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帶貨帶到納斯達克,誰才是網紅“第一人”

據IPO早知道消息,中國網紅電商公司如涵控股日前正式向美國SEC遞交了招股書,計劃於3月25日開始簿記,擬募資2億美元,花旗和瑞銀是本次發行的聯席承銷商。

來源 |本文由IPO早知道(ID:ipozaozhidao)整理撰寫,文中觀點僅供參考

編輯 | C叔

排版 | C叔

如涵脫胎於一家名叫“莉貝琳”的女裝店鋪,是由80後溫州商人馮敏於2011年創辦,在“莉貝琳”業績增速緩慢,發展出現瓶頸時,2014年馮敏決定與網紅張大奕合作,轉型做網紅經濟,之後其店鋪銷量再次快速增長。

得益於網紅帶來的紅利,馮敏決定專門做網紅孵化公司,並於2015年將公司改名為如涵控股,至此如涵旗下擁有大批知名網紅。至2018年12月31日,如涵共簽約113名網紅,其中包括三名頂級KOL和七名成熟的KOL,共有91個自有網店,1.484億粉絲。這群粉絲中,超過80%是千禧一代,78%以上是女性、時尚追求者和經常網購的人。

如涵做的生意,本質上就是一個為網紅提供孵化和產品管理的技術服務型公司,即,如涵負責網紅IP的打造和維護,幫助網紅對接生產端的代工廠並提供運營服務。

而這些業務會交由如涵旗下的孫公司來做。公開資料顯示,杭州如涵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主要從事設計、製作、發布、代理各類廣告,經營演出及經紀業務;杭州如涵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將主要從事供應鏈管理及相關配套裝務;如涵香港有限公司則是從事跨境電商業務的主體,將通過整合全球優質的供應商,為公司開展跨境電商業務提供支持。

打造網紅成本高昂,轉型之路不好走

網紅經濟作為新經濟中誕生的一個全新經濟角色,展現了互聯網在供需兩端形成的裂變效應,它在製造商、設計者、銷售者、消費者和服務者之間產生了全新的連接。

成立至今,如涵控股已經進行了多輪融資。2014年獲得軟銀、賽富的A輪融資;2015年獲得君聯、昆侖萬維等數千萬B輪融資;2016年獲得了阿里巴巴3億元C輪融資。掛牌新三板後,於2016年11月定增發行股票融資,獲得了阿里、金石投資、君聯投資等機構認購,彼時估值達到31億元,半年估值暴漲近15倍。

根據招股書,在IPO前,CEO馮敏持股為29.27%,為公司最大股東;張大奕持有15.00%股權,為第二大股東;董事兼總經理孫雷持股為14.59%;董事沈超持股為6.67%。而賽富與阿里均持有8.56%股權,君聯資本持有8.54%股權。

有了第一股,網紅們眼看著已經蓄勢待發了。但網紅們的納斯達克之旅似乎並不好走,從如涵控股的招股書可以發現一個很明顯的“特徵”,即高營收,低利潤。

2017財年和2018財年,如涵總營收分別為5.78億元和9.48億元,毛利分別為2.12億元和3.04億元,淨虧損分別為4013.7萬元和8995萬元。

2018年4月1日到12月31日,如涵總營收8.56億元,同比增長13.99%;毛利2.86億元,同比增長9.5%;淨虧損5750萬元,同比增長高達120.04%。

網紅電商確實如人們通常所說的一樣省去了從淘寶、京東等平台購買流量的成本,但是為了打造網紅、維持網紅的知名度和熱度需要花費一筆不菲的網紅維護費,其實就是變相的流量購買費用。如涵控股2017年和2018年的銷售、市場費和廣告費用基本超過了38%,也就是說超過三分之一的支出用在了網紅的孵化和維護上。

