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網絡失信治理力度逐年提升 “反炒信”成電商突破口

  網絡失信治理力度逐年提升 “反炒信”成電商突破口

  導讀:手機黑卡泛濫被視為網絡詐騙的主要原因之一,政府對其打擊逐年增加,但灰色、黑色產業很難在短期內斬草除根。

  本報記者 陳寶亮 北京報導

  2018年7月10日晚,工信部官方微信再次就“手機黑卡”發布聲明,針對近日媒體廣泛關注的手機黑卡問題,工信部網絡安全管理局組織屬地通信管理部門開展調查。

  調查顯示,三五互聯、中麥控股等個別移動通信轉售試點企業(虛擬運營商)未能采取有效措施落實電話用戶實名登記管理要求,同時,部分不法分子利用各種途徑收集已經辦理了入網實名登記手續的電話卡,通過路邊攤販或微信、淘寶等電商平台二次售賣。

  目前工信部已約談兩家違規虛擬運營商,同時對微信、淘寶等電商平台進行重點監管提示,並全面清理微信、QQ、淘寶、天貓等網絡平台,加大對平台商鋪違規銷售電話卡及相關違法資訊的監測處置力度。此外,三家基礎電信企業也被要求加強技術監測和大數據分析,對異地批量開卡銷售、詐騙高發區域異常售賣等行為加大監測預警和態勢分析,對疑似詐騙號碼及時通報警察機構。

  手機黑卡泛濫被視為網絡詐騙的主要原因之一,隨著移動互聯網迅速普及,黑卡更是被用於在各大平台注冊各種虛擬、垃圾账號,此類账號廣泛用於發布虛假廣告、騷擾用戶,甚至包括色情、賭博、違禁商品、網絡詐騙、刷單炒信等各類違法行為。

  因此從2013年以來,警察部、工信部多次聯合推動電話實名製工程、部署打擊黑卡專項行動。

  整頓互聯網失信

  憑借數億用戶紅利,野蠻生長的互聯網市場一直保持著近30%的收入增速。2017年,國內規模以上互聯網企業業務收入7101億元,其中電子商務平台收入2312億元、遊戲業務收入1502億元。但隨著互聯網向金融、交通、政務領域深入,信用體系的缺失成為行業發展最明顯的製約因素。

  2014年6月,國務院印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要求加大電子商務、互聯網應用和服務領域的信用建設。2015年,國務院又頒布《關於運用大數據加強對市場主體服務和監管的若乾意見》,要求完善網店交易信用評價制度,嚴厲打擊電子商務領域違法失信行為,推進電子商務可信交易環境建設。隨後,多部門對網站失信行為啟動聯合專項行動。

  2015年2月,網信辦開展“婚戀網站嚴重違規失信”專項整治,針對婚戀網站惡意泄露用戶資訊、縱容用戶違規行為、傳播色情低俗資訊、組織詐騙、不正當競爭等問題進行查處,此次行動關停128家婚戀網站,20多家網站被責令停網整頓,且有295家婚戀網站簽署誠信建設承諾書和責任狀。

  其後,網信辦又聯合多部門啟動“招聘網站”、“旅遊網站”嚴重違規失信專項整治行動,對招聘行業的虛假資訊、傳銷詐騙行為,旅遊行業的虛假宣傳、網絡詐騙、泄露用戶資訊、未按約定退款等進行專項整治,專項行動期間共關停74家旅遊網站。

  在多部門聯動的失信專項整治帶動下,各地方的質檢、工商、環保、警察也不斷打擊轄區內的網絡失信行為,並逐漸積累了網絡失信行為分類、認定、懲戒經驗。2017年之後,各省陸續頒布網絡失信行為的認定懲戒辦法。

  2017年底,國家工商總局起草《網絡交易違法失信懲戒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對違法失信懲戒的認定和實施程式進行了具體規定,在明確了嚴重違法失信行為和一般違法失信行為的認定標準和對應懲戒措施基礎上,設定了各個環節的程式性規定。

  2015-2017年,網信辦等部門約談違法違規網站2200余家,關停違法失信網站13000多家,有關網站按照用戶服務協定關閉違法違規账號近1000萬個。

  進入2018年,微信、微博、百度、今日頭條、快手等互聯網巨頭被陸續約談、整改,攜程等公司的捆綁銷售、大數據殺熟行為也在曝光後被約談。2018年5月,發改委、工信部等8部委聯合發布《關於加強對電子商務領域失信問題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部門整合資源,由各省網信辦、警察、交通、工商、質檢、食品藥監等十多個政府部門建立省級電子商務領域失信問題專項治理工作組,提高失信成本、加大專項治理的懲戒力度。

  “反炒信”成突破口

  在電商領域,“反炒信”成為專項治理最主要的突破點。2016年以來,阿里巴巴、百度、騰訊、京東等17家主要電商企業陸續加入國家“反炒信”聯盟,,聯盟正在推動成員之間進行企業信用資訊共享、協同監測,對電商領域失信問題進行更有針對性的管控。

  用戶評價幾乎支撐著包括電子商務、外賣O2O、餐飲團購、社區推薦、網約車、影片、應用商店在內的整個互聯網產業,構建在實名製基礎上的評價體系自然也成為互聯網信用體系的關鍵環節。

  2012年以來,我國陸續頒布《關於加強網絡資訊保護的決定》、《電信和互聯網用戶個人資訊保護規定》、《互聯網用戶账號名稱管理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等規定不斷推行網絡實名製。雖然實名製的覆蓋率逐漸提高,但由於數據泄露、執行不嚴格等問題,冒用他人資訊惡意注冊、虛假認證、偽造物流單號的灰色產業鏈始終存在。

  這一灰色產業鏈汙染了互聯網評價體系的數據源,破壞了互聯網誠信體系的根基。因此,激烈競爭的電商企業能夠在“反炒信”的立場上達成一致且不遺余力。

  2017年6月,杭州余杭法院宣判了全國刷單炒信第一案,刷單者被判處五年六個月有期徒刑及90萬元罰款。其後,多個刷單平台,借用大量虛假身份套取金融、電商企業補貼的“羊毛黨”群體,為批量注冊提供工具的“接碼平台”,以及泄露用戶銀行卡、手機號等身份資訊的數據源頭均遭到嚴厲打擊。

  不過,在法律滯後、監管寬鬆的互聯網環境中生長了十多年的灰色、黑色產業很難在短期內斬草除根。根據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數據,2018年1-5月,全國網絡舉報部門受理有效舉報共計3101.3萬件,同比2017年1-5月的1433.7萬件增長了116%,網絡太空的治理及互聯網誠信體系建設依然艱巨。 (編輯:陸宇,郵箱:[email protected]) 

責任編輯:李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