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戰神白起之死:將百萬之軍,不如有三寸不爛之舌

公元前257年,一代戰神白起,為秦昭襄王所不容,被賜自裁身亡。

白起之死,可以說是一件改變中國歷史進程的大事——在其死後不久,由秦將王齕(he)帶領的數十萬秦之銳士,便被諸侯聯軍(信陵君竊符救趙)擊敗於邯鄲城下。

於是,秦國被迫請和,秦國公子異人(秦始皇的老爸)也被當做人質“囚”於邯鄲。

後來的故事,我們多知道:大商人呂不韋發現了奇貨可居的秦異人。於是,聯合自己的愛姬趙氏與這位秦國公子,上演了一段名動千古的“三角戀情”;更為厲害的是,還連帶弄出了一個““副產品”——最終統一華夏的秦始皇(絕對沒有詆毀始皇帝的意思)。

小編在想:所謂的“蝴蝶效應”,也不過如此吧?!

那麽,一代戰神白起為什麽會被秦昭襄王賜死呢?最早“煽動翅膀的那隻蝴蝶”究竟是誰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

公元前259年,經過長達兩年的拉鋸戰之後,大秦銳士終於在武安君白起的帶領下,於長平之地,戰勝了東方六國中,實力最為強大的趙國,並坑殺趙國軍士四十餘萬。

秦國統一天下進程中,最為難以逾越的一塊屏障就此倒塌。按照戰神白起的意思,秦軍應該一鼓作氣,趁著趙國虛弱之際,順勢殲滅它。

就在這個時候,戰國後期最為著名的“嘴炮”蘇代(蘇秦之弟),出現在了秦國國相應侯范睢(sui)的府上。(應侯范睢這個人的經歷也頗為傳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閱)

在這裡,我們只需要明確一點:范睢是以客卿身份,得到秦昭襄王重用;他最為厲害的功績,就是憑借一張嘴,說(shui)服秦宣太后以及魏冉等人,還政於秦昭襄王;然後提出了“遠交近攻”的統一戰略。

很明顯,在以軍功至上的秦國廟堂上,外來戶范睢,雖然名位與戰神白起差不多;但是,沒有軍功在身的他,肯定要比白起“矮一截”。

很明顯,同樣是一位出色“嘴炮”(縱橫家)的蘇代,很清楚范睢與白起之間的微妙關係。

於是,他開門見山的對范睢說道:如果武安君白起趁此機會滅掉趙國,他必然憑借著不世之軍功,位列在您之上。您真的甘心屈居於下嗎?(趙亡則秦王王矣。武安君為三公,君能為之下乎?雖無欲為之下,固不得已矣)

而且,如果白起再努力一點,趁勢將山東六國都給滅了,我們這些靠“縱橫之術”吃飯的“嘴炮”,還玩個屁啊?!(今亡趙,北地入燕,東地入齊,南地入韓、魏,則君之所得民無幾何人矣。)

於是,范睢向昭襄王進言:長平之戰歷時兩年之久,士卒疲勞,國力凋敝,不如同意韓、趙等國割地請和之舉,我們也可以趁此恢復一下國力。

昭襄王腦子一暈,竟然同意了。白起很憤怒,但是沒有辦法,只好聽命回國。

毫無疑問,昭襄王絕對不是昏君!不久之後,他醒悟過來了——自己錯失了統一天下的大好機會!於是,再次命令尚在病重的武安君白起,帶兵攻趙!

可是,白起卻以病重為由,不願意出征。當然,這只是表面的緣由;真實原因很簡單——此時的山東六國已經從長平之戰的陰影中回過神來,知道趙國一旦被秦國所滅,下一個遭殃的就是自己,於是合力抗秦。

簡單一句話:秦國早已錯過了最佳的統一時機,此時出兵,秦國必敗!

武安君曰:邯鄲實未易攻也;且諸侯之救日至。彼諸侯怨秦之日久矣,秦雖勝於長平,士卒死者過半,國內空,遠絕河山而爭人國都,趙應其內,諸侯攻其外,破秦軍必矣”

很顯然,白起的意見是正確的。可是,昭襄王不管,在強令白起帶兵出征無果的情況下。退而求其次,派副將王齕(he)帶兵攻趙。結果,正如白起所言,曾經不可戰勝的秦軍,被諸侯聯軍打得節節敗退。

這時候,不知道白起是不是腦子抽抽了,還是氣不過自己以前的遭遇,於是說了一句要命的話:“看!不聽我的好言相勸,被揍了吧?!”

這就有點打臉了!昭襄王很生氣,強令白起上前線領兵;白起很堅持,就是不去。

王齕久圍邯鄲不拔,諸侯來救,戰數不利。武安君聞之曰:“王不聽吾計,今何如矣?”王聞之,怒,強起武安君。武安君稱病篤,不肯起。

一來二回,君臣就這麽杠上了。

後來,秦軍在前線越失利,昭襄王就越看白起不順眼!於是,終於在范睢等人的讒言下,白起被賜自盡身亡。

武安君病,未行,諸侯攻王齕,齕數卻,使者日至,王乃使人遣武安君,不得留鹹陽中。武安君出鹹陽西門十裡,至杜郵。王與應侯群臣謀曰:“白起之遷,意尚怏怏有餘言。”王乃使使者賜之劍,武安君遂自殺。

結語:縱觀武安君白起被害身亡的整個過程。秦昭襄王的“獨夫”之心,與白起的“一意孤行”(不聽秦王詔令),固然是主要因素。但是令這一對明君強臣最早暗生嫌隙的,卻是那個在范睢府上,輕輕說了幾句話的蘇代。

本來可以再造輝煌的戰神白起,就因為幾句讒言與牢騷,而身死名滅,真是令人唏噓!看來,能率百萬之軍,不如有三寸不爛之舌!絕對不是一句空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