在招股書裡,虧損也已經被列為了主要風險之一。IPO之後,轉虧為盈就是擺在如涵面前的第一要務。

根據招股書,如涵的收入主要由兩大部分構成:銷售收入和服務收入。

2017年,如涵推出平台模式,為品牌和其他商家提供網紅的銷售和廣告服務。在這種模式下,如涵的網紅不僅為直營網店服務,還可以為第三方商家提供服務,從而收取服務費。過去兩個財年,如涵與501個品牌和第三方店鋪達成合作,成交總額分別是12億,20億,2019財年的前9個月達到22億人民幣。

這種服務模式顯然要比自己銷售賺錢的多。過去三年,如涵產品銷售的毛利率平均值為33%,第三方服務的毛利率平均值為51%,盈利空間非常大。

但轉型效果現在看來並不是很明顯,服務收入的佔比依舊較低。2017財年和2018財年,服務收入在如涵營收中佔比分別為0.9%和3.7%。2018年4月1日到12月31日,佔比擴至11.7%,雖然有所增長,但依舊很少。

網紅經濟的紅利猶在

自從2016年以張大奕、papi醬為代表的網紅電商得到井噴式發展後到今日,我們仍舊可以看到,一度火爆的網紅經濟並沒有減退之意。

網紅效應在如今的電商生態中已經擁有了足夠的發言權,網紅孵化公司在國內早已成了投資人眼裡的香餑餑。

根據微博與艾瑞谘詢聯合發布的《2018中國網紅經濟發展洞察報告》,2018年網紅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紅人數量及粉絲規模不斷提升,在微博平台上,網紅粉絲規模接近6億。

網紅涉及的領域也日漸增多,內容形式的多樣化帶來了更強的變現能力。過去一年,網紅電商、廣告、直播打賞、付費服務以及演藝代言培訓等變現手段,都取得了可觀的增長。

與此同時,在專業化運營支撐下,網絡紅人多平台運營也成為普遍現象。截至2018年6月,60%以上的網絡紅人同時在6個以上網絡平台運營账號,運營平台在2個以下的網絡紅人不到10%。

根據CAGR的數據,從2017年到2022年,未來中國網紅經濟的市場仍然會有41.8%的增長,網紅孵化公司的市場規模也會有38.9%的增長,達到2009億的規模,市場前景巨大。

由此可以看到,網紅產業已經逐漸形成自己的生態。不管是直播,還是微博,或者是淘寶電商,裡面的紅利都是存在的,作為頭部企業的如涵顯然能遇到的機遇也會更多。

如涵還能複製多少張大奕?

招股書中,暴露出了如涵的一大問題,即如涵對頂級KOL的依賴非常強烈。

從目前情況看,張大奕仍然是如涵控股最“吸金”的頭部網紅。張大奕一場兩個小時的直播,可以為她的淘寶店帶來近2000萬的成交額,2018年雙十一她的店鋪整體銷售額28分鐘內破億。

根據招股書,張大奕在2017財年、2018財年和2019財年前三季度分別佔據了如涵GMV的49.6%、51.0%和44.9%,在2017財年和2018財年以及2019財年前三季度分別佔據了收入的50.8%、52.4%和53.5%。張大奕一個網紅,頂起了如涵這家公司的半邊天。

但要想真正讓資本市場買單,一個張大奕怕是遠遠不夠,網紅的流量瓶頸是如涵當下急需考慮的問題。

在招股書中,如涵還表示,募集資金的40%用來網紅孵化,30%的資金將用於投資科技和大數據公司。如涵把寶壓在AI技術和大數據上,想要借助技術的手段提升運營效率。

雖然需要大量投入,但也許會為如涵控股帶來新的增長點。

赴美之行,如涵起了個頭。雖然網紅經濟的紅利還在,不過顯然,在這條納斯達克IPO的路上,“網紅”們還需繼續努力。

本文由公眾號IPO早知道(ID:ipozaozhidao)整理撰寫,如需轉載請聯繫C叔

加入【IPO早知道用戶交流群】

參與資本市場討論

獲取第一手價值訊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