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上海崇明港沿鎮園藝村:為這一片綠色而正名

兩棵造型黃楊樹,賣出了20萬元人民幣的高價。2008年,上海崇明區港沿鎮園藝村村民顧洪春做的這筆黃楊買賣,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在原本以花卉佔主導產業的園藝村裡激起了千層巨浪。

“黃楊樹種好了竟能這麽值錢!”很多村民震驚之餘,對於黃楊樹有了重新認識。“20萬元黃楊樹”的廣告效應持續發酵,不僅影響到顧洪春所在生產隊的村民,還輻射到整個園藝村。由此,園藝村開啟了“全民種黃楊”的時代。

如今,園藝村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黃楊村”,全村2875畝耕地中,黃楊種植就達1000多畝;全村790戶村民中有675戶種植黃楊。今年6月,依靠黃楊特色產業,園藝村入圍上海市鄉村振興示範村創建名單。作為崇明唯一代表,在羅列出一攬子鄉村振興計劃之餘,園藝村更期盼為“崇明黃楊”正名。

崇明港沿鎮園藝村

“黃楊之鄉”這樣養成

園藝村以“園藝”為名,由原合興園藝場和合興鄉大港村合並而來,其自發形成的花卉產業有近百年歷史,集體開展的苗木園林產業也有60多年歷史,曾孕育出“施家花廂”水仙花這樣聞名全國的品牌。而作為主要經濟樹種,造型黃楊在園藝村乃至原合興地區範圍內一直有著廣泛的社會基礎,很多農戶家中都種有黃楊樹,會一定修剪、綁扎技術的造型黃楊手藝人不在少數。合興中學、合興小學多年來開設花卉園藝特色課程。

進入21世紀,隨著江浙滬地區城市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加快、造型觀賞苗木市場的興起,造型黃楊日漸暢銷。顧家兄弟(顧洪春四兄弟)等園藝村苗木種植大戶緊緊抓住市場機遇,憑借幾十年的黃楊種植和造型技術經驗,帶動村民開始在村裡大面積種植黃楊樹,並在原有造型風格基礎之上融入江蘇如皋地區的造型風格,形成獨有的“崇派”風格。由於園藝村所種黃楊以瓜子黃楊為主,因此還獲得了“瓜子黃楊之鄉”的美譽。

據顧洪春介紹,瓜子黃楊在我國大部分省區都有分部,但崇明的瓜子黃楊卻獨具優勢。首先,崇明地處南方,溫度和水土情況良好,因此其瓜子黃楊比起古人所說的“黃楊每歲一寸,不溢分毫”,成材更快。“很多地方黃楊只能長一季,在崇明卻可以長兩季,從清明前後可以一直長到高秋時節。”其次,崇明四季分明,崇明瓜子黃楊比起我國雲貴和兩廣的樹種來更加抗寒,因此普遍被華北乃至東北選為綠化樹種,在寒冷冬季拂去皚皚白雪,露出的還是青翠欲滴的枝乾。

黃楊品牌卻難叫響

2017年,園藝村造型黃楊銷售收入達3000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4萬元,高出全市平均水準42%。黃楊已成為園藝村除花卉以外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也讓村民們嘗到了甜頭。然而,當園藝村因崇明黃楊聞名商販圈之際,“崇明黃楊”這個品牌在消費者市場卻依舊鮮為人知。

在園藝村,顧家四兄弟遠近聞名,是村裡的黃楊種植大戶,共計種有黃楊逾百畝,樹齡普遍在五六十年以上。今年61歲的顧洪春在四兄弟中排名第二。顧洪春的父親顧良元也是園藝村的名人,曾參與合興園藝場第一個花卉苗圃基地的設立,也是村裡探索研究種植造型瓜子黃楊的先驅者。顧家兄弟的黃楊產業是繼承了祖父輩留下的20畝黃楊樹發揚壯大的。

過去幾年,顧家兄弟的黃楊生意越做越紅火,可顧洪春心裡總像是有塊石頭壓著一般難受。“父親在世時有個心願,希望有一天崇明黃楊能像曾經的崇明水仙一樣聞名全國,如今,園藝村‘火’了,可崇明黃楊依然籍籍無名。”

目前園藝村的黃楊行銷依舊以較為原始落後的“散兵遊勇”式為主,各賣各家,難以形成品牌效應。而前來採購的商販,則把園藝村當作了一個“材料基地”,購買之後掛上自家產地的標簽,再進入市場銷售。於是,崇明黃楊有的變成了如皋黃楊,有的變成了東北黃楊。崇明黃楊品質不輸人,卻只能落得貼牌銷售,這讓顧洪春感到不平。“我現在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政府能在園藝村搭建一個大型的黃楊交易市場,跳過中盤,直接對接客戶,這樣崇明黃楊才能被更多人熟識。”

令人欣慰的是,園藝村黃楊產業的發展問題已引起區委、區政府主要長官的高度關注。區委書記唐海龍,區委副書記、區長李政都曾親赴實地開展調研。目前,區裡在園藝村專門設立駐村辦,與港沿鎮共同推進當地黃楊產業發展以及上海市鄉村振興示範村創建工作。

