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醫藥首次被世衛組織納入《國際疾病分類》

5月25日,瑞士日內瓦召開的第72屆世界衛生大會審議通過了《國際疾病分類第11次修訂本》,首次將起源於中醫藥的傳統醫學納入其中。

世界衛生組織《總乾事報告》指出,《國際疾病分類第11次修訂本》包括一個題為「傳統醫學病證——模塊1」的補充章節,將起源於古代中國且當前在中國、日本、韓國等國家普遍使用的傳統醫學病證進行了分類。將有關傳統醫學的補充章節納入《國際疾病分類》使人們首次能夠統計傳統醫學服務和就醫情況,評估其形式、頻率、有效性、安全性等,並可與主流醫學和研究進行對比。

《國際疾病分類第11次修訂本》的計劃將於2022年1月1日起生效。

納入ICD意味著對中醫的巨大推動

將傳統醫學納入《國際疾病分類》(ICD)後,以中醫藥為代表的傳統醫學具體對哪些人群、哪些疾病有效,相關數據不僅可以從中國收集,還能在國際上更廣泛地收集,因此可為中醫藥臨床研究提供更多、更可靠的依據。

ICD對數千種疾病和診斷進行了分類,決定了100多個國家的診療過程。它會影響醫生的診斷,影響保險公司確定保險覆蓋範圍,影響流行病學家開展相關研究,還會影響衛生官員對死亡率等統計數據的解讀。例如,目前各國廣泛基於ICD疾病分類體系,制定醫療保險付費標準,因此傳統醫學被納入ICD,也為傳統醫學進入醫療保險體系奠定了基礎。

上海市衛健委副主任、上海市中醫藥管理局局長張懷瓊認為,「通過ICD這一全球廣泛運用的權威衛生信息統計平台,將有更充分的數據來反映各國巨大的傳統醫藥服務市場和服務能力。」

WHO傳統醫學、補充醫學與整合醫學處處長張奇表示:「將傳統醫學納入《國際疾病分類》,標誌著以世衛組織為代表的整個國際公共衛生系統對包括中醫藥以及來源於中醫藥的這部分傳統醫學價值的認可,同時也是對中醫藥在中國、在國際上應用越來越多這一現實的認可。可以說,納入本身對中醫藥具有里程碑意義。」

納入ICD也阻止不了爭議結束

中醫藥的發展歷程貫穿了中華文明的歷史,有著數千年悠久的歷史。明清時期,西學東漸,近代的西方學術思想逐漸傳向中國,西醫文化也隨之進入中國落地生根,兩種異質醫學體系共存,是避免不了口舌之戰的。

清末民初時期,中醫藥便飽受爭議,當時很多的高級知識分子都發表過對中醫的言論。例如中國人人都知道的作家魯迅先生,他在《吶喊·自序》中就曾經寫道:「中醫不過是一種有意的或無意的騙子,同時又引起了對於被騙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

民國政府時期,還一度提出「中醫廢止案」。1929年2月,國民政府衛生部第一屆中央衛生委員會上,余岩、褚民誼等人先後提出了廢止中醫的提案。後續,中醫界為此掀起了多場轟動的全國性抗爭活動,最後迫使中央衛生會議通過「廢止中醫案」取消決定。

到了21世紀,隨著網路信息的高速發展,變成了人人為醫的時代,關於中醫藥的是非爭論從來就沒停過。

2016年,中國年僅23歲的影視女演員徐婷因選擇用中醫而不是現代醫學治療癌症,後經一段時間治療因癌症死亡後,引發了一場關於中醫療效的全國爭論潮。

在中國對於中醫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存在很多爭議,既有擁護者也有懷疑論者。復旦大學肝癌研究所所長的湯釗酋就曾經表示:「我雖是外科大夫,但是也非常相信中醫。」

當然反對的聲音也很多。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26歲的馬克·范(Mark Fan)在北京的一家投資銀行工作,他甚至把此次中醫學納入ICD形容成「欺詐行為」。他告訴CNN說:「我年輕時曾多次嘗試過傳統中醫,但從未治癒過任何疾病。我的疾病都是用現代醫學治癒的。」

中西醫之爭不是一朝一夕,同樣有著悠久的歷史背景。中西醫兩套醫學系統有著完全不同的歷史背景、建立體系,因此認識疾病的角度也不同。

在大多數人的認知裡,解剖是一個西醫概念,其實中醫比西醫更早認識到"人體解剖學」。目前最早且有據可考的解剖概念出現在《黃帝內經》裡,其中《靈樞·腸胃》篇裡描述了各個消化器官的結構,大小與現代解剖學基本一致。

但後來,由於陰陽五行學說的盛行,知識分子重「道」輕「器」,中醫解剖學逐漸被陰陽五行學說、氣血精津液神學說、分形經絡說取代,這在以循證醫學為基礎的西醫眼中是完全無法理解的,也導致了中西醫之爭越來越激烈。

近些年來,隨著西醫的科學體系佔據主導地位,而中醫藥由於欠缺行業標準、成分不明、作用機制不清晰、藥效不穩定等問題製約著本身的發展。

傳統醫學納入ICD也只是走向國際的第一步,中藥如何理清有效成分,建立統一標準,明確作用機制、開展臨床研究等等,則是中醫藥走向國際獲得認可的必要之路。

那麼,中醫藥能否經受得起歐美西方國家安全性和療效標準考驗呢?也並不是不可能。復方丹參滴丸是全球首例完成臨床Ⅲ期試驗的復方中藥,FDA的認證之路走了二十年。目前,我國有5種中藥通過美國FDA的II期臨床試驗,有4種在歐盟註冊研究。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中醫藥保守爭議,但在世界範圍內卻有著廣闊的市場。早年間,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世界有40億人使用中草藥治病,佔世界總人口的70%~80%。因此,市場的廣闊更需要嚴謹規範的行為和行業標準。

但也有許多中醫專家認為:中醫藥國獲得國際認可,不一定要以現代循證醫學的標準來證明中醫藥的效果,這是不正確、不公平的。

值得注意的是,現代醫學也正在從循證醫學向著精準醫學過渡,既往用於循證醫學的檢驗標準可能在精準醫學面前也不完全適用了,因此中醫藥的檢驗標準也可能發生改變。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中醫「自古以來」的經驗學說,放到現代顯然已經不夠用了。

中醫講究理、法、方、葯,中醫古方是診療的重要組成。因此中醫更偏向於經驗醫學 / 圖源網路

中醫的療法至今還有很多無法用現代科學解釋,中藥療效也存在兩級分化般的爭議,我們不能否認,中藥、針灸等中醫療法的使用正日益普及,但是中醫藥真正的走向國際還有很長一段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