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李鴻章已經密謀接管朝廷,為何他去世後,慈禧還流淚痛惜

實際上,在去世之前,李鴻章已經不聽慈禧的詔令。

在八國聯軍入侵之前,李鴻章已經和劉坤一、張之洞等人簽訂“東南互保”協議。拒絕執行朝廷聯手義和團,對抗列強的詔令。李鴻章甚至直接回復朝廷:“此亂命也,粵不奉詔。”

而且當時張之洞等人還密謀一旦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在八國聯軍入侵的時候遭遇不測,大家都奉李鴻章為大總統,接管國家。

可以說,在王朝社會,這完全是一件“謀大逆”的事情。朝廷處理這樣的事情,一般都是凌遲處死,誅滅九族。可是為何李鴻章與別人密謀了這件事,最終他不但沒有受到處罰,慈禧太后在聽到他去世的消息的時候,還流淚了呢?慈禧當時是出於一種什麽樣的心理流淚的呢?

李鴻章是在和列強簽訂了《辛醜條約》後去世的。當時他大口大口地吐黑血,醫學診斷是胃血管破裂。時人認為,李鴻章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他本身身體就很虛弱,同時心理壓力太大造成的。

當時八國聯軍打進北京城,慈禧和光緒逃到西安,慈禧一封接一封詔書命令李鴻章趕緊進京,和列強議和。李鴻章以重病為由不去,朋友以及身邊的人也勸他,讓他不要去,否則又會成為“替死鬼”。但是慈禧持續不斷地給他下令,李鴻章沒有辦法,終於啟程了。

在進京過程中,李鴻章磨磨蹭蹭拖時間。不過,他最終依然還是到了北京。列強在講條件的時候,要價十億白銀。李鴻章躺在病床上不答應。最終,列強害怕李鴻章提前去世,把價格降到4億5千萬兩。這個數字,恰好是當時清朝人口的數字,也就是說,一人給一兩。顯然,這對當時的清朝來說,是莫大的侮辱。不過,最終李鴻章接受了這種侮辱,同意簽字。

隨後,李鴻章就去世了。

慈禧在西安聽到李鴻章去世的消息後,大哭著讚揚李鴻章“再造玄黃”,並感歎說:“大局未定,尚有不測,再也沒有人分擔了。”

本來李鴻章已經“露出了反骨”,為何慈禧還會對他做出這麽高的評價呢?

一、沒有了“替死鬼”。

晚清的所有條約,幾乎都是李鴻章和列強簽訂的。李鴻章和列強簽訂的所有條約,幾乎都是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李鴻章因此也遭到了時人及後人的唾罵,被釘在歷史的冤罪殺機柱上。

不過,現在我們回過頭來審視那一段歷史,我們已經明白,簽訂這些喪權辱國的條約,李鴻章要負一定的責任,但關鍵問題不在李鴻章身上。關鍵問題其實在慈禧身上。一是慈禧害怕和洋人打仗,二是慈禧害怕失去權力,三是慈禧拒絕改革,四是慈禧思想頑固,五是慈禧貪圖享樂。總之,慈禧才是造成晚清時期,中國落後挨打的根本原因。如果在中英戰爭的時候,慈禧就堅決抵抗,接著迅速反應啟動變革,同時放手讓光緒等人實施變革,局勢絕對不會出現被列強們任意欺凌的局面。

但是每次戰爭失敗後,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以後,大家罵得最多的,卻是李鴻章。我們不是說李鴻章沒有責任,他作為朝中最重要的大臣之一,他當然要付很大的責任。但是,最主要的責任卻是慈禧。也就是說,李鴻章實際上成了慈禧的一個“替死鬼”。李鴻章去世了,慈禧就再也找不到這樣的“替死鬼”了。因此,她才會流淚。

二、沒有了“緩衝劑”。

晚清遭受了非常多的強力衝擊。有來自農民起義軍的,有來自革命黨的,有來自列強的。但是,就算是如此風雨飄搖,最終,清王朝還是沒有分崩離析,慈禧太后也還是沒有下課。

之所以這樣,李鴻章作為一個緩衝劑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李鴻章的思想並不保守,他願意接受新事物,積極開展洋務運動,也支持維新變法。但同時他也不激進,對於太平天國、義和團、革命黨這種讓中國激進變革的行為,李鴻章是不支持的。

在列強和清朝的戰爭中,李鴻章總是堅持議和的立場,而不是堅決抗戰的立場。這種議和的立場,讓他成為清朝和慈禧太后覆滅的緩衝劑。由於他的存在,尖銳的矛盾,獲得了一定程度的消解緩衝。垂死的清朝和慈禧,又苟延殘喘地活了過來。

慈禧太后感歎的,正是李鴻章能成為她的“緩衝劑”。

三、沒有了“醒腦丸”。

李鴻章和一幫督撫簽訂“東南互保”協議的行為,其實並不算是背叛慈禧,背叛中央。只不過李鴻章比較清醒,他知道依靠義和團,是根本不可能打敗列強的,所以他才拒絕慈禧的詔令。而事實也證明,李鴻章是對的。

張之洞等人密謀讓他出任大總統的事情,其實也是一種對時局的維護,並非是為了奪位。

後來,當慈禧命令李鴻章進京議和的時候,李鴻章就算不願意,但是從大局出發,他也去了。由此可見,李鴻章實在是慈禧的“醒腦丸”,沒有這樣的“醒腦丸”,慈禧很擔心將來她頭腦發熱,搞出什麽不能收場的事情的時候,沒人為她善後。

(參考資料:《清史稿》)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