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深度:聊聊那些IP授權遊戲們的故事

提到歐美IP授權遊戲的質量,我們能想到的第一個字,可能是“爛”。

IP授權遊戲的開發商,經常抱著“賺奶粉錢”的目的,拿著IP影響力吸金,這種遊戲類型的“熟練工”,諸如華納、動視,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都開發了大量的IP授權遊戲,並且,這些遊戲中的大部分做的真的很爛。

讓我們看看當紅的漫威英雄“蜘蛛人”吧,他被授權進入電子遊戲的年份,還得追溯到1982年,在接下來的37年時間裡,小蜘蛛在34部電子遊戲裡登場,但並沒有在歷史裡留下什麽讓人值得記住的瞬間,還留下了一堆接近不及格的媒體評分。

給大眾留下深刻印象的,可能也就是去年的《蜘蛛人》——另外這已經是第五部就叫“蜘蛛人”的IP授權遊戲了。

通常,有人是漫威漫畫的粉絲,有人是漫威電影的粉絲,他們都可以將人物故事如數家珍,多重宇宙原理頭頭是道,但很少有人是專情於漫威題材遊戲的粉絲。

IP授權遊戲年年有,今年也不少。

過兩天,SE要在E3上拿出一款 “復仇者聯盟”授權遊戲,官方已經明確表示,這個項目是衝著年度遊戲去的,但凡有點遊戲經驗的玩家聽到這句話,都會會心一笑:這就和微軟每年都說今年的E3是史上最豪華的,動視每年都會說今年的《決勝時刻》是做的最用心的一樣,雖然是事實,但這話多少有點場面話的意思。

在日本,同樣的故事也在發生,性質類似的漫改遊戲幾乎沒有多少能讓大家滿意的,從火影忍者、海賊王、名偵探柯南到刀劍神域,圍繞這些動畫開發的遊戲系列,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聞所未聞。

刀劍神域的所有遊戲評測開頭都會有一句“這是一款粉絲向遊戲”

36年前的漫改遊戲

遠的咱們不提,就拿即將發售的《哆啦A夢的牧場物語》來說,這是“牧場物語”和“哆啦A夢”兩個歷史悠久品牌的跨界聯手。

“牧場物語”系列自《牧場物語:礦石鎮的夥伴們》之後,新作境遇每況愈下,在十周年的“新牧場物語”的基礎上,衍生出了“符文工房”系列。如今掐指算來,“符文工房”系列自身都有十三年的歷史。

而“哆啦A夢”系列,也是動畫界的老資格。自1970年開始連載算起,再過一年,已經有半個世紀之久,在它近五十年的發展中,衍生出了大量相關遊戲作品,也成為了日本漫畫IP授權遊戲的先驅者之一。

早在1983年,萬代就在阿卡迪亞2001型八位機上推出了第一款“哆啦A夢”的衍生遊戲作,與此同時,西洋第一款商業角色扮演遊戲《創世紀》才剛剛起步。

阿卡迪亞2001型,這是一款由美國愛默生通訊於1982年開發,後來授權到日本地區由萬代代理的第二代八位機,與今日動輒十年銷售壽命的家用機不同,這款記憶體1KB的主機整個生命周期只有短暫的十八個月。短暫的生涯意味著稀少的遊戲陣容,從推出到結束,這款家用機隻擁有十來款遊戲登陸,而其中,就有一款名為《哆啦A夢》的遊戲。

這款遊戲的主要玩法,就是玩家操縱“哆啦A夢”,在極其樸素的黑底白牆迷宮裡尋找“銅鑼燒”,並躲避老鼠的追擊,其中還有任意門的設定,在“撞上”這堵門之後,就會被傳送到另外一個房間裡繼續尋找“銅鑼燒”的旅程。

有趣的是,這款遊戲當時的發行商,正是“萬代”。

四十年幾十部的“高達”遊戲

提日本IP授權遊戲,就不得不提到“萬代”,而提到“萬代”,那就不得不提到萬代擁有的“高達”IP。

在賣IP衍生作方面,“萬代”可謂是獨佔鼇頭,其他廠商難以望其項背,自1979年誕生以來,“高達”IP衍生出的遊戲作品,少說,也有三十來部,可以說接近做到了一年一部的“年貨”節奏。

同樣是在自家的阿卡迪亞2001型上,萬代推出了《機動戰士鋼彈》(這個名字後面反覆使用導致各種重名)首部遊戲衍生作,也是“高達”系列的第一部家用機遊戲。據說,這款作品於1983年5月以3800日元的價格問世。

