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開封:水底疊了六座城池,因水而生因水而滅

文/劉力田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終於來到了開封這座傳說中的古城,漫步在開封街頭,更多是一種愜意。的確,有人說從鄭州坐火車一到開封就像到了縣城,從顯赫的東京夢華一路蛻變到河南省最為落後的幾個地級市,開封經歷了斷崖似的滑坡。

但是開封同樣很適合旅遊,人很少,不擁擠,清明上河園和龍亭雖然是仿古建築,但是很乾淨,開封給人一種很溫暖的小城的感覺,這給初到北方面對人浪而畏懼的人心理平和了許多。

雖然提到開封,很多人想到的是包龍圖打坐開封府,是魯智深倒拔垂楊柳,似乎是一位文武全才的漢子,但相信在很多人的眼中,開封更像是一位水邊的女子,多少人曾愛慕她年輕的容顏,如今時過境遷、幾番輪回,依然有自己的魅力。

易中天在《城市和人》一文中說過:“城市和人一樣,也是有“人格”或“性格”甚至“性別”的。中國北方的城市大抵是“男性”的,不是“漢子”,便是“大哥”。

南方的城市則多半是“女性”的。南北之分決定了男女之別,北方的粗獷和南方的靈秀,造就了兩地城市不同的風貌。但水邊的城市也多半美麗。俗雲:“嬌不嬌,看吊橋;美不美,看秀水。”近水之人,往往更有愛美之心。

如果這麽說的話,開封雖然在北方,卻有著水的靈氣,開封的歷史同樣離不開水,因水而生因水而滅,十世輪回,豈非命耶?

魏國都大梁,汴梁初長成

事情要從1981年說起,那時剛剛開始改革開放,窮得不行。這年春天,河南省中部的小城開封市準備在龍亭大殿前的潘湖中間修築一座湖心島,就抽幹了潘湖裡的水,開始清理湖底清淤。

哪知道一個挖土機在作業的時候,意外挖出了很多殘碎的磚瓦塊,這下驚動了考古隊,他們開始對潘湖進行考古,意外發現了潘湖底的秘密。

起初人們以為,下面就是北宋的開封皇宮,後來發現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明代文物,這才斷定這應該是明代周王府的王宮,而該王宮下面同樣是北宋皇宮的遺址,城堆城,城摞城,一層一層堆疊,居然有六七座之多。

於是,“開封城,城摞城,城下埋著六座城”,這句話經過報紙報導,迅速傳開了。人們在龍亭前的湖泊挖掘出來的開封地下城顯示,在開封,這座河南不起眼的小城地下3—12米處,居然上下疊羅漢似的摞著6座城池,依次是魏大梁城、唐汴州城、北宋東京城、金汴京城、明開封城和清開封城。

這一切雖然是奇跡,卻也是苦難,因為歷次黃河決堤達1500次,較大的改道有26次,歷代湮沒了開封城的歷史和繁華,開封從東京汴梁變成了現在的小城開封,完全是因為水患的緣故。

今天開封城北10余裡,距離市內20分鐘車程的黃河河底,居然比開封城市地面高出了13米,形成了懸河奇觀,滾滾黃河從開封頭上橫空飛躍而去,真應驗了李白那首“黃河之水天上來”了,下面我們通過奇特的城摞城,回顧開封的歷史長河。

開封的古文明非常繁華,河南地處中原,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更是黃河文明的發源地,新石器時代,海岱地區的嶽石文化擴散到開封,先商文化在開封也有遺存,甚至有說夏朝的國都也曾經在開封,當然這個無從考證了。

在漫長的殷商和西周時期,長達1000年的歲月中,開封一直湮沒無聞,旁邊的洛(洛陽)、殷(安陽)、鄭(新鄭)風頭遠遠蓋過開封,甚至春秋時期,鄭莊公建築的啟封城,也僅僅把開封作為鄭國東大門的軍事重鎮。直到戰國時代,開封終於迎來了屬於自己的輝煌歲月。

戰國時代以三家分晉開始,韓趙魏三家諸侯瓜分了晉國,其中分到最大國土的就是魏國,魏國也是戰國時期最早的霸主,西取秦國河西之地,東敗齊國,可謂不可一世,魏國當時的國都在山西安邑,土地貧瘠,而且經常發水患,而且靠近秦國,魏惠王遂動了遷都念頭。

