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商代古國豳國:周部族的發祥地,曾是商代最富裕的國家

古豳(bīn)國,實際上就是周部族的前身。我們都知道,周朝的先祖是古公亶父,周文王的祖父,武王定天下後追諡他為“周太王”。但古公亶父的先祖又來自哪裡呢?就是周部族最早的發祥地——古豳國。《詩經》十五國風之一的“豳風”,就是指這個古豳國,其中收錄詩歌七篇,描繪了古豳國的遠古風貌,風土人情,山川地理,還原了當時古豳國族人一年四季的生活場景。提起古豳國,不得不提一個叫“不窋”的人。

據《史記·周本紀》記載:“後稷卒,子不窋立。不窋末年,夏後氏政衰,去稷不務,不窋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間。”史馬遷說,不窋(zhú)是後稷的兒子,後稷死後,不窋繼承後稷的官職,但由於夏王朝衰弱,不窋的官職被取消,不窋只好帶領族人遷居到戎狄之間,據說在今甘肅慶城縣一帶。到了第三代公劉即位時,其部族已經發展成一定的規模了,隨著族人的增多,土地就不夠使用,公劉是個勤勞務實有智慧的人,帶領族人開陌拓荒,擴大生產,發展農業,開疆拓域。

司馬遷是這麽說的:“務耕種,行地宜,自漆、沮度渭,取材用,行者有資,居者有畜積,民賴其慶。”意思是公劉力抓農業生產,巡察土地,研究土質,針對土質選擇農事種植,以提高收成。從漆水、沮水,渡過渭水,伐取木材以供使用,使出門的人有行資,居家的人有積畜,族人的生活條件蒸蒸日上,普天同歡。公劉創造的奇跡感染了周邊許多部族,紛紛前來歸附,使“周道之興自此始”。古豳國也正式在這個時候立國,國都就建在今甘肅寧縣境內。古豳國當時的疆域包括今天的甘肅寧縣、正寧、合水、鎮原及陝西彬縣一帶範圍。

關於“豳”的由來,從“豳”的甲骨文可以看出“豳”是兩個“豕”(shǐ)組成的,“豕”是指野豬,下面一個“山”,取“山上多有野豬”之意。很顯然,豳地因多有野豬而得名,後發展成邑,築城立國。公劉是豳國的開創始祖,後人為了紀念他,寫詩謳歌,《詩經·公劉》就是一首對他歌功頌德的詩,全詩從頭至尾描述了公劉帶領族人初到豳地,打造家園,發展產業,築邑建國,拓墾土田,走上致富強國路線的全過程。

太平盛世的背後往往也潛伏著無盡的黑暗與野蠻,隨著古豳國不斷壯大,人民生活越來越富裕,卻被周邊的戎狄部族打破了寧靜。戎狄看得眼紅,開始神出鬼沒騷擾古豳國的百姓,起初倒還只是偷襲,後來發展到明目張膽的搶擄。這個時候豳國已傳到了古公亶父這一代,古公亶父頗有乃祖之風,是個德高望重的長者。他覺得豳國富足,對貧窮落後的戎狄部族實施仁義,主動施捨給他們財物。但他的德行不但沒有製止戎狄的收手,而且變本加厲,越來越猖狂。忍無可忍的族人們決定與戎狄決一死戰,但遭到古公亶父的拒絕。

《史記·周本紀》記載:“有民立君,將以利之。民欲以我故戰,殺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為。”古公亶父說:“百姓擁戴我為君,是因為大家相信我能為你們去謀利,今天大家為了我要去跟戎狄作戰,我作為君主卻讓你們替我去流血犧牲,我不能這樣做。”於是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他決定放棄這裡的一切,遠避戎狄。“乃與私屬遂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於岐下。豳人舉國扶老攜弱,盡複歸古公於岐下。”他帶領族人渡過漆水、沮水,越過梁山,到達岐山腳下。豳人扶老攜幼,跟著古公亶父在此扎根,重建家園。

可以說,古公亶父的南遷結束了古豳國時代,正式開啟了周部族的諸侯大業,是一代舉足輕重的承上啟下的過渡者。古豳國族人南遷後,豳國故地便成了戎狄部族的地盤。今天的寧縣境內有“九龍川”,據說就是因為古豳國從公劉到古公亶父前一代等九位豳國國君葬在此地而得名。

文/堰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