那會兒,《機動戰士鋼彈》的熱度正高,元祖高達電視動畫已經播出了幾年,它的第三部,也是最後一部劇場版此時上映差不多一年,但《Z高達》(第二部高達電視動畫)還得等個幾年。

在這款遊戲裡,隻包含了兩個場景,在第一個場景裡,玩家扮演“高達”乘坐“白色木馬”入場,在躲避馬傑拉坦克、多普戰鬥機、加烏級的攻擊,還擊擊毀敵軍戰鬥部門將獲得積分。

當積分達到一定數量的時候,遊戲將“解鎖”第二個戰鬥場景,戰場切換為了太空中,此時玩家的對手將會變成姆塞級輕型巡洋艦以及多種顏色版本的扎古。

由於這款遊戲的形式實在過於原始,再加上早早退市的阿卡迪亞2001型主機,很快就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相比之下,1986年出品的《機動戰士Z高達:緊急出動》看起來就正常多了。

這麽多年,高達的遊戲衍生作前前後後幾十款,真正能讓系列玩家滿意的並不多,大多數都逃不過IP授權遊戲的宿命。而有些其實還算不錯的遊戲,比如說曾經授權開發的《SD敢達OL》,則是在玩家口碑不錯的情況下,運營商使用了各種讓人難以理解的運營思路,還莫名其妙地進行了一波更新換代,最終讓這個系列走向終結。

張冠李戴的《神經漫遊者》遊戲封面

去年,《頭號玩家》電影大火,如果你有興趣買了那本《頭號玩家》國內新版實體書,會在書中的某一頁的側邊欄裡看到下面這張圖。

但如果定睛細看,會發現在這個抽象的頭像下面有一行並不清晰的小字——Interplay,其實這個版本並不是《神經漫遊者》小說的封面,它其實是《神經漫遊者》遊戲的封面。

是的,這是由那個坊間傳聞親手殺死了“黑島工作室”的Interplay於1988年出品的《神經漫遊者》同名遊戲。

《神經漫遊者》的小說作者威廉·吉布森於1986年創作了這部傳世名作——用這樣的詞匯並不算過,因為這本書同時獲得了科幻界的“雨果獎”、“星雲獎”還有“菲利普·狄克獎”,但遊戲版本,就並沒有這樣的高度了。

其實買《神經漫遊者》遊戲授權的人,是一位沉迷於威廉·吉布森在小說裡描繪的“網絡世界”的讀者,並沒有什麽撈金的打算。所以遊戲版本繼承了小說中對於信息時代的技術與邏輯的構想,並沒有照抄小說的劇情和內容。

他當時想的很多,甚至開了好幾個計劃,然而最終實現出來的,是一個大部分時間在研究黑客技術,以及如何買“軟體”強化自身的遊戲——這就屬於技術力有限的問題了。

事後來看,《神經漫遊者》以及其遊戲所描繪的未來網絡世界,比十多年後最終實現的互聯網,加了更多的抽象濾鏡,但這本著作本身蘊含的價值,一直保留到了今天。有趣的是,《神經漫遊者》是個遊戲先行的IP,它的電影直到今天還是雷聲大雨點小,雖然導演一直說要做,但眼瞅著要到了上映的時間,這電影啥細節還沒個準信兒,看起來我們還得繼續等下去。

縱觀IP授權遊戲的歷史,並不是所有的遊戲開發商都會想著拿到IP授權隨便糊弄了事,比如說CDPR的“巫師”系列和4A的“地鐵”系列,高質量的投入使其與原作相得益彰,甚至還帶動了IP的進一步開發。知恥後勇的“蝙蝠俠”,質量穩定的最新作“蜘蛛人”也都是IP授權遊戲的榜樣。

如今,是一個強調IP價值的時代,各家都恨不得使出渾身解數榨乾IP中的剩餘價值,新如“西部世界”,老如“星際大戰”,熟面孔如“刀劍神域”,冷作品如“狼與香辛料”,都在加入到這場浩大的授權遊戲運動中,大有一副淘金熱的樣貌。但是大部分的IP授權遊戲,真的很難說開發商在用心創作,“超人”、“哈利·波特”等一系列IP都在面對著爛作頻發的局面。

你絕對想不到《狼與香辛料》也能有VR遊戲

一方面,許多廠商並不太想在撈錢目的過於明顯的買賣上花更多精力;而另一方面,客觀上授權遊戲就和小說改編電影一樣有著難以調和的結構矛盾。所以,在期待著精品授權遊戲的同時,我們也許要探討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

在IP授權遊戲中,我們究竟能給開發者多大的空間,是只能遵照原作照本宣科,還是允許開發者自由發揮呢?(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