很多人說,魏惠王之所以遷都是因為畏懼秦國的強大,但魏國遷都的時間有多種說法,有一種說法遷都的時候商鞅變法還未開始,魏國之所以遷都完全是想擺脫土地貧瘠的晉西南,到土地肥沃的東部地區,以圖霸業。

魏惠王考察了魏國多個地方,最後選定了開封城,因為地理上來說,這塊地方沃野千里,物產豐富,方便和齊國等經濟發達國家的聯繫。在軍事上來說,雖然這地方也無險可守,但是地處中原,方便四面出擊搶佔地盤,居中原而覬覦天下。

因此,魏惠王遷都開封城,在那兒修築了“大梁”城,大梁成了開封最早的知名名字,甚至魏國也因此也被稱為梁國,魏惠王也被稱為梁惠王,比如《孟子》中著名的篇章,提出天時地利人和的《孟子見梁惠王》。

歷史就是這麽可笑,梁惠王遷都大梁本來是為了爭霸,確實遷都後不久,梁惠王就在大梁附近的逢澤舉行了會盟稱霸。但魏國卻因此開始迅速衰敗。

秦國商鞅變法之後,奪回了河西之地,還猛攻魏國的河東之地,最後把舊都安邑也給搶走了。在東邊,齊國用軍事家孫臏在著名的桂陵之戰中擊敗了魏國,魏國從此一蹶不振,從戰國霸主變成了戰國魚腩,一直被西方秦國、東方齊國、南方楚國、北方趙國四大國輪毆,可謂慘不忍睹,甚至秦國戰神白起的伊闋之戰和華陽之戰主要都是殺的魏國人,成功用魏國人刷了數據。

因此,魏國的衰落從遷都大梁開始,聯想到後面的東京汴梁引發了“靖康之恥”,大梁在人們心目中等同於王氣不佳的南京,和西安、洛陽比差遠了。但平心而論,魏國地處四戰之地,可以小霸,但難成大霸主,魏國的衰落也有體制原因,定都大梁也並不是唯一的原因。

更何況,魏國定都大梁後,重心向東,後來又利用五國伐齊奪取了宋國故地,擁有豐富的物產,成了戰國後期最富裕的國家,無數的名人來到大梁城生活,如孟子、惠施、商鞅、蘇秦、張儀、信陵君等,可惜由於魏國人才機制不夠開放,商鞅和張儀都去了秦國,成就了秦國霸業,蘇秦當了燕國間諜,成功削弱齊國,但魏國卻越來越衰落。

到了戰國後期,堂堂魏國成了戰國七雄中面積第二小的國家,僅比韓國大點,只剩下了大梁城附近的土地,令人唏噓。幸而有信陵君給大梁城最後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戰國後期,天下列強以秦國和趙國最為強大,雙方在長平爆發決戰,殺神白起大獲全勝,將40萬趙軍坑殺,隨後秦軍攻打邯鄲,使邯鄲陷入極度危機,趙王向魏國求救,懦弱的魏王隻敢派軍隊駐扎在鄴城觀望。關鍵時刻,信陵君盜竊兵符,與楚軍合兵救趙,大敗秦軍,解了趙國之圍。

信陵君經過此次竊符救趙,威望大增,成為東方六國的領袖,還曾經率領六國聯軍攻打秦國函谷關,秦國嚇得十幾年了不敢外出。

然而,秦國統一天下的趨勢終究是不能改變的,信陵君死後,秦國最終還是滅掉了六國,至於魏國,秦軍挖開了黃河,第一次用水淹大梁城,成功攻破城池,滅掉了魏國。

然而,反秦的思想一直在大梁城存在,根據《史記》記載,有兩個人年輕時就喜歡去大梁城玩,聽了很多信陵君的故事,崇拜信陵君,這兩個人,一個是後來攻入長安的劉邦,一個是大梁人、趙王張耳,他們都是反秦的主力。

魏國在大梁城進行了很多建設,比如修築了堅固的大梁城池,魏惠王還在大梁附近開鑿運河,那就是著名的鴻溝,“楚漢之爭”時期對峙的楚河、漢界就在那兒。魏國國都商業繁華,和天下各國都有貿易。然而,這一切隨著魏國的滅亡不複存在。

