fi、還是吃胡蘿蔔中招。

更讓人頭疼的是,他們對微信朋友圈裡那些養生段子的執念還不止於轉發,在生活中也身體力行的實踐著。

朋友圈專家說一句魚鱗補鈣,就逼著我整整吃了半個月的油炸魚鱗,整個喉嚨就像被砂紙喇過一樣。後來還多虧另外一篇《震驚!專家說過度補鈣竟然會導致這個問題!》幫我解脫。

除了吃,他們的養生經還有很多,前一陣子還在用花椒水泡腳,那個味道,不可描述,但是他們說這樣能治療關節炎。而「肩膀撞樹一百天,疾病煩惱全不見」這等「偏方」,他們也非常認真的照著做。

一開始我覺得他們很傻,竟然會被那些忽悠人的標題和一眼能看出bug的文章欺騙。直到後來自己也為人父母,似乎才察覺到他們的良苦用心。

(二)

從前,車馬很慢,世界小到只有爸媽才能讓自己開心。

現在,衣食住行,靠一個小小手機全部解決,對父母卻愛答不理。

一則「養生知識」扔過來,很多人只能看到爸媽又在傳播「假消息」,但有多少人意識到,在這背後,他們需要解決多少難題——

第一次發語音,說了幾十秒怎麼都沒有聲音。

手機鍵盤字這麼小,看不清也拚不好,字型大小大小在哪調。

生日快到了想給孩子發個紅包,怎麼找都找不到。

這個養生知識挺好,可是怎麼轉發給孩子看,到底要點哪個按鈕?

當然了,這些難題對於已經經歷過「生兒育女」闖關遊戲的爸媽來說,不值一提。有句話說的很對,在沒有成為父親之前,每個男人都是風花雪月的才子;成為父親之後,生活只剩下柴米油鹽的蹉跎。

那個6年吃了2噸掛面的父親,拒絕與孩子同住自己跑到養老院的母親,還有轉發養生科普文章背後千千萬萬的父母,他們在孩子面前笑得一臉輕鬆,學會朋友圈點贊、評論、影片聊天,背地裡卻經歷著難以忍受的勞累和辛酸。

一切都是為了我們。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又給了他們多少耐心?

大多數年輕人,對爸媽的這種行為嗤之以鼻。自以為自己比父母見過世面,知道什麼是老年人流量,什麼是標題黨,什麼是謠言;也知道上火的時候要喝菊花茶,感冒的時候不能喝三七,但卻不屑於跟父母解釋這其中道理。

他們一直舉著長大的旗號,勒令禁止爸媽「干擾」自己的生活,連轉發的鏈接也不行。持續性不看不回不解釋,間歇性煩躁生氣懟爸媽,更別提換位思考,真正嘗試理解、讀懂父母。

恕我直言,像這樣只會抱怨父母而不願花一絲耐心去理解他們內心的人,跟那些感情中的渣男渣女,又有什麼本質區別?

(三)

生活變化太快,我們與生俱來和科技、網路聯繫在一起,而爸媽那一輩卻要努力追著我們的腳步,學會捯飭微信、QQ、互聯網,適應從孩子生活的重心到旁觀者的角色轉變,他們何需如此?因為他們害怕。

他們怕的,不是遠隔千山萬水,而是怕孩子覺得他們已經配不上自己。

所以下次再打開微信,看到熟悉的來自爸媽的養生鏈接的時候,別笑話,直接帶上適合爸媽的真正健康的養生品回家,當面告訴媽媽,怎麼識別好燕窩;告訴爸爸,平時也要多喝花茶。

當周圍的人都在因轉發的養生知識,抱怨爸媽的無知和幼稚時,我們要做的,就是帶著耐心和愛,給他們解釋什麼可信,什麼不可信,什麼才是真正適合我們和爸媽的養生品。

別忘了,那個手機螢幕背後,眯著眼睛、推著老花鏡給你發鏈接的人,是我們親愛的爸媽。

他們值得更好的對待。

趁著這次京東--北京同仁堂滋補養生旗艦店,在618期間做了優惠活動,還沒準備給爸媽帶禮物的現在還來得及。

不管是給媽媽補氣血的當歸、黃芪,還是以「煙」調養全家健康的艾絨,或是店鋪中其他養生品,都能參加這次的滿贈活動,以及享受無門檻優惠券和全場9折優惠。當一個有溫度的品牌,生產出了高品質的產品,你便無需為品牌、品質、性價比等種種客觀因素擔憂,只需思考該選用哪些養生品來呵護爸媽的健康。

所以,這個618北京同仁堂京東滋補養生旗艦店,陪你一起把品質滋養帶回家,別讓愛停留在微信的對話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