此外,為提升崇明黃楊市場美譽度和品牌形象,港沿鎮也打出系列“組合拳”。目前,港沿鎮正積極推動崇明造型黃楊商標注冊和地理標誌申請。同時,黃楊協會將於8月下旬正式組建成立。未來,港沿鎮還計劃通過對園藝村村莊布局的重新規劃,開設黃楊精品展示區,建設線上、線下銷售展示平台,方便農戶直接對接市場終端客戶,提升黃楊產售價值。

更多發展瓶頸待解決

今年高三畢業的張傑受父親的影響,對造型盆景情有獨鍾,十歲起便跟著長輩們一起下地學種樹。十五歲那年,張傑的第一盆造型黃楊出爐,被周圍鄰裡直誇“有潛質”“像個園藝村人”。與大多數村民喜歡地栽種樹不同,張傑更看好盆栽的未來。“相比景觀樹的局限性,小盆景可以輕鬆走進千家萬戶。在這個時代,家中放幾盆造型別致的盆栽造型黃楊,整個屋子的品味都能提升不少。”

張傑代表了園藝村的未來。然而,像張傑這樣的“新鮮血液”還是太少。由於造型黃楊是一項投入時間長、見效慢的產業,年輕人更願意去大城市工作,而不願意守著幾棵樹過一輩子。

據統計,目前在園藝村從事黃楊種植的村民,以五六十歲,甚至七八十歲的中老年人居多。而除從業人員年齡老化外,造型技術人員缺乏系統培訓、黃楊產業鏈短等現實問題,也阻礙著園藝村黃楊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原合興園藝場場長施鶴生是村裡種黃楊的資深人士,因為比較“懂行”,家中的黃楊樹總能賣出好價錢。他說,現在全村人都在種黃楊,可很多人只會種、不懂價,經常被商販佔了便宜。有一次,一個村民想賣樹,找到施鶴生幫忙“看價”,原本商販隻願出價1000元的樹,最終以2000多元成交。“商販們見到我們這些‘懂行’的,特別頭痛。”施鶴生笑言。

目前,園藝村黃楊產業組織化程度較低,大部分農戶賣樹仍然處於“守株待兔”或是“提籃叫賣”的銷售模式,定價權完全掌握在中間商手中,導致農戶獲利偏低。為了讓農戶少吃虧,施鶴生等“行家”一直鼓勵大家多走動,看看別人的樹怎麽賣、賣多少。遇到一些價值高的樹,幾個“行家”還會聚到一起來議價。“大家辛辛苦苦培育了這麽多年的樹,不該被商販鑽空子佔便宜。”

需要多看多學的不只種植戶,還有造型師們。目前園藝村有一支幾十人自發組建的造型隊伍,生意做到了崇明三島,甚至是外省市。然而這些人大多在60歲上下,造型技藝全靠自己摸索。一些專家在考察園藝村後發現,村裡黃楊造型較為單一,一些原本十分有潛質的樹因為造型不當,影響了產品價值,頗為惋惜。“其實,大家都渴望能得到進修,可沒有平台,也沒有條件。”施鶴生說。

激發產業活力

今年6月16日,港沿鎮首屆最美黃楊評比大賽在園藝村舉行,通過線上網友投票、線下專家現場評分的方式,評選出了“十佳最美黃楊”。活動還邀請上海植物園造型大師、中國盆景藝術大師趙偉現場開展專題講座,專業指導、親身示範黃楊造型的過程。自家種的黃楊到底是什麽水準,聽一聽專家怎麽說;黃楊到底怎麽做造型才更顯價值,造型大師細細道來。這樣“乾貨”滿滿的活動,村民們都覺得辦得有意義。

“黃楊既是園藝村的寶,也是港沿鎮的寶,我們不僅要保持原有特色,更要激發產業活力,做強做大。”港沿鎮宣傳委員張熠劍說,舉辦黃楊評比大賽僅是一個開始,後續一攬子的產業振興計劃已在謀劃。

據悉,港沿鎮將與中國花卉協會盆景分會和上海植物園緊密合作,通過引進專家對從業人員培訓和建立大師工作室直接參與黃楊產業發展的方式,不斷提高崇明造型黃楊的高層次人才儲備規模。同時,港沿鎮計劃邀請村裡造型黃楊“土專家”一同參與編制黃楊造型技術規程,讓“崇派”黃楊造型技藝得以更好傳承。園藝村裡將開設黃楊課堂,定期為種植戶們開堂授課。港沿鎮還將組建黃楊價格指導團、適時推出崇明造型黃楊價格指數,提升種植戶們對市場的把控能力。

針對崇明黃楊產業鏈短、多為地栽景觀樹的現狀,港沿鎮也將與市、區相關部門一起聯手,通過開發黃楊盆景,探索黃楊木雕、根雕技藝,打造黃楊旅遊產業,挖掘黃楊藥用價值,使黃楊的市場價值實現最大化,進一步延長崇明黃楊產業鏈。(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