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馬督工:中藥注射液被罵的這麼狠,只因為它是最靠譜的

(本文轉載自馬前卒工作室,作者為高流。感謝馬督工團隊的好文)

近日,中藥注射液成為媒體攻擊的焦點,以至於影響到了金融管理機構對整個行業的評價。5月12日,步長製藥——老闆行賄650萬美元送女兒上耶魯的那家上市公司,收到上交所問詢函:

「近年來中藥注射劑面臨醫保受限、輔助用藥重點監控、注射劑上市後再評價等政策方面的挑戰。年報顯示,公司主要產品丹紅注射液的全年銷售量、醫療機構實際採購量均出現明顯下降,但公司並未在年報中揭示相關風險。」

相信大多數中藥上市企業都會暗暗咒罵步長葯業,你家老闆土鱉被騙也就罷了,還要拖上整個行業挨打……然而,馬前卒工作室發現,步長葯業的問題並不是單個企業的問題,而是整個中醫行業糜爛的表現。為此,馬前卒工作室撰文:《土豪行賄650萬$送女進史丹佛 中藥行業誰比他乾淨?站出來!》

今天,在幾十家媒體圍攻中藥注射液的背景下,馬前卒工作室決定再為中藥注射液辯護幾句——它真的是中藥乃至中醫界的「精華」

1

二十一世紀的中醫從哪來

21世紀的中文互聯網,中醫的辯護者最常說的一個詞就是「傳統」,然而,他們所保衛的傳統有多長的歷史呢?

1949年的中國大陸約有5.4億人,以今天的標準看,絕大多數中國人處於「自生自滅」的衛生狀態,病人最有效的康復手段是自愈,絕大多數人口能得到的醫療服務和大猩猩區別不大。

粗略統計,當時全國有1.4億人處於患病狀態,孕婦死亡率為15‰,嬰兒死亡率為200‰,其中多半死於可預防傳染病;全國結核病患病率4%,死亡率為2.5‰,位居人口十大死因之首。

病人多,原因是現代醫療衛生資源嚴重短缺。建國初全國大小醫院共計兩千餘所,病床9萬,醫生不到2萬名,護士2.3萬(其中1萬是助產士)。相當於每2.7萬人分1個醫生——更何況藥品、設施比人還金貴。

面對這個短期內無法緩解的矛盾,衛生部只能希望傳統資源能發揮一點作用——現代實驗證明,如果能有效激發患者的求生欲,0效果安慰劑也能在醫療中發揮1/3的效果。1950年5月30日,衛生部副部長賀誠在北京中醫學會成立儀式上講話:

根據不完全的統計,中國人民每年死亡五百多萬人,有一萬萬人口斷斷續續地害著各種輕重不同的病。這樣大的死亡與生病率,過去國民黨反動派,從來也沒有採取有效的辦法來解決。……根據鄉村的一般調查,有百分之八十的病人得不到正規的治療。這樣來估計一下,那麼每年死亡的人口中,就有四百萬人未得到正規的醫藥幫助,有八千萬人未得到正規的治療。

要解決此問題,如果隻依靠現有的二萬個西醫是不夠的,是無法擔負起這個責任的。另一方面,這些病很多是傳染病,如果單靠中醫來進行預防治療工作,在科學技術上也是不夠的。

因此,擺在面前的任務,就必須二萬西醫和幾十萬中醫團結起來共同合作互相協助,來與疾病作鬥爭。

台下聽賀誠講話的人,是全國最優秀的225名京派中醫。接下來的幾個月,他們將在人民政府指導下,系統學習細菌學、免疫學、滅菌學及傳染病管理等課程。

開這個學習班,不僅僅是為了傳授現代醫學,另一個目的是給21世紀的中醫愛好者製造「傳統」,因為幾百名中醫的理論大相徑庭。

京派醫學的混亂狀態不過是全國中醫界的小小縮影。按不完全統計,民國時期全國中醫部分流派如下:

民國時期中醫部分流派

同樣的病症,在不同的學派會得到不同的解釋,開出完全不同的藥方。在醫學完全靠私人師承傳授、自由開業的年代,這是中醫的常態。若非建國初期大搞培訓班,融會貫通,今天的中醫愛好者根本不知道要保衛哪一派才好——中醫各學派之間的分歧,通常大於他們和現代醫學的分歧。

