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光明網評論:強製禁煤“一刀切”,不能年年重複上演

中央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16日表示,對山西開展“回頭看”工作中發現,太原市迎澤區在禁煤過程中,採用強製禁煤方式推行清潔取暖,無法保障人民群眾溫暖過冬。督察組認為這是一起典型的打著大氣汙染治理旗號卻影響民生的“一刀切”行為。記者在太原迎澤區康樂片區發現,木頭、紙片等取暖材料已經成了緊俏貨,“只要不是煤他們就不管。我們沒有煤,能燒的都燒了”。

大氣汙染要治理,“煤改氣”當然要推行。但是,不顧實際條件“一刀切”推進,以至於造成部分居民挨凍,這顯然說不過去。“有萬千種理由推動‘煤改氣’,但沒有一個理由讓人挨凍”,這是常識。面對一些地方的粗暴做法,去年環保部就已向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下發了《關於請做好散煤綜合治理確保群眾溫暖過冬工作的函》的特急檔案,提出堅持以保障群眾溫暖過冬為第一原則,“進入供暖季,凡屬沒有完工的項目或地方,繼續沿用過去的燃煤取暖方式或其他替代方式”。

但讓人遺憾的是,今年“一刀切”的做法又在太原部分區域上演。就現實而言,這一現象帶來的問題是雙重的。一是,由於一些區域尚不具備集中供熱、“煤改氣”的條件,禁煤後,部分居民面臨取暖難題,有挨凍之虞;二是,這邊“禁止燃煤進入社區”,那邊居民只能被迫采取“土辦法”,如“舊家具、門板、木頭、紙片等,只要能燒的東西,居民們都撿回來”,“只要不是煤他們就不管”,這顯然也讓“煤改氣”陷入了形式主義之中。

如果“禁煤”,只是為了實現不讓居民燒煤,既不顧民生取暖問題,也不顧是否起到了改善大氣汙染的效果,這樣的行動除了折騰群眾、做做樣子應付考核,讓人實在想不到有什麽實際好處。這恐怕就不只是“煤改氣”工作推行是否順利的問題,而更是理念問題、作風問題。

冬天取暖季,燃煤量大,大氣汙染更嚴重,確實需要重點加強防控和應對。然而,“煤改氣”的工作,從設備安裝到具體的取暖補助政策的制定,應該功夫在平時,不能等到冬季再來“臨時抱佛腳”。比如,迎澤區康樂片區屬於待拆除改造區域,既然明確尚不具備集中供熱、“煤改氣”的條件,那為何仍要“一刀切”強製進行禁煤?禁煤後又拿不出清潔取暖的替代方案,而是默認“只要不燒煤就行”,這樣的“改革”除了折騰民眾,意義到底在哪?這個問題不想清楚,無謂折騰就難停止。

“煤改氣”牽涉面廣、環節多,既有投入問題,也有民眾接受度的問題,還牽涉到各個區域的現實條件,其中必然需要一定的過程,這個未嘗不能理解。但是,正因為現實複雜,有關部門在執行上就更不能不看條件、不顧民生冷暖地“一刀切”

具體而言,當地執行部門當意識到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煤改氣”工作的推進,在非取暖季是否保障了必要的進度?到了取暖季部分民眾仍要面臨“禁煤就無法正常取暖”的難題,首先職能部門要反思自己的工作之失,而不是強硬地要求不具備清潔取暖條件的居民挨凍也要配合執行;另一方面,“保障群眾溫暖過冬為第一原則”這一常識和要求,不應該每年都被提醒和強調。否則,既浪費上級督察部門、輿論監督的精力與資源,也在一次次挫傷民心,弱化社會對“煤改氣”的認同。

此前報導

山西太原嚴禁用煤致居民挨凍 被要求盡快整改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董瑞強設定環保檢查站,強行禁煤入戶,太原市迎澤區康樂片區環保檢查人員的一句“只要不燒煤就行”,更是格外荒唐。

11月1日太原市供暖至今,已有半個多月時間。由於當地禁止銷售運輸燃煤,電暖費用太高,居民被迫採用燃燒劈柴等方式取暖,然而就是撿回來的柴也很有限,白天不捨得燒。當地數百戶居民正處於挨凍局面。

這就是在國家三令五申要求取暖方式“宜氣則氣、宜電則電、宜煤則煤”情況下,太原市迎澤區推行其所謂的清潔取暖舉措。

11月6日,中央第二生態環保督察組對山西省開展“回頭看”工作,次日便收到7起關於太原市迎澤區康樂片區嚴禁用煤、無法溫暖過冬的舉報。督察組當晚核查發現,迎澤區在禁煤過程中,未認真落實山西省冬季清潔取暖實施方案要求,採用強製禁煤方式推行清潔取暖,無法保障群眾溫暖過冬。

督察認為,這是一起典型的、打著大氣汙染治理旗號卻影響民生的“一刀切”行為。當地工作方法簡單粗暴,迫使居民燒柴不但無法保證取暖效果,更加重了大氣環境汙染。

10月27日,生態環境部部長李乾傑在全國生態環境系統專題警示教育大會上專門就民生領域、考核算账、監管執法等6方面提出禁止“一刀切”的要求。李乾傑表示,要堅持民生優先、充分保障,積極穩妥推進清潔取暖和燃煤鍋爐綜合整治,確保群眾溫暖過冬、清潔取暖。

(騰訊新聞綜合光明日報和經濟參考網等報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