在秦漢時期,開封因為避諱漢景帝劉啟的諱,正式從“啟封”改稱“開封”,但是繁華不再,開封成了一個縣城,司馬遷訪問開封時,用“大梁之墟”形容開封的荒涼。

漢朝時期分封在梁地的梁國國王劉武、著名的抵禦七國之亂的英武之君,也沒有定都在開封,而是選擇了商丘。後來三國時期的阮籍還去過開封,看到滿目荒涼的開封、早已乾涸的鴻溝,發出了“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的感慨,他哪裡體會得到開封曾經的繁華呢。開封就像一個初長成的少女,卻在最好的花季年華殞命了。

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600年的時間裡,和旁邊的洛陽和鄴城相比,開封就是一個荒涼的廢墟。

直到一個人的到來。

隋煬帝。

隋唐汴州城,因運河而興

隋朝時期,為了溝通分裂數百年的南北方,隋煬帝開始開鑿運河,關於開鑿運河這其中的種種是非,不再贅述,隋煬帝也因為濫用民力受到了報應,隋朝滅亡了。但不得不說,隋煬帝復活了開封,因為運河。

隋朝運河和元朝時期的京杭大運河最大的不同在於向西有一個“之”字型的拐角,這是通往洛陽城的運河,也就是著名的“通濟渠”,而開封正好處在泗水和黃河之間。遠古時期,開封一帶曾經有河流,名叫汴河,後來乾涸了,開封一直是一座沒有水的內陸城市(當時黃河並不經過開封)。

因為隋朝運河的開通,運河讓開封有了河水,開封經濟終於開始復甦和繁榮,後人把經過開封的通濟渠也稱為“汴河”,其實,這個汴河根本是一個人工開鑿出來的運河!

直到唐朝,隋煬帝開鑿的運河還在用,唐朝人感念隋朝運河帶來的便利,把開封汴河旁的堤壩就稱為“隋堤”。晚唐詩人皮日休看著濤濤的汴河和兩岸的柳樹,寫下了著名的詩篇《汴河懷古》。

萬艘龍舸綠絲間,載到揚州盡不還。

應是天教開汴水,一千余裡地無山。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雖然對隋煬帝誇獎得有點誇張,但是大運河對於開封而言確實是大有裨益。因為運河,開封得以和洛陽、長安溝通,還可以向東,和江淮等地溝通。

在晚唐五代時期,經濟重心南移,江南地區成為最為富裕的地區,有運河可以溝通東南的開封,一下子富甲天下,唐朝的汴州城十分繁華,後來晚唐節度使朱溫就定都在此,並成為五代十國第一個王朝“後梁”的首都,可以說,後梁朝代名就來自於大梁城——開封汴州。

後來起自山西的李存勖滅掉了梁朝,定都洛陽,國號仍然是唐,史稱“後唐”,但後唐很快滅亡了。後面的後晉、後漢和後周都定都在汴州,汴州成為五代十國絕對的政治中心。

人口的爆炸性增長使得汴州已經不堪重負,居住條件惡劣不堪,是啊,汴州本來只是一個州府,根本不足以充當國都,擴建汴州城迫在眉睫,汴州終於迎來了它的建築者——柴榮。

後周世宗柴榮,是後周建立者郭威的外甥,皇位能傳給外甥,實屬罕見,雖然郭威的兒子全部被殺害是最重要的原因,但也足見柴榮的優秀。

柴榮當上皇帝後,面對的是一個紛紛亂亂的天下,柴榮即位後,北有漢國和契丹的威脅,南有十國的紛擾,更重要的是內政一團糟,面對這樣一個國家,柴榮準備進行大動作,他說:“朕當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

柴榮很快發現自己的改革進行不下去,缺錢缺人,於是,他效仿魏太武帝、北周武帝“滅佛”,進行宗教迫害,利用滅佛後奪取的勞動力迅速整頓軍隊,擊敗了北漢和南唐,也搶到了豐富的錢財擴建汴州城。當然,柴榮的滅佛沒有像前兩次那樣殺害僧人,其性質也就前兩次那樣惡劣。

在開封,許多人都知道“跑馬圈城”的傳說,傳說柴榮要擴建汴州城,讓趙匡胤騎馬飛奔,直到馬力傾盡跑出50裡,再也爬不動了,柴榮就以馬跑的範圍擴建城池,修建了氣勢巨集偉的汴京城。

