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冷戰時期德國另類的坦克設計,雙主炮無炮塔的VT坦克

坦克,一種起源於英國的地面武器,但它的威力發揮和戰術應用卻是由德國人開發出來的。以坦克和飛機配合的“閃電戰”曾經橫掃整個歐洲,虎式坦克更是讓對手聞風喪膽,一段時間內德國的坦克成為了世界的“夢魘”!

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人製造的坦克一直都是“陸戰之王”的標杆,從最初的A7V到過渡性質的Pzkpfw Ⅰ號坦克列裝使德國在實用性坦克設計、製造方面達到了世界頂級水準;從生產近萬輛的Ⅱ、Ⅲ號坦克到性能均衡的豹式坦克批量生產讓德軍擁有了當時世界上最為強大的裝甲部隊;從讓敵人膽寒的虎式坦克到超重型鼠式坦克,德國在戰爭時期的坦克設計水準達到巔峰。戰後雖然因為戰敗的原因在一段時間內德國鮮有作品問世,但從1965年德國設計的豹1坦克和1972年的豹2坦克相繼推出,德國坦克再一次引領世界!

當然了,在戰後的一段時間內德國人為了找回先輩們當年的“榮耀”,也曾經下過一番苦功,不僅有豹1和豹2這樣經典之作出世,也有很多的“另類”產品被製造出來,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這款VT雙主炮坦克就是其中之一。

在豹1坦克問世後不久,西德就開始著手下一代坦克的設計工作,如此快的更迭速度主要是因為豹1雖然用著不錯,但是面對蘇聯的“鋼鐵洪流”它似乎還是顯的欠缺一些火候,畢竟是德國幾十年後首次推出的產品嘛!

德、美聯合研製的MBT-70主戰坦克

在冷戰時期,坦克的設計已經不再“高大威猛”,低矮的車身更有利於生存,強化防護性能和機動能力也成為保證坦克可以持續作戰的另一個重要指標。為了可以對抗蘇聯的下一代坦克T-62,西德和美國開始聯合研發一款新型的通用坦克,即MBT-70。這是一款超越那個時代的主戰坦克,完全顛覆了之前的坦克設計。低矮的車身、先進的懸掛系統、超大口徑的主炮和間隙裝甲等新科技的運用讓這款坦克的研製預算節節攀升。而且美方和德國設計師之間還存在分歧,為了各取所需,原本的一款坦克設計根據各自的需要演變成了兩種型號。

1969年因為資金的壓力德國退出了這一計劃,美國也在一段時間之後停止了該型坦克的研製工作。MBT-70最終沒有成型,不過在近十年的研製過程中積累的經驗讓兩個國家在此後分別推出了兩款至今仍然被認為是經典的主戰坦克,豹2和M1“艾布拉斯”坦克。

基爾機械廠的“另類”設計

退出MBT-70坦克的研製後,德國人開啟了豹2坦克的研發,在這個過程中它也嘗試了一些比較另類的想法。這些設計方案大多數都是以MBT-70坦克為基礎進行開發的,在低車身坦克還沒有正式標準的時候,這些嘗試都是非常必要的,雖然最終沒有成型,但這種理念還是值得推崇的,畢竟開創性的設計需要無數的失敗案例來堆疊才能取得成功。

Kampfpanzer 3(主力戰車3型)就是這些“另類方案”中的一種。它的主要設計目標是以能夠應付蘇聯的T-62坦克為前提,為了保證能夠獲取到最先進的技術,該計劃原本打算和英國合作研製。但是由於這項計劃的主要執行廠商基爾機械廠將新型坦克設計成為無炮塔坦克,這讓英國人很不適應,因為英國希望能夠開發出帶有多功能炮塔的坦克,在基本設計理念上就出現了巨大偏差,合作也就不歡而散了。

基爾機械廠推出的這款坦克在當時算是一種“異類”,它的設計更接近於二戰時期的坦克殲擊車,內部型號為VT坦克。該坦克以MBT-70坦克底盤為基礎,取消了炮塔配置,在車身兩側設置了兩門主炮。按照最初的設想,這樣的設計可以使該型坦克在攻擊敵人時有高效的連續打擊能力,拚的就是發射速度。在抵抗住對手的第一發攻擊後,利用敵人裝填炮彈的空隙以雙炮連續射擊,最終擊毀敵方坦克。

VT坦克的設計目的:

使用雙主炮設計,可縮短連續射擊時間,提高命中率和殺傷威力;

無炮塔設計可以有效減輕車體重量,使用更強大的發動機提高機動能力;

生存率更高,厚重的裝甲和低矮的車身有利於戰場生存。

該型坦克設計的核心思想是強調火力、機動性和生存能力。在當時隨時有可能爆發潛核戰爭年代,一款無炮塔的坦克更加容易製造,低矮的車身也更有利於隱蔽。在戰場上,這型坦克的作戰方式就是跑,在遠距離、大範圍的運動中尋找機會,利用該車優良的機動性能伺機殲滅對手。

VT坦克其實應該說是一種重型坦克殲擊車,因為它沒有炮塔,主炮角度的調整只能依靠車身的轉動和懸掛系統的調節來完成。在內部的設計上,三名車組成員並排坐在擁有良好防護的艙室內,中間為駕駛員,炮手和指揮官分列兩側,艙室後部為備用動力間。發動機位於車身後部,兩門120毫米主炮位於車身兩側,配備有自動裝彈機。正常情況下兩門主炮分別由炮手和指揮官單獨控制,但指揮官可以根據戰場情況接管兩門火炮的開火權。

VT坦克基本性能

該型坦克的設計始於70年代初,1974年製造出首輛樣車並接受測試,在此後基爾機械廠分別建造了五輛不同型號的VT坦克用於對這種新式裝甲車進行性能和戰術方面的驗證。

由於最初的型號並未安裝自動裝彈機,操作人員方面,它的配置較當時的普通坦克多出一人,包括雙炮手、車長和駕駛員。後引入自動裝彈機後機組成員減至三人。

VT坦克的基本參數,自重為43.5噸的坦克,長9米,高2米,寬3.5米。初始型號裝備有兩門105毫米線膛炮,後改為兩門120毫米滑膛炮,無其他輔助武器。

動力採用一台MTU MB803 Ra-500型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2300馬力,在公路上的行駛速度為70公里/時,越野狀態下為40公里/時。

防護性能不詳,但可以肯定的是VT坦克的正面裝甲可以抵禦蘇聯T-62坦克裝備的115毫米主炮攻擊。

性能有限的VT坦克

雖然造型相當的霸氣,火力也比較強勁。但是其缺點也非常的明顯,理論上不裝備炮塔可以減輕一定的重量,可雙炮的設計幾乎在重量上沒有任何的優勢可言。而且對於作戰環境該型坦克也有一定的限制,它隻適合於在開闊地域與敵人相距一定距離時(1500米以上)才能發揮出最大效力,一旦進入近身纏鬥的話,主炮角度的調整將會是一個非常尷尬的問題。並且在此時豹2已研製成功,VT坦克相比之下就沒有了任何優勢,最終的結局也就可想而知了。

在進行了數年的驗證、測試後,西德軍方給出了自己的結論,雖然雙炮配置和無炮塔設計在技術層面上可行,但在戰略價值及實用性方面存在不足,不適合當時戰場的需要。在1975年該計劃被終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