此外,上面那張表證明,大多數中醫流派都起自受西方影響的上海。如果說中醫代表了中國傳統,這「傳統」倒是有一半要歸功於現代社會的衝擊。

能為理論而爭吵還算好中醫,更嚴重的問題是大部分中醫師文化水準極低,連識字都勉強,根本不配談 「理論」。

北京中醫學院「各家學說教研室」主任任應秋是新中國中醫理論的主要整理者,1951年,他在川東5個文化條件較好的縣做調查,發現中醫從業人員中,隻認識一些草藥的文盲佔8%,少量識字的佔30%,祖傳師授、粗通文字佔25%,中等文化水準佔20%,受過高等教育的僅有1%。從中醫數量和水準來說,新中國絕對是中醫空前、也可能絕後的發展頂峰。

舊中國中醫派系林立、文化水準低下,醫生彼此之間都很難交流理論。另一方面,國家不負責審查中醫的水準,大多數中醫必須同時扮演醫生、心理醫生與牧師的多重角色才能賺錢,貪財、搞神秘主義乃至坑蒙拐騙都是普遍現象。1950年,東北第四次衛生行政會議描述了中醫市場的常態:

把阿司匹林加火炒一炒,換上另一個商標「上等阿司匹林」;把磺胺加顏色後稱之「特種地阿凈」,是提膿生肌的聖葯;把潘尼西林溶解於水,一百塊錢一滴;給重症熱性病患者診病時,開的是麻黃湯,然後把一支樟腦水打開後倒在草藥內,謂之「解熱保陰湯」,收五百元。

這幾十萬水準低下的半詐騙犯,即便能發揮一定作用,也不能直接納入衛生部系統,必須統一規訓——這就是新中國中醫進修政策的由來。上面提到的北京中醫學會,正是落實中醫進修政策而創辦的行業組織。賀部長在學會成立講話中還提到:

對新國家的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危害最大的是傳染病……因此,中醫為了擔負防治傳染病的新任務,就一定要解決進修問題。有些人也許會想,中醫科學化是很難的,怕學不會。實際上並不是學不會的。譬如在我們辦的防疫訓練班受訓,只要二三星期,大體就可以了解一些防疫的常識了,雖然還不能很熟練。又如防止四六風的方法有幾小時就可學會。……中醫是有發展前途的。

學習現代醫學只是進修的一方面, 「中醫科學化」才真正讓大多數中醫成為當代概念下的中醫。為了讓中醫更可信,新中國中央政府出面,將全國零散的中醫經驗做科學梳理,成立中醫研究所(西醫工作者為主)、中醫學校,編寫統一的中醫教材,衛生部成立中醫科。賀誠在第一屆全國衛生大會總結報告中說:

中醫把自然科學的理論如像解剖、生理、細菌、病理等等學到之後,他的經驗部分就會豁然貫通,得到了明確的解釋……進修過的中醫把他的本領傳授給別人時,他所傳授的就不僅僅是零碎的經驗,而是由科學理論作為基礎的有系統的經驗了。

建國初期中醫進修學校、進修班、函授班課程表

國家領導人從宏觀數據著眼,對中醫還是給予了很大希望。但老中醫們知道自己的能力限制,見識過現代醫學後,對中醫可沒那麼客氣。越是中醫界頂層,越是傾向於學習西醫,否定中醫的純潔性。

與今天的中醫愛好者相比,民國中醫大師對「純」中醫的態度只能用「惡毒」來形容:

惲鐵樵(海派代表人物之一):中醫有演進之價值,必能吸收西醫之長與之化合。

陸淵雷(惲鐵樵、章太炎學生):科學這東西,又來的結實,一步步踏踏實實的,鐵案如山,不由得你不信,心上信了科學,再看中醫的說理,覺得沒有一件合乎科學的。

施今墨(京派四大名醫之一):吾以為中醫之改進方法,舍借用西醫之生理、病理以互相佐證,實無別途。

章巨膺(惲鐵樵學生):國人對中醫中藥有三種結論:一是完全廢止,國人疾病完全依靠西醫西藥;二是廢醫存葯,改國葯為西藥;三是改進中醫中藥,使之科學化。

但因陋就簡是我黨結合實際搞運動的優良傳統。製藥化學工業短期內還屬於試驗階段,就算培養大批速成醫生,也是無米之炊。早在戰爭年代,我軍就廣泛應用草藥救治傷員,戰場安撫效果相當不錯,所以「中醫科學化」是我黨長期政策。