柴榮擴建的汴京城,非常廣大,分外城、內城和皇城,城牆高大敦厚,建築規整有序,為無險可守的開封城築起了層層軍事防線。

同時,隋煬帝的運河也出現了淤積,柴榮命人治理運河,堵塞黃河決口,修固黃河河堤,恢復以開封為中心的水路交通網,史書稱“導河流達於淮,於是江淮舟楫始通”,東南的糧食可以運送到汴京來,使得汴京成為當時全國規模最大、設施最完備、經濟最繁榮的城市,從而決定了北宋定都於此。

可以說,北宋的東京夢華其實是建立在柴榮建造的基礎上的,柴榮是東京汴梁城的建造者,而上天也沒有給柴榮三十年,十年後他就去世了。

但是汴京城留下來了。

這才有了東京夢華。

北宋汴京城,東京夢華錄

關於宋朝,大家都知道它經濟的富庶和繁華,那麽身為北宋的都城汴梁,自然不亞於現在的日本東京,當然是遍地黃金了。

更何況,關於汴梁,還有一本書《東京夢華錄》,北宋孟元老寫的,懷疑這個名字不是他的本名,只是面對“靖康之恥”,一個遺老在南宋追憶曾經的東京繁華,順便說說風土人情,這本書和《清明上河圖》一樣,成了國人對於北宋的全部幻想。

但是很多人都只是聽說過這個名字,真正讀過這本書的人恐怕不多,當時汴梁的繁華可以從人口看出來,比如登記在冊的就有45萬人,這還不算達官貴人的大量隱戶,根據估算,汴梁大約有120萬-150人生活,在當時世界上應該是人口最多的城市了。

關於汴梁,論述的人太多,但我覺得,引用生活在汴梁的孟元老寫的書,才是第一手資料。

開篇孟元老描述了東京汴梁繁華的外城,東京汴梁氣派,首先體現在規模巨大上,文中寫道:

東都外城,方圓四十餘裡。城壕曰護龍河,闊十餘丈,濠之內外,皆植楊柳,粉牆朱戶,禁人往來。城門皆甕城三層,屈曲開門,唯南薰門、新鄭門、新宋門、封丘門皆直門兩重,蓋此系四正門,皆留禦路故也。

然後描寫了東京汴梁的河道,這在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中也有重要的描繪。

自東門外七裡至西水門外,河上有橋十三,從東水門外七裡曰虹橋,其橋無柱,皆以巨木虛架,飾以丹雘,宛如飛虹,其上下橋亦如之。州橋之北岸禦路,東西兩闕,樓觀對聳;橋之西有方淺船二隻,頭置巨乾鐵槍數條,岸上有鐵索三條,遇夜絞上水面,蓋防遺火舟船矣。

可見當時的汴梁河道上,橋梁眾多,給百姓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

作者寫到北宋禦街的時候,似乎回到了那個繁花似錦的年代:

坊巷禦街,自宣德樓一直南去,約闊二百餘步,兩邊乃禦廊,舊許市人買賣於其間,自政和間官司禁止,各安立黑漆杈子,路心又安朱漆杈子兩行,中心禦道,不得人馬行往,行人皆在廊下朱杈子之外。杈子裡有磚石甃砌禦溝水兩道,宣和間盡植蓮荷,近岸植桃李梨杏,雜花相間,春夏之間,望之如繡。

一句“望之如繡”好想回到了曾經的年少時光。

北宋都城和唐朝都城最大的不同就是商業的發展,唐朝的時候,居民區和商業區是分開的,而北宋已經融合在了一起,這就是“坊市”的融合,孟元老這樣描繪汴梁的夜市:

