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肥胖直接導致乳腺癌發生幾率增加!

?

-導言-

肥胖是病

放縱是罪

病在身上

痛在心裡

「肥胖」早就上升到影響人類健康的層面了。關於乳腺癌與肥胖之間關聯性的研究再次給上「實錘」。肥胖已經成為全人類的敵人,不僅跟糖尿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有著廣泛的關聯,也與癌症有著密切的關係,甚至為某些癌症的發生、發展創造了條件。

所以,肥胖的危害說多少次都不為過,即使冒著矯枉過正的風險,仍然需要把真相說出來;即使有可能造成恐慌,也不能對潛在風險視而不見……是的,我就是這樣的耿直boy。

關於肥胖的數據有很多,這裡不贅述。從數據上看,目前全球肥胖的趨勢是不僅成年人肥胖率增加,兒童和青少年的肥胖率也在增加。在不遠的將來,就不是「大人長胖了」,而是「胖人長大了」。

可能有人認為:肉長在我身上,要你管!我只想胖且放縱地活著,大不了不穿漂亮衣服嘛,又不會怎樣!

不會怎樣?真的麽?

事情可不是這麼簡單,不是能不能穿漂亮衣服的問題,要知道肥胖有可能會縮短你的生命!到時候你可能就是「胖且短暫地活著了」。

這裡再次給大家補一下專業知識:BMI(身體質量指數,即kg/m2)是粗略衡量人們肥胖程度的指數,BMI≥25為超重,30為肥胖。按照中國人的體質,可能要求更加苛刻。

今天的主要目的當然不是嚇唬大家,下面就來聊一下「實錘」的事兒。

· 肥胖與乳腺癌的關係

近些年,研究人員專註地研究了一件事情:肥胖與乳腺癌的發生率、死亡率之間的關係,並得出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發表在《臨床腫瘤學雜誌》上。先不說這本雜誌在業界的分量了,接下來的一連串數據足以讓我們提前感受到寒冬的冷冽。

十幾年前,美國癌症協會的研究已經證明BMI>40的女性乳腺癌的死亡率是正常體重女性的2倍

十年前,牛津大學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絕經後仍然處在肥胖狀態的女性發生乳腺癌的幾率較正常體重女性高出30%。

近十年來,絕經前女性的肥胖與乳腺癌之間的關係逐漸受到重視。2008年《柳葉刀》上的一篇文章指出:亞洲女性體重的增長與乳腺癌的發生之間有很強的關聯性。並且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肥胖與乳腺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的上升有直接關係,與絕經與否、種族、人群都沒有關係。

因此,這事不再是絕經後女性的問題了,而是全體女性都需要關注的問題。每年一到乳腺關愛月,網上就有各種宣傳材料,相信大家也看過不少。但是,我們依然有必要了解肥胖如何導致乳腺癌。

· 肥胖如何導致乳腺癌?

簡單地講,人體內過多的脂肪組織為乳腺癌細胞提供了適宜的生活環境(炎症腫瘤微環境),同時還刺激血管的生成,生成的這些血管不為別的,就是為腫瘤組織供給養分

脂肪組織還參與雌激素催化及合成的過程,容易造成局部分泌過多的雌激素,為乳腺癌的發生和發展推波助瀾。

你們以為僅僅是這樣?太天真了!癌症的生長除了需要良好的環境、足夠的養分之外,還有「減少天敵」。過多的脂肪會讓人體內的免疫細胞數量下降,削弱戰鬥力。

老六,為什麼你一直在說脂肪組織啊?

因為,女性乳房裡除了乳腺就是脂肪了……

· 該怎麼做?

說到這裡,你們都應該開始重視體重問題了吧?但是,最大的疑惑是:現在減肥還來得及嗎?

一切都還來得及!

什麼?你覺得這是雞湯?我老六行走江湖這麼多年除了憑藉顏值,還靠學富五車、才高八鬥……我什麼時候賣過雞湯了?來,繼續看「實錘」!

數據表明,已經絕經的女性減重超過10kg,發生乳腺癌的風險會降低接近60%。如果你身邊有肥胖的女性長輩,請提醒她們現在就開始減肥。更有一份數據顯示,做完減肥手術的女性5年內發生乳腺癌的風險下降接近80%

這些消息足以讓我們振奮起來,但是,還不夠!嘿,說你呢,怎麼手裡還拿著零食吃啊?你先放下,聽我說完。

目前,還沒有發現比「管住嘴,邁開腿」更有效的減肥方法。

早有研究證明每天運動30分鐘~40分鐘,可以使患乳腺癌的風險降低37%。如果同時加以飲食控制,尤其是減少脂肪類食物的攝入,無論是對健康女性還是對乳腺癌患者,都有積極意義。

好了,前面已經把乳腺癌與肥胖的關係說得很明確了。

「吃完最後一口,明天就開始減肥」這話就不要說了,失敗過多少次,心裡沒點兒數嗎?體重控制迫在眉睫,不要再心存僥倖了。

-完-

最後,再來說說這篇文章有可能出現的副作用——過度減肥。

每件事情都有雙面性,需要始終保持理智的狀態,切忌矯枉過正。

肥胖存在風險,過度減肥或者惡性減肥同樣也存在風險。

脂肪作為正常的組織有積極正面的作用,同時也存在危害……這些都需要辯證地看待,而不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該減肥的人還在放縱,不用減肥的人卻在拚命。正常才是我們的追求,等我們年齡越來越大,我們只求正常就好。別說歲月磨去了稜角,我只是擔心歲月讓我們變得過於圓潤。

嗯,定期去醫院體檢下是個好辦法。

早安,我愛這個世界。

參考文獻

[1] Picon‐Ruiz M, Morata‐Tarifa C, Valle‐Goffin J J, et al. Obesity and adverse breast cancer risk and outcome: Mechanistic insights and strategies for intervention[J].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2017, 67(5):378-397.

[2]Calle E E, Rodriguez C, Walker-Thurmond K, et al. Overweight, obesity, and mortality from cancer in a prospectively studied cohort of U.S. adults[J]. N Engl J Med. 2003, 348(17):1625-1638.

[3] Reeves G K, Pirie K, Beral V, et 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relation to body mass index in the Million Women Study: cohort study[J].BMJ, 2007, 335(7630):1134.

[4] Renehan A G, Tyson M, Egger M, et al. Body-mass index and incidence of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ies[J].Lancet, 2008, 371(9612):569-578.

[5] Chan D S, Vieira A R, Aune D, et al. Body mass index and survival in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82 follow-up studies[J]. Ann Oncol, 2014, 25(10):1901-1914.

[6] Eliassen A H, Colditz G A, Rosner B, et al. Adult weight change and risk of postmenopausal breast cancer[J]. JAMA, 2006, 296(2):193-201.

[7] Christou N V, Lieberman M, Sampalis F, et al. Bariatric surgery reduces cancer risk in morbidly obese patients[J]. Surg Obes Relat Dis, 2008, 4(6):691-695.

[8] Chlebowski R T, Blackburn G L, Thomson C A, et al. Dietary fat reduction and breast cancer outcome: interim efficacy results from the Women"s Intervention Nutrition Study[J]. J Natl Cancer Inst, 2006, 98(24):1767-1776.

[9] Thune I, Brenn T, Lund E, et al. Physical activity and the risk of breast cancer[J]. N Engl J Med,1997, 336(18):1269-1275.

圖片: Dribbble | 設計:Paula Alvarez Alves | 責任編輯: 鈴蘭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商務合作敬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