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多爾袞為何不稱帝,百年後乾隆皇帝為何會給多爾袞翻案?

福臨是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的第九子,崇德三年,生於盛京,其母為永福宮莊妃,博爾濟吉特氏,即孝莊文皇后。崇德八年,清太宗皇太極駕崩,由於未預定儲嗣,所以在這一突發事件後,在十四弟掌正白旗的和碩睿親王多爾袞與其長子肅親王豪格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皇位之爭。

最終,福臨之所以能成為一國之君,完全是因為豪格和多爾袞兩位親王鬥了個旗鼓相當,恰如鷸蚌相爭,最終,白白便宜了福臨這個小漁翁。在福臨登基後,局勢陡然轉變,權力的天平逐漸倒向了多爾袞,豪格在這場較量中落敗,自此,睿親王一家獨大。

在兩大權臣明爭暗鬥的過程中,福臨和多爾袞的關係又是怎樣的呢?

愛新覺羅·福臨,也就是後來的順治無疑是幸運的,在他不經世事時,就已經坐上了權臣們夢寐以求的龍椅;但同時,順治也是不幸的,因為,他的能力根本無法駕馭手中的權力,就像是牽線木偶一般,被權臣們把玩在自己的手中。

而他對多爾袞的態度也是複雜的,沒有皇叔父的支持他沒法成為皇上;但只要皇叔父在世一天他始終無法親政,只能活在攝政王的陰影中徒有皇帝之名。年幼的順治,最開始還有兩黃旗大臣以及皇兄豪格作為後盾,可隨著多爾袞勢力的不斷壯大,順治的保護傘被多爾袞逐一剪除。

早在多爾袞宣誓輔政之初,他就已經在心中畫出了一幅權傾朝野的藍圖,一切都如多爾袞所願,有條不紊的進行著。在皇太極時期,軍國大政需八旗貝勒共同協定,多爾袞上位後,廢除了這一制度,獨攬閣權。這樣一來,多爾袞的政治地位,就已經凌駕在其他王公大臣之上了。

當時的攝政王總共有兩位,除多爾袞外還有鄭親王。為了排擠鄭親王,多爾袞又諭告滿朝大臣,所有朝中事務,必須向睿、鄭兩位親王同時匯報,最終,經睿親王決定後實行。這樣一來,睿、鄭兩位親王一高一低,多爾袞就成了首席攝政王。

為了扳倒豪格,多爾袞與兩藍旗的大臣暗中籌劃了許久。時機一到,多爾袞立即羅織罪名將豪格軟禁,並削去了豪格的一切職務。豪格倒台後,兩黃旗的大臣們紛紛遭殃,或被處以極刑,或被流放充軍,多爾袞提拔了一批兩藍旗的親信取而代之。

雖說,此時的豪格已被幽禁,但是,對於多爾袞來說,豪格的存在就是最大的政治風險,為了把持朝政,多爾袞必須將豪格置之死地。順治五年三月,豪格莫名其妙地死在獄中,享年三十九歲,史學界對豪格的死因莫衷一是。

有人說豪格並未被幽禁,在他擊敗張獻忠班師回朝時被多爾袞的伏兵射殺;另一種說法則是:多爾袞在慶功宴上親手勒死了豪格。不過,筆者認為這兩種說法的可信度都不高,多爾袞心機城府極深,若用這兩種方式殺害豪格無疑會落人話柄,筆者更傾向於豪格獲罪被賜死獄中。

隨著豪格及其黨羽的垮台,多爾袞真正做到了權傾朝野,順治也失去了一切可以仰仗的靠山。為了安撫多爾袞,小皇帝只能對他畢恭畢敬,並且,賜其“皇叔父攝政王”的封號,沒過多久,又去掉了“叔”字,尊多爾袞為“父”。

此時的多爾袞名權雙收,既手握清廷的實際大權,又有太上皇的封號,朝中已無勢力可與其抗衡。多爾袞在朝廷逍遙了兩年,終於在一場大病中駕鶴歸西。順治明白,此時還不是報仇的最好時機,多爾袞的羽翼遍布朝野,若過早地對他們表現出敵意,勢必會動搖皇權。

於是,順治將多爾袞追諡為“義皇帝”,並重賞了兩黃旗的大臣,麻痹了他們的神經。此後,順治苦心經營,逐漸在朝中扶持了自己的親信,有了撼動多爾袞余黨的實力。多爾袞死後第二年,順治以一紙詔書頒布了睿親王的幾十條滔天大罪,派人查抄睿親王府,拆除多爾袞宗廟。

在《韃靼戰記》這部外國傳教士的回憶錄中曾提到:順治挖開了多爾袞的陵墓,將睿親王開棺鞭屍,親手用棍子抽打多爾袞的屍身,後來,還命人將多爾袞的腦袋砍下,棄之荒野,讓多爾袞身首異處。我們對這件事中順治的做法不予置評,只能說,順治對多爾袞的恨意已經無以複加,隻恨自己未能親手將睿親王殺之而後快。

這裡,我們暫且拋開那些流傳於野史雜談中的秘聞不提,隻從順治與多爾袞所處的地位來分析,兩人的決裂是理所當然的。不論多爾袞如何將福臨視同己出,仍無法否認他剝奪了福臨權力的事實。考慮到多爾袞曾拒絕過兩藍旗大臣的擁立,筆者認為:其實,多爾袞無心篡奪皇權,只是“功高震主”的地位決定了他的最終命運,以至於潦草收場。

遲至一百年後,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帝發布詔令,正式為多爾袞翻案,下令為他修複墳塋,複其封號,“追諡曰忠,補入玉牒”。至於乾隆為何為多爾袞平反,重要的可能是他認為:多爾袞不存在謀反。如此鐵案又再度被翻了過來,到此時,有清一代對多爾袞的評價算有了定論。

參考資料:

【《滿文老檔·太祖》、《清史稿·卷二百十八·列傳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