出朱雀門,直至龍津橋。自州橋南去,當街水飯、爊肉、乾脯。王樓前獾兒、野狐、肉脯、雞。梅家鹿家鵝鴨雞免肚肺鱔魚包子、雞皮、腰腎、雞碎,每個不過十五文。曹家從食。至朱雀門,旋煎羊、白腸、鮓脯、黎凍魚頭、薑豉類子、抹髒、紅絲、批切羊頭、辣腳子、薑辣蘿卜。夏月麻腐雞皮、麻飲細粉、素簽紗糖、冰雪冷元子、水晶皂兒、生淹水木瓜、藥木瓜、雞頭穰沙糖、綠豆,甘草冰雪涼水、荔枝膏、廣芥瓜兒、鹹菜、杏片、梅子薑、萵苣筍、芥辣瓜旋兒、細料餶飿兒、香糖果子、間道糖荔枝、越梅、離刀紫蘇膏、金絲黨梅、香棖元,皆用梅紅匣兒盛貯。冬月盤兔、旋炙豬皮肉、野鴨肉、滴酥水晶鱠、煎夾子、豬髒之類,直至龍津橋須腦子肉止,謂之雜嚼,直至三更。

可以看見,汴梁人的夜市非常豐富,零食裡面,雞雜、魚頭、涼風、荔枝膏、烤豬肉,都有,滿足不同胃口的人,跟今天夜市也差不多。

汴梁人吃飯也是很豐富的,不亞於現在的酒店,孟元老這樣說:

所謂茶飯者,乃百味羹、頭羹、新法鵪子羹、三危羹、二色腰子、蝦蕈、雞蕈、渾炮等羹、旋索粉、玉棋子、群仙羹、假河鈍、白渫齏、貨鱖魚、假元魚、決明兜子、決明湯齏、肉醋托胎襯腸沙魚、兩熟紫蘇魚、假蛤蜊、白肉、夾面子茸割肉、胡餅、湯骨頭、乳炊羊肫、羊鬧廳、羊角、炙腰子、鵝鴨、排蒸荔枝腰子、還元腰子、燒臆子、入爐細項、蓮花鴨、簽酒炙肚肱、虛汁垂絲羊頭、入爐羊羊頭、簽鵝鴨、簽鴨、簽盤兔、炒兔、蔥潑兔、假野狐、金絲肚羹、石肚羹、假炙獐、煎鵪子、生炒肺、炒蛤蜊、炒蟹、炸蟹、洗手蟹之類,逐時旋行索喚,不許一味有闕,或別呼索變。造下酒亦即時供應。又有外來托賣炙雞、燠鴨、羊腳子、點羊頭、脆筋巴子、薑蝦、酒蟹、獐巴、鹿脯、從食蒸作、海鮮時果、旋切萵苣生菜、西京筍。又有小兒子,著白虔布衫,青花手巾,挾白磁缸子,賣辣菜。又有托小盤賣乾果子,乃旋炒銀杏、栗子、河北鵝梨、梨條、梨乾、梨肉、膠棗、棗圈、桃圈、核桃、肉牙棗、海紅嘉慶子、林檎旋烏李、李子旋櫻桃、煎西京雪梨、夫梨、甘棠梨、鳳棲梨、鎮府濁梨、河陰石榴、河陽查子、查條、沙苑榅桲、回馬孛萄、西川乳糖、獅子糖、霜蜂兒、橄欖、溫柑、綿棖金桔、龍眼、荔枝、召白藕、甘蔗、漉梨、林檎乾、枝頭乾、芭蕉乾、人面子、馬覽子、榛子、榧子、蝦具之類。諸般蜜煎香藥、果子罐子、黨梅、柿膏兒、香藥、小元兒、小臘茶、鵬沙元之類。更外賣軟羊諸色包子,豬羊荷包,燒肉干脯,玉板鮮鮓、鮓片醬之類。其余小酒店,亦賣下酒,如煎魚、鴨子、炒雞免、煎燠肉、梅汁、血羹、粉羹之類。每分不過十五錢。諸酒店必有廳院,廊廡掩映,排列小濩子,吊窗花竹,各垂簾幕,命妓歌笑,各得穩便。

這簡直跟現在報菜名差不多了,原來一千多年前的北宋人,吃飯就這麽豐富了,同時期的歐洲人吃得可比這差多了。

當然,繁華的汴梁雖然不像東京那麽熱,娛樂場所也是少不了的,孟元老寫道:

凡京師酒店,門首皆縛彩樓歡門,唯任店入其門,一直主廊約百餘步,南北天井兩廊皆小濩子,向晚燈燭熒煌,上下相照,濃妝妓女數百,聚於主廊面上,以待酒客呼喚,望之宛若神仙。

