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線城市輸給太原東莞

每經記者:余蕊均 每經編輯:楊歡

每日經濟新聞

圖片來源:攝圖網

難得有機會,太原可以作為北方的城市代表,東莞也能穩定輸出,力壓一線。

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日前發布的“中國城市便利店發展指數”,2019年,廈門、太原、東莞、長沙、北京綜合指標位列前五,其中,太原、東莞和長沙均是連續三年躋身“五虎將”之列;此外,西安便利店保持高速增長,此番以24.6%的成績領跑36城。

有人總結,服務民生、便利消費這件事,一線城市沒有絕對的優勢,便利店裡,藏著另一種城市格局。

自2019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以來,便利店已成為部委和各地政府在擴內需、促消費時的“高頻詞”。就在上周,商務部再次加碼印發《關於開展便利店品牌化連鎖化三年行動的通知》。

通知提出,到2022年,全國品牌化連鎖化便利店總量達到30萬家,中等以上城市每百萬人口不少於200家門市,連鎖便利店24小時營業門市的比例不低於30%(含無人零售店)。

為了更準確地觀測各大城市的表現,我們對比了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自2014年起發布的五份“中國城市便利店發展指數”,希望從一個更長的時間維度中看到便利店在中國的發展變化,以及城市的進步與不足。

需要說明的是,2015年為“中國城市便利店服務指數”,研究對象是便利店開展的便民服務,故不納入此次分析;

同時,最新發布的“2020中國城市便利店指數”的觀測對象實為2019年的發展情況,與“2017中國城市便利店指數”對應當年情況有所不同,或涉及統計口徑變化。(城叔特地向該協會求證,但未獲明確答覆,攤手)

01

圖片來源:太原發布

整體來看,東莞是唯一一個連續5次殺入五強的城市,廈門、長沙、太原緊隨其後,均有4次入圍,並分別有1次登頂。

歷次便利店指數綜合指標排名前五的城市

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公布的計算方法,排名主要依據增長率、飽和度、24小時營業比例以及政策支持等四項指標。

總指數=增長率指數*30%+飽和度指數*40%+24H指數*10%+營商環境指數*20%

增長率=(2019年門市總量/2018年門市總量-1)*100%

飽和度=該城市總人口數/2019年該城市門市總量

24H比例=該城市24H總量/該城市門市總量

基於這套評價標準,太原迎來了少有的“高光時刻”,不僅力壓四大一線城市,更成為北方城市的代表。

城叔此前寫過一篇文章,論在北京,找對象和找便利店哪個更難?當時便有人提出,北京便利店貧瘠的原因在於三個“半”——季節原因造成的“半年的生意”,城市規劃帶來的“半條馬路的生意”和生活習慣只能做“半天的生意”。

事實上,不僅僅是北京,北方的便利店數量整體都要低於南方。那麽,為什麽太原沒有被北方寒冷的冬季困住?太原的便利店為什麽不是“只有半天生意可做”?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常務副秘書長王洪濤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太原的便利店指數這麽高,最核心的原因是消費者習慣問題。

公開報導顯示,在太原,連鎖便利店的發展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

據山西晚報報導,1998年,第一家“唐久便利店”在太原開業。這是唐久便利董事長楊文斌在考察日本市場後所做的一次完美“轉型”。

在日本,可以隨時隨地找到便利店並買到需要的產品與服務,比如品類豐富的應季鮮食、繳納水電燃氣費、列印複印資料、沖洗照片、購買電影票,甚至提供免費廁所,也就是說日常消費需求都能在便利店解決。

“要讓太原人享受到發達城市的便利,這是我開便利店的初衷。”楊文斌說。

業內也普遍認為,太原能夠打破“北方便利店荒漠”怪圈,主要得益於唐久便利和金虎便利兩家本地龍頭企業的加持。

太原2019年拿下頭名時,當地媒體曾報導,通過摸索太原人的生活節奏和消費習慣,唐久便利不斷探索新的服務模式,經營內容趨向高檔化、快餐化,如成立“麵包工廠”“鮮食工廠”等。

唐久不僅在太原開設了近千家門市,還在西安開設了近200家。報導稱,“據唐久便利總公司統計,一年有1億多人踏入唐久便利,平均每天接待35萬人。

金虎便利則採用多品牌化經營方式,把早早快餐、今度烘焙兩個品牌融入金虎便利店中,解決消費者對鮮食、快餐的需求,並且把品牌連鎖便利店行業發展擴大到山西全省,“以每月增加30家左右連鎖店的速度發展壯大,全省門市共1000余家”。

