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諾獎得主中國行八年:經濟理論思想的盛宴,溝通與交流的平台

  諾獎得主中國行八年:經濟理論思想的盛宴,溝通與交流的平台

  時代周報記者 蔡穎

  2009年,第一屆諾獎得主中國行活動啟動,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克魯格曼來到中國,他與海內外著名專家學者以及知名商界領袖就“中國製造與廣東創新”等主題進行圓桌對話。

  克魯格曼高度稱讚了中國的經濟成就,他說,世界很多大的經濟體開始崛起,中國也是其中一員,目前中國的生產價值鏈不斷往上攀升。在肯定中國經濟騰飛的同時他也建議,要想實現真正的轉型,中國需要從事更加高精尖端的製造業,而不是通過簡單的勞動密集型來生產。

  而正如克魯格曼所言,中國近幾年發展過程中,新技術與新應用的出現,傳統產業逐漸得到了提升,中國製造逐漸擺脫30年來形成的國際分工格局中的加工角色,從勞動密集型產業更新到生產資本密集型產業。

  如今,由南方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的諾獎得主中國行已走過第八個年頭,活動期間相繼邀請到邀請了多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前來中國進行學術交流,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輿論熱潮。平台多年來將全球最優秀的經驗成果與經濟理論思想引入中國,整合業界優質資源、惠澤大眾,撬動政、商、學界的溝通互動,成為一個多方對話交流的平台。

  八年八屆年度經濟盛事

  八年期間,活動相繼邀請到了2008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先生、2010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裡斯托弗·皮薩裡德斯先生以及2006年度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小額貸款之父穆罕默德·尤努斯先生等專家將自己的研究成果與思想帶到中國。

  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克魯格曼蒞臨廣州,與中國頂級經濟學領袖風雲論劍,探討全球經濟複蘇與中國機遇,為中國製造如何盡快從逆境中突圍提供解決之道。克魯格曼表示中國的企業家精神可以幫助中國攀到產業價值鏈的頂端。

  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克裡斯托弗·皮薩裡德斯現身廣州“2011全球經濟與中國方向”論壇上演講。皮薩裡德斯指出,勞動力從農業到工業的遷移轉換過程中,存在三大主要壁壘,分別是住房的價格及成本、福利難以隨人轉移、教育機會的不足。

  2012年第三屆諾獎得主中國行活動在北上廣深四地同時展開。會議主題為小額貸款與社會企業國際論壇。諾貝爾獎得主穆罕默德·尤努斯表示,中國的金融體系需要改革。

  埃爾文·羅斯教授是2012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在市場博弈論設計和試驗經濟學領域貢獻顯著。第四屆諾獎得主中國行的主旨是分享羅斯教授所開創的“市場設計”的學術成果和實踐經驗,與中國市場的情況和需求緊密聯繫起來,促進中國市場和企業在轉型更新期間的完美過渡。

  除了產業更新,金融改革無疑將成為中國經濟驅動的另一股重要力量,而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芝加哥大學教授拉爾斯·彼得·漢森無疑是這個領域研究者中的翹楚,也為中國學者和業界提供了啟發性的思考。

  作為第五屆諾獎得主中國行的主講嘉賓,漢森教授在活動中論述了中國金融發展中的風險和創新的可行性,並結合美國經濟的進化與變革歷程,指出了中國可以借鑒美國成功經驗的幾個方面,以及其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和可能出現的問題。他對中國巨集觀經濟政策與未來經濟走向保持樂觀的態度。

  近些年,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其中“創新驅動”作為“新常態”下驅動市場的新動力,已經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2015年第六屆諾獎得主中國行的主題定為“創新的市場力量—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的市場驅動新路徑”。

  論壇邀請到了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客座教授,201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法國圖盧茲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科研所長讓·梯若爾教授發表了以“競爭、創新和國家在產業中的職能”為主題的演講,分析了創新的市場力量對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影響,並且論述了他對中國巨集觀經濟政策與未來經濟走向的樂觀預測與分析。

  過去幾年,中國中產階層的穩步增長帶來了經濟變革和消費轉型,而這一改變仍在繼續。在這一背景之下,第七屆諾獎得主中國行主題定為“消費蛻變下的懸念與機遇—備戰未來,尋找中國企業發展新動能”。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安格斯·迪頓及企業代表,共同探討在消費模式蛻變下,以創新驅動、以服務導向、以消費拉動的新型經濟增長模式的秘密。

  在第八屆諾獎得主中國行活動上, 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奧利弗·哈特教授現身會場,發表了題為“Incomplete Contracts and Control”的主題演講,針對剩餘控制權和不完全契約理論為初創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答案。

  站到前沿

  作為南方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傾力打造的年度品牌活動,“諾獎得主中國行”活動最大的意義在於把握中國熱點,站在時代前線,秉承南方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時代周報》一直貫徹的理念,將全球最優秀的經驗成果引入中國,針對中國經濟發展現狀發表演說,為企業提供佔據製高點的全新方案。

  在克魯格曼訪華那一年,由於受到金融危機的衝擊,以製造業見長的廣東形勢並不好,大量出口企業憂心忡忡,政府也不斷提出經濟轉型的要求。在那次訪華中,克魯格曼表現出了樂觀積極的態度,他認為全球化並沒有走到盡頭,全球貿易額嚴重下滑可能只是臨時的現象,隨著耐用消費品的回升,全球貿易的複蘇可以早於全球經濟的複蘇。

  2012年的中國,人口紅利喪失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而當年的諾獎得主中國行同人口與勞動力有密切的聯繫。皮薩裡德斯還認為,勞工報酬比例問題同樣重要,他並不讚同極端的主張高工資高報酬的做法,認為在一些國家,勞動力市場實際上已經束縛了國家經濟的增長。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 創新促進經濟發展已經成為關鍵因素。因此,第六屆諾獎得主中國行提出 “創新的市場力量—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的市場驅動新路徑”的主題,印證了中國對於調整經濟增長模式的高瞻遠矚。

  2017年的世界經濟迎來逐步向好局面,出現近十年來最大範圍的增長提速,同步複蘇態勢十分明顯。改革仍是我國經濟增長主要動力,這就要求企業主體要發揮敢於創新、敢於突破的精神,將市場競爭提高到新的高度。

  因此,完善企業改革、公司化、公司治理與所有製等改革,擴大股權和分紅激勵政策實施範圍,充分尊重人才、最大限度激發人的創造活力顯得尤為重要。而奧利弗·哈特教授的剩餘控制權和不完全契約理論幫助企業從根本上保障了人才的權益。

  八載光陰,“諾獎得主中國行”初心未改。

責任編輯:張玉潔 SF107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