關於汴梁其他的細節,都可以去書裡找尋,當然,繁華的汴梁也隱藏著腐朽,從宋徽宗流連歌妓李師師開始,最終靖康之變,來自於東北苦寒之地的女真人,長驅直入,用了幾個月就攻破了黃河沿線,直抵東京汴梁,俘虜了徽欽二帝,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靖康之恥”。

夢總是會醒的,東京夢華再美好,也有夢碎的一天。金人的入侵徹底打碎了北宋的美夢,不用說上文的美食了,難民連饅頭都沒得吃了。

這個時候,北宋又出了一系列庸才,宰相杜充為了抵抗金兵,在棄城南逃的時候,扒開了黃河大堤,凶猛的黃河水衝垮了汴梁城,更造成了下遊淮河流域一帶幾十萬平方公里的黃泛區,今豫北、魯西南、皖北和蘇北地區,從此陷入萬劫不複的水患中,史載黃河“或決或塞,遷徙無定”,曾經繁華的淮河流域成為人間地獄,近千萬人無家可歸者淪為難民。

不過,南宋朝廷都沒有責怪棄城逃跑的杜充,反而嘉獎了他,然而杜充最後還是投降了金國。而一系列抗金的將領或被殺害,或被免職,南宋向金稱臣,堂堂宋高宗向北方下跪,南宋演出了中國歷史上最屈辱和不可思議的一幕。

至於汴梁城,則被黃河水湮沒,後來河水退去後,金國還遷都到了汴梁,但是汴梁早已經不複往日繁華,而金國也迅速腐朽,被蒙古打的一路南逃,直到被蒙古和南宋合夥滅掉。

元朝時期,汴梁城幾乎是一片廢墟,元末紅巾軍起義,劉福通還曾經定都汴梁,但是汴梁等於是一座廢墟之城,最終被蒙古軍隊攻陷,韓林兒逃亡,朱元璋趁機溺死了韓林兒,徹底自立。

中國最終來到了更黑暗的時代。

明清汴梁城,平凡的蛻變

元末,朱元璋在消滅了陳友諒和張士誠後,幾乎統一了除巴蜀外的南方,正策劃北伐,在明軍攻佔汴梁後,朱元璋還曾經親臨汴梁,把它作為前線指揮部。最終明軍面對元朝大面積內鬥留下的殘局勢如破竹,在攻佔山東和中原後,直搗黃龍,攻克大都,元朝北逃。

明朝建立之後,朱元璋也曾經想遷都一處有王氣的地方,長安和汴梁都曾經在他考慮範圍之內。然而,在看到汴梁殘破景象後,朱元璋放棄了定都汴梁的念頭,雖然一度以開封為北京,但很快元大都就取代了開封的地位。

不過汴梁和長安畢竟是著名的古都,還是唐宋的舊都,非常重要,朱元璋把這兩座城市分封給了兩個兒子鎮守,同時大修城牆,所謂民間說的“風吹軲轆轉,明朝豬打圈”,就是說的明朝最喜歡修城牆,今天的南京城牆、西安城牆、開封城牆和大同城牆,都是明朝遺留下來的。

朱元璋將開封封給了自己的兒子朱橚,在上面興建了開封府,封號為“周王”,之所以不叫“宋王”,乃是因為宋朝是明朝的前朝,怕兒子萌生想法。

因為黃河決堤、運河被毀,開封永遠不能變回曾經的東京汴梁了,開封失去了光澤,但也完成了平凡的蛻變,變成了河南承宣布政使司的省會。

周王一直以來在中原是比較低調的,後來明朝中葉又分封了福王在洛陽,整個河南省,幾乎全有藩王,這些藩王巧取豪奪,殘民以逞,百姓對他們十分頭疼。

明朝末年,天災人禍,李自成起兵,主要就在河南一帶打仗,在攻克洛陽,把福王放到鍋裡燉了湯後,李自成先後兩次攻打開封城,然而朱元璋時修築的城牆發揮了作用,開封這座不是很大的城市,利用堅固的城牆,居然抵擋住了李自成的軍隊。

當時的周王,名叫朱恭枵,他相比於明朝諸多藩王,智商在線,不吝金銀,散盡金銀珠寶,鼓勵官民守城,李自成好幾次都打不下來,最後,謀士牛金星說:“長困久圍,坐收完城,據以為都,席卷天下”。

