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連續十幾年roe增長10%,股價就會漲嗎?

這幾天有朋友問我:現金流是錢貨兩訖,相對較難造假,所以很多投資人都更看重現金流,像巴菲特就是用“現金流貼現法”完成了不少經典投資案例。

那麽,是不是可以代表,一個公司現金流長期為正,股價就會上漲呢?

我想了一下,一個公司的現金流長期為正當然是好事,這甚至是絕大部分價值投資者最向往的指標。但是,裡面仍然有坑, 這種坑偽裝得富麗堂皇,坑殺了不少長期投資者。

我先來講一個故事,故事的主角是目前市值將近兆,僅次於蘋果、亞馬遜,全球上市公司排名第三的公司——微軟。

2000年到2013年,史蒂夫·鮑爾默擔任比爾·蓋茨之後的,微軟第二任CEO。鮑爾默非常有激情,帶領微軟一路狂奔,每年都有10%以上的業績增長。在2003年,微軟账面現金甚至高達600億美元!鮑爾默接任CEO時微軟的淨利潤為78億美元,而公司2013財年的淨利潤為218億美元,簡直是印鈔機。

單獨從財報來看,幾乎就是價投最喜愛的數據。

但是,股價就是不漲。

鮑爾默上任時股價為50多美元,在他長官的這13年裡,股價先是下跌到30美元,然後就一蹶不振。

這時,谷歌崛起了,蘋果重新崛起了。但微軟一直在原地踏步,一踏就是13年。13年,整個市場甚至微軟內部員工,對鮑爾默都失去了耐心。

聽微軟前總監劉潤老師說,2013年3月,鮑爾默到北京辦公室開會,當時他在現場。一個新加坡的同事走到話筒前問:請問鮑爾默,你打算什麽時候離開微軟?

2013年8月,鮑爾默宣布:我決定在接下來12個月內離開微軟。第二天,微軟股價大漲8%,市值增加了將近200億美元。什麽概念?微軟當時買諾基亞才花了72億美元,他的1封離職郵件,差不多可以買3個諾基亞。

股價不漲,代表股民不認可你的未來。無論是擁有超過十年ROE10%的增長,還是擁有巨大的現金儲備,股價照樣低迷。

2014年2月,微軟宣布了新任CEO人選:薩提亞·納德拉。在就任演講中,他說:“我將在一個星期內,發布一款新產品”。這款產品就是:Office for iPad。

這意味著什麽?

如果iPad上能用Office,那我只要iPad配個鍵盤,就可以不帶PC出門了。

這意味著,每賣一套Office for iPad,可能就有一套Windows賣不出去了。這意味著微軟從戰略上放棄了Windows的唯一核心地位。

這次微軟的股價會漲還是跌?

第二天,微軟股價暴漲到近14年來的最高點。說明所有股民,早就盼望著微軟放棄你曾經最重要的產品——Windows的唯一核心地位了,不要把過去的成功,當成自己的絆腳石。

有一次做演講,納德拉居然當著所有觀眾從口袋裡掏出了一部iPhone!現場一片嘩然。納德拉說,我手上這不是iPhone,我更喜歡把他稱之為iPhone Pro,裡面裝的很多都是微軟的應用,我們用微軟的軟體,武裝了iPhone。現場的嘩然,變成了陣陣掌聲。

然後納德拉關閉了諾基亞北京研究院,正式向雲計算轉型。大量的現金開始流出,但是這代表一個新的時代正在開始,股價開始大漲。

到今天為止,微軟70%的收入來自雲計算,股價也漲到超過110美元,把微軟市值推到將近9000億,超過了當年的輝煌。

我自己算是一個長期投資者,這件事某種程度顛覆了我的認知。連續十三年roe超過10%,現金不斷流進,股價卻越來越低迷。當轉型時現金大量流出,股價反而暴漲。

我覺得這應該成為價投防坑的經典案例。那應該怎樣避免這種情況呢?

我個人的觀點是:

1,看行業。如果是快速迭代的行業,比如科技行業。現金太多有可能不是好事。股民會覺得你有大把現金趴在账上,卻不知道投資什麽,說明你這家公司失去了增長的動力。但是像茅台、可樂這類公司,我們大概可以肯定十年後仍然不會被淘汰,這種公司當然是現金越多越好。

2,看時代趨勢。這一點會比較難,但是某種程度還是可以後知後覺地感受到某個公司在時代的車輪下,跟不上節奏了。比如跟不上移動互聯網趨勢的公司,大多都已輝煌不再了。投資就是投未來預期,一旦未來悲觀,股價也就上漲乏力。

像彼得林奇所說的:投資即是科學,也是藝術。沒有一種方法能適用所有的行業,所以不斷擴展新的認知很重要,能堅守自己的能力圈更重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