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房多多尷尬:屢次轉型、更換上市地點背後 資本故事並不好講

作者:夏天

審校:一條輝

來源:GPLP犀牛財經(ID:gplpcn)

房地產是個大池子,誰都想攪動一番。

台灣時間10月9日,房多多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IPO招股書,代碼為“DUO”,計劃通過首次公開募股募集最多1.5億美元資金。房多多在招股書中暫未透露發行量、發行價格區間等信息。

招股書顯示,2019年上半年房多多的收入為16.04億元,較2018年同期的10.32億元增長55.4%;實現淨利潤1.00億元,較2018年同期的3763萬元。

事實上,屢次調整戰略的房多多一直沒有找準自己的定位,因此與同行安居客、鏈家、房天下的差距逐漸拉大,作為一個房地產交易平台,現在給自己披了一層“產業互聯網”的外衣,還能獲得資本的青睞嗎?

屢次轉型,房多多有多焦慮?

想要做平台的房多多似乎一直沒有找準自己的定位,一直是一個“追風者”。

2014年“互聯網+”風靡,O2O模式盛行其道,房多多也不例外渴望通過O2O模式發動一場房地產行業顛覆革命。

房多多聯合創始人兼CTO、昔日騰訊技術大拿李建成曾透露:“我們2014年的時候,在我們平台上服務的房產交易金額是2000億左右,主要以新房為主。”

那時的房多多還頗受資本青睞,2015年的融資額高達2.23億美元,由方源資本投資。

不過還沒等房多多在新房市場站穩腳跟,房地產已從藍海變為紅海時,於是2015年房多多將突圍方向定為二手房市場,渴望找到公司真正的“護城河”。

但是這時進場的房多多已經晚了,二手房市場已經被“蠶食”得差不多了。

頭部玩家安居客、鏈家與房天下早已三分天下,愛屋吉屋、平安好房等中小玩家經過慘烈廝殺黯然退場,而房多多雖然活下來,但與頭部玩家的差距已不可逾越。

易觀千帆指數顯示,2019年8月,房多多的月活指數為21.8萬,安居客的月活指數為1928萬,鏈家的月活指數為542.4萬,房天下的月活指數為353.1萬。

在二手房市場沒有了話語權的房多多,也深知自己的故事不太好繼續講下去了,再加上從2015年就未傳出融資消息的房多多,因此盡快尋求上市是不得不做的選擇了。

事實上在2018年6月,業內廣傳房多多將於2018年9月28日遞交香港上市申請,但2018年9月末,風向又變為房多多將於12月在美國上市。

多次轉型、更換上市地點背後,可以看出房多多的焦慮,再加上2015年獲得融資後再也沒有融資消息傳出,可見房多多急於上市之心可見一斑。

“產業互聯網SaaS第一股”的故事不好講

2019年產業互聯網的風口來了,房多多好像抓著一根“稻草”。

2019年3月,房多多在新春發布會上回應,2018年房多多發展良好,目前業務模式從B端、C端轉為專注B端。

同時,創始人段毅對外界承諾,“做獨立平台,不自雇一個經紀人,不開一個線下店;捍衛每一個平台商戶的正當利益;不侵佔任何一個商戶的私有數據。並表示,這是他用3年時間、耗費3億元買來的教訓。”

簡單來說,房多多想要做的是一個新房、二手房代銷的超級服務平台。通過為中國的房地產經紀商戶打造SaaS解決方案,以經紀商戶為中心,充當著經紀商戶與其他房地產專業人士、購房者、賣房者及交易相關服務提供商連接的橋梁,讓經紀商戶在房多多的生態系統內完成交易。

但是,問題來了。

房多多既不為中介服務,也並沒有提升用戶的效率,反而是為房產經紀人服務,但是這中間存在悖論,既然房產中介已經能夠獲得交易,為什麽還會需要房多多這個平台呢?

因為從用戶角度來說,選房購房會選擇中介,用戶也是為中介付費,之後中介已經可以到手的交易,不必要再去選擇房多多平台,因為房多多平台賺取的就是交易傭金以及一些創新項目及增值服務。

另外,就算房多多解決了房產經紀的效率問題,但是最終買單的是用戶。

說起SaaS,美國已誕生多家企業服務巨頭。2019年上半年,Zoom、Slack和CrowdStrike這三家軟體公司上市,且都有著驚人的估值,上市後股價更是漲勢喜人。

但是反觀國內的企業服務還處於比較初級的階段,更不用說房地產行業了,因為人們已經習慣看房、選房、談判都在線下,那麽這其中就有太多考驗人性的灰色空間了。

房多多的目的是為了能夠將經紀人的行為記錄並方便以後查詢,但是這並不是短時間能夠被規範下來,並且每一城市的行情也不一樣,那麽這可複製推廣的難度將會大大增加。

房多多的上市之期不遠了,那麽如果成功上市,房多多又會講出怎樣的故事呢?值得期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