這一次,李自成聽取了建議,不再攻城,用大軍把開封城團團圍住,等待城中糧絕,官民開城出降。

最後,圍困了四個月,開封城裡幾乎人吃人,明史記載,周王朱恭枵的一個妃子懷孕了,想吃一個包子,買來一看,居然是一個人的手指頭,這妃子活活被嚇死了,一屍兩命。

最後,周王苦苦等待救援,就是沒有一個人來救他,關鍵時候,開封府有個推官叫黃澍,請大家記住這個名字,這是一個賤人,他出了個餿主意:掘開黃河大壩,可以效仿漢末著名將領關羽水淹七軍,淹死李自成,悲催的是,崇禎皇帝居然同意了。

先不說開封在黃河之下了,問題是關羽淹的是曹軍,現在掘開黃河,淹的是自己啊!但崇禎不管了,他下令掘開黃河,周王也沒辦法,裡應外合,掘開了黃河。

黃河果然向李自成軍隊衝去,明史記載說,淹死了三萬人,李自成遭到重創。然而很快河水衝向開封城,最後,黃河的滔滔河水立馬不受控制,將開封城牆衝垮。在明末的一本筆記,名叫《大梁守城記》,詳細記載了這場人禍:

舉目汪洋,城中之水,幾於城平,所見者,鍾鼓兩樓,群藩殿脊,相國寺頂,周邸子城而已。

也就是說,開封整座城市,除了周王府,全部被淹了!百姓被淹死了幾十萬人。

開封似乎跟黃河杠上了,從戰國時期大梁被淹,到北宋末年汴梁被淹,現在明朝末年,開封城也被淹了,真可謂悲慘!

開封城毀於一旦,全城百姓都被活活淹死了,只剩下了兩萬災民,都躲在周王府,最後跟著周王先躲到洛陽,再躲到安陽去,最後,周王在安陽活活被氣死了。而李自成,看到開封被毀,也撤兵了,去攻打潼關,最後一直打到北京,滅亡了明朝。

然而,開封城還是被毀了,清朝建立之後,終於恢復了穩定,但是開封城已經是一座死城了,《大梁守城記》記載說,“黃沙白草,一望丘墟,滿目蒿蓬,惡臭十裡可聞”,城裡面的泥沙,堆積了一米多高,整個開封府被毀。

最後,到了康熙年間,終於開始修複開封城,然而,很快,三藩之亂爆發了,吳三桂主攻河南湖北一帶,開封繼續變成一座廢墟,修復工程無從談起。

康熙末年,開封終於開始修複,然而,清朝的開封城只有人口10萬,要知道,東京汴梁城人口100萬,明朝開封城人口50萬,到了清朝,開封只有10萬人了,人越來越少,開封的倒退可見一斑。

同時,當時的開封府還包括了周口和鄭州,漸漸地,鄭州越來越發達,雖然直到民國,開封還是省會,但是鄭州的鐵路樞紐位置已經預示了他的省會之位。

苦難的開封還是逃不了黃河,1840年鴉片戰爭,清政府被拉進近代格局,第二年的1841年農歷六月十六日,記載了一次大水災,黃河又決口了,水勢滔天,淹死了幾千人,百姓嚎啕大哭,第二年黃河才被堵上,整個清朝,開封共有水災30多次,都記載在筆記《汴梁水災紀略》中了。

20世紀,開封依然擺脫不了水的冤孽,抗戰中開封距離花園口決堤的鄭州只有80公里,一小時的車程,而且開封在鄭州的東邊,正好在被淹沒的位置,苦難的開封繼續遭遇災難。

今天的開封,只是一座普通的地級市,這裡雖然是古都,卻沒有什麽古代建築,黃河泛濫淹沒了太多的古跡,現在開封幾乎所有建築都是仿古的,後來興建的。

開封有一句民謠:“鐵塔高,鐵塔高,鐵塔不及繁(讀音為Po)塔腰。”鐵塔和繁塔市開封僅存的兩個古代建築,但是今天繁塔只有鐵塔一半高了,因為歷代的摧殘,繁塔幾乎倒塌,只剩下了一個底座,甚至1949年後,繁塔成了一個垃圾場,令人唏噓,今天的開封就和繁塔一樣,只有古代繁華的幾分之一而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