早在1944年10月30日,毛澤東在陝甘寧邊區文教工作者會議上,就曾強調統一戰線問題:

陝甘寧邊區的人、畜死亡率都很高,許多人民還相信巫神。在這種情形之下,僅僅依靠新醫是不可能解決問題的。新醫當然比舊醫高明,但是新醫如果不關心人民的痛苦,不為人民訓練醫生,不聯合邊區現有的一千多箇舊醫和舊式獸醫,並幫助他們進步,那就是實際上幫助巫神,實際上忍心看著大批人畜的死亡。

作為這一政策的延續,建國後中醫批量進修,大幅推進了我國醫療集體化事業。到1955年,全國中醫、中西醫聯合診所累計已有2.8萬餘,中醫教學有了比較標準的教材。

70年過去了,建國前那批主張逐步廢除中醫的老中醫全部去世,這批「中醫科學化」的學生變成了老中醫,成為新一代中醫愛好者竭力維護的「傳統文化代表」。

2

靠譜的中藥注射液

中藥注射劑是我黨推進中醫現代化的重要臨床成果。

1939年,受流感、瘧疾困擾的晉冀魯豫邊區,因缺少奎寧藥物,只能熬柴胡湯治療。但行軍打仗不能隨時就地架鍋起灶,於是又嘗試製作便於攜帶的柴胡膏,但藥效很差(似乎說明喝熱水很重要)。

1941年,在129師衛生部長錢忠信的建議下,利華藥廠提出了柴胡注射劑方案。利用廢白鐵焊製的蒸餾罐、冷卻器,柴胡注射液得以量產,取得較好反響——很可能是 「打針」這一行為很有現代醫療范,給戰士們帶來了安慰劑效果。

邊區根據地的中藥生產

建國後,由於藥物短缺,大量傳統藥方與藥用植物都被「快馬加鞭」地進行驗證推廣。注射劑可以越過胃腸吸收、肝腎代謝程序,自然成為新中藥的重點開發方向。到60年代初,我國已陸續開發包括板藍根注射液、茵梔黃注射液等20多個品種。

人類能頂住漫長的進化競爭而沒有滅絕,一大要素就是進化出了胃腸屏障與肝腎代謝。在缺乏光譜分析技術與高效分離工藝的時代,貿然改變中藥的吸收方式,必然要付出代價。

伴隨中藥臨床應用的擴大,不良反應越來越多,中藥注射液使用後往往出現疼痛與局部結塊。通過臨床統計與對照試驗,醫學工作者發現,中藥中的鞣質與蛋白質會結合成不溶性的鞣酸蛋白,導致肌肉硬結腫脹;揮髮油分與黃芩素等物質會產生明顯刺激性疼痛;注射液濃度過高或過低,都容易引發局部組織細胞不等滲。此外,pH值不適、植物鉀鹽過多也會導致疼痛。

面對全國數以百萬計的負面案例,中醫界總結出來的主要改進辦法,就是增加過濾程序,將澱粉、樹膠、果膠、黏液質、蛋白質、鞣製、樹脂等大分子量物質濾掉;調節pH值;添加氯化鈉調節濃度等。按臨床對照經驗,注射液澄明度越高,臨床副作用越小。換句話說,越像生理鹽水越安全……

乍一看,中醫注射液的「改良」是瞎折騰。但從藥理學角度看,這是用生產線的過濾提純,替代人體的胃腸肝腎等臟器的過濾吸收。而中藥注射液在前三十年的主要問題恰恰是下面兩點:

A. 不清楚藥物有效成分

B. 生產環節純化程度不足

中醫注射液又要強調提純,又企圖搞清楚有效成分來定義「純度」,無意中解決了傳統中藥的兩大副作用。更重要的是,中藥注射液果斷拋棄了神秘主義色彩的「炮製理論」,最大限度地發掘了中藥的優點。經過改良的中藥注射液是最接近現代化學、生物葯的中藥。

上市中藥企業、昆明龍津葯業,在2018年財報中寫道:

本公司主導產品龍津?注射用燈盞花素是燈盞花乙素的單體成分製劑,其純度超過 98%,完全能夠按照化學葯標準來衡量,是國內一直探討的中西醫結合方法及理論的典型案例。作為中藥注射劑,龍津?注射用燈盞花素不僅符合中醫中藥理論,還可以用現代西醫理論來解釋其良好的臨床療效和很低的不良反應率。