在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最新發布的《2020中國便利店top100》中,唐久和金虎分列第13、15名,旗下分別擁有1580家、1391家門市。

太原市商務局商貿發展處一位負責人此前還表示,根據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當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後,便利店會迎來爆發式增長。

數據顯示,2018年太原的人均GDP已突破1.3萬美元,“太原便利店行業迎來了爆發期,鼓勵支持便利店發展正當其時。”該負責人說。

02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為最接近生活的零售業態,便利店的密度極大地影響著消費者的便利感。

早在2014年發布首份“中國城市便利店指數”時,發布方就特別提到了中國城市居民的生活便利性所處的水準——

2012年,每2800個日本人擁有一家便利店;中國台灣地區每2000人擁有一家便利店。從本次統計結果看,我國便利店的飽和度還處於較低水準。

東莞、上海便利店發展水準最高,平均每3000人就擁有一家便利店,其中東莞每2667人擁有一家便利店。但從總體看,大部分城市在5000人以上的水準,有的城市每2萬人甚至3萬人才擁有一家便利店。

如果以每3000人擁有一家便利店作為分界線,2014年僅有東莞、上海過線,而最新指數顯示,2019年共有五座城市邁過這道門檻,分別是東莞、長沙、太原、深圳和廣州。同時,跨過“5000人/店”大關的城市數量,也從2014年的6個增加到了2019年的15個。

單獨來看,東莞更是連續五次拿下“飽和度”第一。

歷年便利店飽和度排名前五的城市(部門:人/店)

最新數據顯示,在東莞,一間便利店可以覆蓋到1242人,優於深圳(1731人/店)、廣州(2803人/店)、上海(3769人/店)、北京(8889人/店)。

也因此,有人給東莞貼上了“便利店之都”的標簽。是什麽撐起了東莞的高密度?

一個重要原因也是因為連鎖品牌的存在。

在《2020中國便利店top100》上,總部位於東莞的美宜佳、天福分別排在第2、4位,對應門市數量為20706家、5360家。值得注意的是,另外突破2萬家門市的便利店皆是加油站型便利店(易捷和昆侖好客,分列第1、3位)。

公開資料顯示,美宜佳便利店,由東莞市糖酒集團控股。1997年成立以來,門市發展以廣東為中心,布局全國,截至去年7月,已進駐15個省市的20多座城市;

98%以上的門市是特許加盟店,24小時門市佔比70%;

在便利店主營業務的基礎上,逐步建立了包括食品加工、常溫物流、冷鏈配送、商貿、信息科技、便民金融等在內的延伸產業,完善便利店及配套產業。

有分析指出,和外資便利店以白領為主要消費群體不同,美宜佳、天福等本地連鎖品牌意識到東莞的人口結構以勞動密集型為主,應該有更接地氣的消費習慣,因而在不同區域做了差異化布局。

一個可供參考的對比數據是,美宜佳在東莞的門市數量超過3000間,而全家、7-Eleven均不到40家。

03

圖片來源:攝圖網

對行業而言,在零售業的變革浪潮中,便利店不斷注入新概念、新技術,再加上資本的助推,高增長是肉眼可見的。

2019年便利店增長率超過10%的城市佔所調查城市總數的55.6%,大部分城市便利店的發展保持了較快的速度。其中,西安的增長率達到24.6%,是所有城市中發展最快的,其次是北京(21.62%)和廈門(21.02%)。

從五份指數看,2016年曾出現過一次明顯的“集體擴張”,有16個城市的便利店增長率超過20%;從2017年開始,西安連續3次增長率超過20%;北京最近兩次的便利店增長率也超過了20%。

此前,有業內人士分析,西安便利店數量的快速增長既是因人口增加,也是對前些年市場缺口的補充。特別是近幾年西安城市擴建形成了更多商圈和居住社區,給便利店擴張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對於一線城市的便利店們來說,面對高企的成本、激烈的競爭,則更應該把目光對準功能疊加,提高坪效。

商務部早前公布的一份工作簡報顯示,2019年前8個月,北京共新建和規範提升品牌連鎖便利店673家。連鎖便利店開展乙類非處方藥品零售工作取得進一步突破,已有58家連鎖便利店取得了經營板藍根、電子血壓計、醫用防護口罩等乙類非處方藥和二類非醫療器械銷售服務資質。

今年1月,商務部等13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推動品牌連鎖便利店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涉及簡化藥品經營審批手續、開展簡化煙草經營審批手續試點等多項舉措。

去年3月,便利店和停車場、便民市場等一同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是明確需要健全的生活服務設施。從現有的13萬家連鎖便利店增至2022年的30萬家,一線城市還有機會翻盤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