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二戰蘇德頭盔測試對比,德盔居然那麽弱?

此文來自Vadim Antonov(瓦蒂姆·安東諾夫)於17年8月撰寫的博文,狗子我主要是翻譯了下,但有刪減,也有加入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將敵我雙方武器裝備進行比較不但是士兵們的消遣,也是軍官樂此不疲的事兒。在整個衛國戰爭期間,蘇軍也對繳獲的德軍裝備進行了徹底的測試和研究。雖然大家總是關注坦克、飛機、槍支等吸引眼球的戰鬥武器。但單兵裝備同樣也是非常重要的戰爭元素,因此各國也對其進行了各種實驗,那麽問題來了,誰家的頭盔更好?紅軍軍需委員會在1943年2月給出了答案。

先簡單介紹下蘇德戰爭期間兩國的鋼盔。

1936年,蘇聯紅軍裝備了SSh-36鋼盔,這也是紅軍第一款自研列裝的鋼盔,在此前他們還在用當年法國的那批亞德裡安盔。SSh-36長得和德盔有些類似,尤其是側邊裙線像極了一戰時期的德國M16。但這批鋼盔的材質非常差,而且加工複雜,因此在蘇德戰爭爆發時已經全面停產。

相對SSh-36,SSh-39更為普遍。其中主要簡化了外形以便於加工生產。但很快蘇聯人發現,39的內襯設計不合理。當士兵帶著毛帽的時候無法穿戴鋼盔,而專門為Ssh-39設計的毛帽又薄,不夠保暖,因此在40年12月,他們修改了其內襯以及鉚釘的固定方式,這批被稱之為Ssh-40。

德軍在二戰之前裝備的是M35鋼盔,鎳鉻鋼(不鏽鋼)材質,這批的品質是不錯的。但到1940年,德軍簡化了些許工藝,比方說通風孔從獨立件直接變成了衝壓孔,材料也變成了錳鋼。

而到1942年,德國人連給頭盔用錳鋼都捨不得了,只是普通鋼,而且頭盔裙邊也只是簡單打磨處理而不是包邊,這批M42在蘇德戰爭後期最為普遍。

反觀蘇聯這邊,雖然前後調整過鋼材稀有元素的配比,但總歸到底還是以鎳鉻鋼為主。

當然,談這個沒意思,總歸到底還是得經過防彈測試才行。1943年1月,國防委員會成立了一個專門的鋼盔試驗小組,測試了SSh-40盔以及繳獲的德國盔,但遺憾的是他們並沒有標明是那個版本的德盔。

試驗的測試結果如上圖,他們分別用了三種鋼盔,分別是德盔、採用36SGN鋼的Ssh-40、採用36SG鋼(比36SGN鋼的含鎳量少)的Ssh-40。表格中的百分比代表在該距離上擋住子彈的概率。在可以很明顯發現,兩款蘇聯盔都在90%左右,而德盔則只有60%概率。

蘇聯人認為德盔的設計有問題。無論是正面、側面還是後面,頭盔弱點區域太多。而從外形上來看,德盔的垂直面較大(和坦克一個路數),而另一方面就是材料了。不過這篇文章中沒給出他們繳獲的具體是哪種德盔,但德盔壁厚一般都是比蘇盔厚0.1-0.2mm,但測試成績那麽慘淡,也從側面印證了Ssh-40無論在造型還是鋼材上都是比較成功的。

當然,最遺憾的是沒給出德盔具體型號,但從這個德盔上邊通氣孔看起來是單獨件、裙邊還是包邊而非打磨來看,這款大概率是M35盔,也就是品質最好的那批。hum...

狗子我以前也是個德粉,但越查資料越覺得他們裝備也就這麽回事兒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