上市葯企誇耀自己的技術,尚且要標榜現代化,中藥注射液的支持者(或反對者)最好不要過度強調它的「傳統」。

3

越靠譜,越挨罵

步長製藥「留學門」事件發酵後,中藥注射劑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在此馬前卒工作室不再重複批判內容。

但筆者統計了國內醫藥市場有許可批號的967種中藥注射液,發現實際情況與輿論想像有出入。967種注射液貌似很多,但扣除重名只有132種,生產企業223家:

當前上市中藥注射液名稱列表

上市中藥注射液生產企業列表

這意味著大部分中藥注射液都由多廠家共同生產。進一步統計可以發現,A股上市中藥企業只在其中佔據一小部分:

中藥注射劑中品種數前20名統計

中藥注射劑生產品種數前12名廠家(紅字為A股上市葯企,藍字為港股)

上市葯企有足夠的資金改造升級生產線,必然是中藥市場的良心代表。這一點從「相對安全」的中藥飲片市場質檢狀況,也能得到佐證。

從2011年食葯監局推行新版GMP標準,到2016年第76期《藥品GMP認證審查公告》頒布,全國藥品生產企業7179家中,有1795家未通過認證,其中中藥飲片企業約500家(中藥飲片企業總計不到900家)。

也就是說,過半中藥飲片企業的生產質量不合格,主要原因是沒有資金對生產線改造升級。醫藥戰略規劃專家史立臣說:

不同於化學葯和中成藥製劑,中藥飲片企業一般要生產上百個品種,批號多、每批次生產量小,少說也需要2~3條生產線。按每條生產線400萬元的成本計算,3條生產線就要投入1200萬元。而事實上,國內中藥飲片企業的「塊頭」普遍偏小,年銷售額過億的企業僅佔約30%,不足5000萬元的中小企業則佔有相當大的比例。

如此看來,中藥注射液——尤其是上市公司的中藥注射液不良反應多,恰恰是因為更多的中藥根本未公布臨床統計資料。上市中藥企業沒良心,而更多的中藥企業完全不公布數據。

進一步梳理中藥板塊69家上市葯企年報中提及的注射藥物,可以發現絕大部分中藥注射劑生產廠家同時也在生產化學、生物葯注射劑。而且化、生葯才是注射劑生產、研發的核心。畢竟化學葯注射液的生產標準有明確標準:

A股中藥板塊69家上市葯企的注射劑統計概況

總而言之,在經過幾十年的殘酷淘汰後,如果我們忽略大規模實驗產生的巨大代價,中藥注射液已經「改良」得相當不錯,最起碼和大多數中藥相比,它不是用「君臣佐使」之類的模糊套話來形容藥效,而是能明確給出有效成分的化學描述。

至於反覆萃取提純以符合注射要求,更是比大鍋熬煮中藥不知安全了多少倍。所以馬前卒工作室認為中藥注射液是中醫界最靠譜的治療手段。

但另一方面,幾十家媒體用來圍攻中藥注射液的數據也沒錯——中藥注射液就是要比其他注射液引發更多不良反應,導致更多患者死亡。這說明什麼?

說明基於經驗和想像的草藥醫學已經被發掘到了盡頭,即便徹底「廢醫存葯」,即便連熬煮方式都丟掉了,改為工業化提純萃取;中藥依然難以符合21世紀的人道主義標準,每年製造不可忽視的額外死亡。

中醫該謝幕了,如同南方省份為了防治血吸蟲強製淘汰耕牛,幾千年歷史並不是保留落後事物的充分理由。

補充:

當然,任何事物的衰落都會引發傷感,進而引發敵意和陰謀論。面對發源於西方的現代醫學逐步取代傳統中藥的事實,我很理解一部分網民用「文明衝突」和「西方陰謀」來解釋當下的事實。

然而,事實是現代醫學並未「刻意」排擠中醫草藥。人家明明是先消滅了西方草藥玄學,然後才擠佔中醫市場的;如同洋槍洋炮先打垮了西歐封建騎士,然後才來對付中國功夫。

如果中醫支持者堅決不服氣,一定要搞神秘主義,一定要保留比中藥注射液更害人的其他「傳統中醫」……倒也不是沒有辦法,比如說廢除現代醫學的藥理和標準,用中醫理論來指導所有醫生開方。這樣至少可以把所有醫生拉回同一起跑線。

下面是廣西中醫學院的《中藥新家族——化學中藥》摘錄,在文末聊作參考:

不知各位讀者是否希望碰上這種醫生。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