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少年時代》:你是在什麽時候,才發現自己是個平凡人?

今年的賀歲檔大概是有史以來最冷清的賀歲檔,朗讀君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部不用去影院看的好電影——

如果一個孩子從6歲就開始寫日記,不用每天都寫,就算是每個暑假都記錄點,什麽都寫,不管多大的事還是多小的事,寫到18歲那年,隨便拿出來一本看看,一定會有很多感觸,甚至潸然淚下。

《少年時代》的導演林克萊特就用影像的方式替一個男孩的少年時代連續記錄了12年。

是的,你沒看錯,連續記錄了12年。

也就是說,這部電影拍了12年才完成。

導演花了12年,拍了一個男孩從6歲到18歲的成長歷程。

注意了,這是電影,不是紀錄片。

紀錄跟拍一個孩子的成長可能不稀奇。

但《少年時代》並非實拍,而是演繹。

這麽說,你可能還是無法理解這事的牛逼之處。

簡單點說,主角演員埃拉·科爾特蘭開始拍這部片時只有6歲。後來他每年長大一點,就在暑假拍幾天片。如此緩慢累積了12年的素材之後,才拍成了最後完整的一部《少年時代》。

12年,壓縮在了一部不到3小時的電影裡。

時間、家庭、成長這些永恆的人生關鍵詞就像細流一樣,湧進我們的心裡。

形式或許震撼,那故事呢?

反倒平常。

到底有多平常?這麽說吧,他不過是拍出了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都會有的瑣碎小事。

但一點也不會讓人覺得乏味。

在這個所有人都因為病毒惶惶的春節,看這部電影,就仿佛陽光暖進了心間,一不小心被晃了眼,在光影裡恍惚看見所有成長與童年。

小時候的我們,總有很多奇思妙想:

影片開頭是小主角梅森躺在草地上等著媽媽來接他回家,回家的路上他告訴媽媽:“媽媽,我知道那些黃蜂從哪兒來的了,如果你恰好把水抖到空氣裡,它就變成了黃蜂。”

坐在回家的車上,媽媽問梅森為什麽要把做好的作業揉的皺巴巴的塞在背包裡,而不交給老師?為什麽要在老師的卷筆刀裡塞滿石頭?為什麽整天看著窗外?

梅森雖然略帶委屈,但仍然很真誠地回答媽媽每一個問題——

不交作業是因為老師沒有說要交;在老師的卷筆刀裡塞滿石頭是因為他覺得卷筆刀既然可以削筆,那應該也可以削石頭,他想做一個石頭藝術品;也沒有整天看著窗外。

童年大概是一個人一生中最乾淨純粹的時光,那時候唯一的煩惱就是不想做作業,想有足夠多的錢去買糖吃,想快點長大。

慢慢長大的我們,開始懂得這世界上沒有精靈:

小梅森的家庭並不完整,父母離異,母親改嫁,雖然父親還是會有固定的時間來看他,但終歸已經不是一個完整的家了。

後來母親再婚,梅森和姐姐有了另外兩個兄弟姐妹,生活輕鬆且歡樂。

但是繼父開始酗酒,變得專製、不可理喻,甚至家暴。

梅森開始漸漸感受到一些自己改變不了的失落。於是在有一次睡在父親家裡的時候,他問爸爸:“世上根本就沒有魔法這回事是不是?就是精靈什麽的,都是人們編出來的。”

我們長大了,發現這個世界好像和想得有點不一樣:

隨著梅森進入高中,臉上爆起了幾顆青春痘,也有了更多不一樣的想法。他喜歡上了攝影,所以幾乎總是呆在暗房裡擺弄他的照片而不去上課。後來他的老師來到暗室,對他說了這樣一段話,讓人印象深刻:

“我很擔心你,梅森。

你交上來的照片,很棒。

你看待事物的方式很獨特,天賦異稟,但只有天賦也只能讓你在這世間喝杯咖啡而已,這些年,我見過很多有天賦的人,他們之中有多少人能夠在不自律、沒有決心、沒有職業道德的情況下成為專業人士,可以告訴你,我兩個手指頭就能數完了——零。

你也不能,梅森。

這個世界競爭太激烈了,有太多有天賦的人願意努力,還有一大堆的沒有天賦的蠢蛋,但是卻急著超過你。事實上,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正坐在外面的教室裡,你知道他們在做什麽嗎?他們在做作業,做著你該做卻沒有做的事情。你在這兒,為什麽?因為你特別麽,梅森?”

我們都曾在青春時自負過,以為自己跟別人不一樣,努力想要追尋創造自己有別人沒有的東西,以為成功很容易。

但最後,還是不得不和這個世界的規則講和,就像到了高三最後100天的時候班上最不愛學習的學生也知道該看書了。

我們離開家了,我們仍是少年,又不只是少年:

故事的最後,梅森高中畢業,離開家去上大學。

最觸動我的不是梅森離家前和大家的合照,而是他父親在和他視頻聊天時說:

“別人跟我問起你的時候,我都對他們說,梅森啊,他現在很出色。”

我的父親也經常對別人說這樣的話,在父親心裡,我一直是他優秀的女兒。不論經歷多少歲月,孩子永遠都是父母心中最大的驕傲。

梅森的母親問:“你敢相信他們都高中畢業了嗎?”

梅森的父親回答道:“不,我不敢相信。

看到這裡,朗讀君情不自禁地拖住了倒退鍵。

12年的光陰,梅森從一個有著嬰兒肥和塌鼻子的可愛男孩,逐漸長成一位鬍子拉渣、甚至有著父親般滄桑外觀的男人。

從玩遊戲、看動畫片、和姐姐薩曼莎吵架、旁觀媽媽奧利維亞搬家、離婚、考學位,到和爸爸老梅森討論避孕、一個人的旅行、第一份工作、第一個女朋友、第一次離別。

12年,聽起來很漫長,卻不過是眨眼一瞬間。

人生與成長,是一個多麽奇妙的過程,每個人都相似,每個人又都不同。你一回頭,發現別人經歷的很多你也經歷了,而且你還會覺得成長本身那麽平淡,經歷了那麽多好像也沒有什麽。

曾經的無數遺憾、無數失落、無數渴望、無數雀躍,最終經過時間的沉澱,都變成了那些平凡而實在的片段。

影片就是在這樣的簡單與波瀾不驚中去感受時間的流逝,不需要戲劇衝突的平淡與瑣碎,還原生活的本真面貌。每一段平凡的對白都讓我驚歎,因為一切看上去是一部生活,可實際上它竟是一出戲。

影片中母親在梅森離家上大學的那天意外地脫下了平時堅毅的外衣雙手掩面痛哭流涕,梅森詢問原因,她說:“我總以為人生會比這個多”。

這完美道出了影片的內核:

我們往往覺得生活應該有更多的快樂、更多的悲傷、更多的刺激,但事實卻一而再再而三地證明了生活的本質就是平淡;我們總是以為時間不會過得那麽快,結果最後發現12年一掃而過。

在此影片冷靜地道出了生活有些讓人沮喪的本質,但在結尾處卻借梅森之口用年輕人的視角道出了另一種視察生活的角度:

活在當下。

生活的重量不在過去,也不在未來,只在現在。

用力感受每一個瞬間,我們最終得以目睹的是時間之美,是宏大時間流裡那些瞬間的美,以及它們之於人生的意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