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聽說「齒痕舌」是癌變徵兆?!要不要這麼慘烈啊!!

最近看到一篇推文《齒痕舌是癌變體質》,嚇得小編半夜起床跑到鏡子前吐了半天舌頭......,看著鏡子裡胖大的齒痕舌,難過的半宿睡不著,都開始懷疑人生了。。。。齒痕舌,到底攤上什麼「大事兒」了?

齒痕舌反應了啥?

「望而知之謂之神」,看舌頭的形狀和顏色是中醫採取望診的一項內容。

舌頭的形狀一般情況下較圓潤光滑。而有這麼一種舌頭邊緣不平滑、好象有牙齒咬過的痕跡一樣。

這種舌頭上有齒痕的形狀、被稱為齒印舌也叫做齒痕舌

齒痕舌患者舌頭上有齒痕是怎麼來的呢?

大部分是因為患者的舌頭比較胖,如果長時間受到兩邊牙齒的擠壓,時間一久便會顯現出齒痕的形狀。

舌頭為啥會胖大呢?

中醫認為這是濕氣重。

簡單來說,濕好比是身體的廢水,不能被身體有效利用的液態物質。而身體的廢水多,好水就少。

咱們常說的津液就是身體的「好水」,津液不能較好的濡養舌頭,舌體浸泡在「廢水」中,就容易胖大,時間長了,便形成了齒痕舌。

齒痕舌真的攤上大事了嗎?

很多人發現自己是齒痕舌,不僅認定了自己濕氣重,也認為這個問題相當嚴重,想盡辦法開始「健脾祛濕」,長期喝赤小豆薏仁啊、喝荷葉水祛濕等,甚至吃很多保健品。

這些方法都是很寒涼的。濕氣沒祛多少,反而寒涼傷了脾胃,得不償失。我就曾見過好好的人,最後被祛濕弄得舌裂了。

齒痕舌,真的攤上了大事了嗎?

還真不是。

在舌診中,齒痕舌容易辨識,各類養生欄目也願意和大家分享齒痕舌解讀方式,大家也容易觀察到自己是否有齒痕舌。所以齒痕舌,幾乎人人都能理解。

然而,往往看上去是個大問題,其實背後反應的問題卻沒有那麼嚴重……

相比於有齒痕的大舌體,舌體小、有舌裂的人病情更重。

靈樞.經脈第十》指出:足太陰脾經「連舌本,散舌下」,足少陰腎經「挾舌本」。

由此可見,舌體偏小,舌裂嚴重的人,都與長期的脾腎功能弱下有關,問題更重。

臨床上,重病之人,多數情況下很難見到單純的齒痕舌,大舌體。

往往重病的人常見到的是舌體小(老年人常見到)或者有舌裂(糖尿病病人常見到)。

相反,有些問題,看上去不嚴重,比如蟬鳴音的耳鳴,但是背後卻反應了嚴重的腎氣不足,這是個大問題。

所以,還得好好學中醫,了解了其中背後的意義,才能正確的判斷身體的狀況,越來越清晰的了解自己的身體。

齒痕舌到底怎麼治療?

齒痕舌既然沒攤上什麼「大事兒」,那麼相比舌體小、相比於舌裂來說,恢復起來要容易一些。

齒痕重,舌體大,說明身體「廢水」多,而之所以「廢水」多,是因為脾功能更弱,清掃「廢水」的能力出了問題。所以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健脾祛濕」。

知道了齒痕舌背後的機理是脾虛濕盛,那怎麼破?

飲食

不要暴飲暴食,加重脾胃負擔~同時,一定不要吃冷飲,寒飲最傷脾,貪吃冷飲只會讓自己的脾越來越懶,脾不乾活了,身上的濕氣就會越來越重。

所以別再吹著空調喝荷葉茶祛濕了,只能越來越濕。

另外,脾胃最愛粥,尤愛可以健脾祛濕的粥品,比如著名的四神湯。

四神湯由茯苓、山藥、芡實、蓮子組成,健脾養胃,脾胃好了,才能從根本上祛濕。

穴位

在上午9—11時間(脾經當令)按摩脾經的主要穴位,如:三陰交,長期堅持可以起到健脾祛濕的作用。

三陰交:在內踝尖上直上3寸。

經方

經方——附子理中湯

附子理中湯化裁自《傷寒論》的理中丸

理中丸原方:人蔘 乾薑 炙甘草 白朮各三兩

推薦用法:紅參30g 乾薑45g 炒白朮30g 炙甘草30g 生地90g 製附子30g(先煎90分鐘)(具體用藥一定要諮詢經方醫生)

本方中,附子振奮心陽,振奮全身機能,給身體增加陽光的環境;

紅參將氣血收斂到腹腔,參與消化吸收,相當於給脾胃種莊稼的過程增加人手;

炙甘草是一個保水葯,白朮祛濕,相當於除雜草的過程,生地補身體可以利用的津液。

另外,脾胃在恢復的過程中,必然要經歷大便次數或者量都增多的情況,甚至是水樣便。

這種情況與吃壞東西、受涼後導致的拉肚子有本質的區別,並不會感覺身體虛脫。

這個過程好比喚醒了脾的功能,脾開始真正有效的工作,開始把身體的「垃圾」往外排。

熬藥方法

將全部藥材倒入鍋中(如有附子,需要先煎90分鐘),第一次煎藥時間為大火燒開,小火煎50分鐘,倒出藥液。

將剩下的藥材再加水,大火燒開,小火煎30分鐘,倒出藥液。

服用方法

將兩次的藥液合到一起,攪拌均勻後分成兩份,一次喝一份,早一次晚一次或者中午一次,晚上一次,飯後十分鐘到一個小時服用。

喝之前熱透

特別說明:漢製劑量一兩約等於15.625g。

如果你沒有條件服用湯藥,依然可以用丸藥來恢復身體,丸藥雖然力緩,但是長期堅持,效果也不錯。

健脾方面,可以用附子理中丸(北京同仁堂的大蜜丸)一天三次,一次一粒。

單獨吃附子理中丸容易「過燥」,容易上火。建議配合溫補津液的金匱腎氣丸,一天三次一次兩粒。

所選方劑,僅供參考,方劑的選用化裁一定要根據個人的身體整體情況,如有需求,須遵醫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