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空頭多頭陷入互搏,中芯國際既要技術也要利潤

5月9日,中芯國際(00981)在發布淨利潤同比減少近60%的季報後高開5%,並於次日在外資大行的一片“減持”聲中以上漲收尾。

智通財經APP獲悉,中芯國際2019年Q1實現收入約6.69億美元,同比減少19.5%;毛利約1.22億美元,同比減少44.6%,毛利率降至18.2%,淨利潤為1227.2萬美元,環比減少53.7%,同比減少58.2%。

對於中芯國際的業績持續下滑,市場給予了足夠的寬容,而這份寬容也是市場基於其14nm芯片研發的預期。在這一預期中,中芯國際的股價在半年時間中反彈了50%,甚至連大幅下滑的業績都無法阻止其繼續上漲。

那麽,14nm意味著什麽?為什麽能給中芯國際的股價帶來如此強的支撐作用?

先進製程領域的新玩家

如果把中芯國際的K線圖拉長來看,可以看出其在行業復甦後的三輪上漲邏輯。

2012年,中芯國際的股價經歷了一輪上漲行情,累計最高漲幅超過200%,而這一年剛好是該公司實現扭虧為盈、進入穩定經營的時期。

從2012年開始,邱慈雲掌舵中芯國際CEO,調整公司經營戰略,專注於成熟工藝的應用而不是盲目追求先進製程與規模擴張,並同時提高公司產能利用率。自此,中芯國際的業績整體實現穩步上升。

在2015年中芯國際的產能利用率達到滿載後,其股價隨即進入了調整期段。2016年,中芯國際開啟了新一輪的產能擴張,並開始計劃進行製程升級,先後將前台積電COO蔣尚義、前台積電及前三星研發大將梁孟松招入公司,同時,趙海軍接替了CEO一職。

期間,中芯國際的股價於2016年7月啟動,並在接下來的半年中上漲了余80%。但調整也隨之而來,2017年中芯國際的淨利潤同比下滑25%,其股價也逆市回調了四成。

2017年10月,梁孟松的加入扭轉了中芯國際下跌的趨勢,深究這一輪翻倍漲幅的原因,在於梁孟松加入後帶領公司向先進製程轉型。14nm就是其轉型的成果,也是中芯國際今年以來的反彈原因。

眾所周知,目前全球晶圓代工市場呈現了一超多弱的競爭格局,台積電以55.9%的市場份額高居第一,而其他廠商的市佔率均未超過10%。台積電之所以能成為“一超”,因為其牢牢把控著先進製程。

然而,先進製程的門檻非常高,台灣第二大晶圓代工廠聯電曾在去年8月宣布放棄12nm以下的先進工藝研發,而世界第二大純晶圓代工廠格羅方德則同時宣布放棄7nmLP製程的研發。因此,在先進製程的龍頭集中度非常高。

但如今隨著中芯國際14nm即將量產,其也終於成為了先進製程領域的新玩家。

14nm、28nm HKC+“兩開花”

除了打開先進製程的大門外,14nm也將成為中芯國際未來提高毛利和淨利的關鍵。

智通財經APP獲悉,台積電除了把控著50%以上的晶圓代工市場外,也擁有著超過50%的毛利率,這讓毛利率僅有18.2%的中芯國際望塵莫及。

截至2018財年,台積電的晶圓銷售額佔比中,先進製程佔比為43%,28nm以下的佔比則超過60%,而這一比重還有逐步增加的趨勢。

從上圖可以明顯看出,除了先進製程外,台積電28nm及以上的晶圓銷售收入在逐步降低,整體佔比由2016年的72%下滑至2018年的57%,先進製程則擔起盈利的大旗。

相比之下,中芯國際28nm以下的晶圓收入佔銷售額的比重僅有3%,先進製程目前仍為0。

針對中芯國際較低的毛利率,有分析師稱,“中芯國際此前成功借助比較成熟的技術贏得客戶,但是很難提高盈利”。不過,一旦14nm實現量產後,或將改變這一局面。

從台積電的晶圓銷售情況來看,14/16nm製程佔其收入比重最高,是重要營收來源。所以當中芯國際在今年實現14nm量產後,或許將如其管理層所說,公司將迎來騰飛的新節點。

不過,據其管理層此前在電話會議中介紹,14nm量產主要經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成本>ASP,第二季度成本=ASP,第三階段成本>

此外,28nm HKC+或許也將成為另一個利潤貢獻點。

在2019年Q1財報中可以發現,中芯國際的28nm晶圓收入佔比同比、環比均有所下滑,主要原因在於其當前28nm以較為低端的PolySion工藝為主,HKMG產能及良率尚不高。同時,中芯國際管理層也在業績會上透露,整個行業在28nm供應上產能過剩,且公司的機器仍處於折舊高峰期。

不過,這一情況在28nm HKC+的推出後或許將有所改變。智通財經APP獲悉,28nm HKC+為原28nm HKMG的升級版,可以對標台積電的28nm HPC+。據管理層介紹,該版本能夠顯著提升性能、降低功耗,提高中芯國際在該產品市場的競爭力。

對此,有分析師預計,28nm將在較長時間內保持強需求工藝節點的地位。

大行分析師的“心病”

儘管中芯國際在先進製程的加持下顯得“前途無量”,但成本仍是其繞不開的坎。

眾所周知,晶圓代工產業若追求較為先進的製程,需要投入巨額的資本開支。對應的,由於越先進的製程的設備折舊年限越短,先進製程設備折舊成本也將隨製程進展逐漸提高。以台積電及台聯電為例,其成本結構中折舊費用佔比接近50%,為成本中佔比最大。

對於中芯國際今年一季度的業績下滑,折舊開支的增加也“貢獻”了一份力,據財務數據,該項費用環比增加9.7%、同比增加3.4%至2.9億美元,佔收入比重為41.6%。從上圖可以看出,中芯國際的資本開支佔收入的比重處於行業的高水準,甚至遠超台積電及台聯電。

折舊開支的增加也成了大行分析師的一塊“心病”。如小摩在研報中稱:雖然中芯邏輯半導體的庫存周期正走出谷底,並帶動公司收入增長,但考慮營運開支和折舊開支增長,對其盈利能力維持審慎看法。

不過,中芯國際對研發開支的把控較為穩定,據其一季報,研發開支環比下降42.8%、同比則下降37.3%。在管理層給出的指引中,2019年中芯國際計劃用於晶圓廠運作的資本開支約為21億元,基本與過去持平。

儘管管理層給的“第二季季度收入增加17%至19%,毛利率在18%至20%之間”的指引並不算高,但對於正在進擊先進製程的中芯國際來說,保住利潤或許已是一個勝利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