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丁肝藥物開發,1977年被科學家發現,和B肝有千絲萬縷關係_治療

在病毒性肝炎當中,常見的有A肝病毒、B肝病毒、C肝病毒、丁肝病毒及戊肝病毒。相比較B肝病毒,人們已有對其較為深入認識,但對於丁肝病毒卻感到十分神秘!丁肝病毒和其他病毒性肝炎有什麽區別,它又是如何被科學家發現的呢?是否已有開發用於治療丁肝病毒藥物?

丁肝藥物開發,1977年被科學家發現,和B肝有千絲萬縷關係

丁肝病毒(HDV),最初是在1977年被意大利科學家Rizzetto在慢性B肝患者的肝細胞核內發現的。HDV直徑為35至37mm,它的核心主要由單股負鏈共價閉合環狀RNA與HDV抗原所組成,HDV的外包則是HBV的表面抗原。當聽到這裡,人們或許對丁肝病毒會產生些許疑惑,丁肝病毒怎麽與B肝病毒產生聯繫呢?實際上,丁肝病毒是一種缺陷病毒,不得不在B肝病毒或其他的嗜肝DNA病毒的幫助下,才可以自由複製繁殖。

正如意大利科學發現HDV在慢性B肝患者的肝細胞核內那樣,它往往是建立在最常見的HBV感染基礎之上。在2020年以前,還沒有專門針對丁肝病毒感染的治療藥物問世,直到2020年9月17日,德國MYR公司開發的HEPCLUDEX(bulevirtide)已經完成人體第3期臨床試驗,並在德國、法國、奧地利上市,正是用於專門治療成人慢性丁肝病毒感染和代償性肝病藥物(下圖:HEPCLUDEX獲得歐盟委員會的條件行銷授權,成為歐洲首個獲批治療HDV藥物)。

之前,治療丁肝病毒感染使用什麽藥物呢?答案是:干擾素(PEG-IFNα)。2020年11月13日,德國埃森大學醫院病毒學研究所和埃森杜伊斯堡大學醫學院為代表的研究人員,在《Journal of Viral Hepatitis》雜誌發表了一項最新發現,發現結論是:在PEG-IFNα治療丁肝期間,發現短暫的早期HBV-DNA增加表明感染細胞的丟失,並與HDV-RNA和B肝表面抗原減少有關。

在進行本項試驗之前,德國研究人員介紹,目前來看,在大多數的HDV感染患者中,HBV-DNA水準較低甚至還無法檢測到。PEG-IFNα對HDV感染患者的HBV-DNA動力學影響,還尚未得到詳細研究。研究人員分析了一項前瞻性治療試驗數據,120名HDV-RNA陽性患者,隨機接受PEG-IFNα-2a+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PEG-IFNα/TDF,n=59)或安慰劑(PEG-IFNα/PBO;n=61)治療96周。

96周時,德國研究人員觀察到,儘管HBV-DNA基線值較低,但仍有71%的PEG-IFNα/PBO治療患者的HBV-DNA可被量化,但76%的PEG-IFNα/TDF治療患者的HBV-DNA仍可定量。讓人驚訝的是,12名接受PEG-IFNα/TDF治療的患者和12名接受PEG-IFNα/PBO治療的患者,在第12周至36周之間,觀察到短暫的HBV-DNA增加。

96周時,這種增加與B肝表面抗原丟失(p=0.049,優勢比(OR)5.1]和HDV-RNA抑製(p=0.007或4.1)呈正相關。德國研究人員解釋試驗結果,細胞死亡的生化標誌物(M30和ALT)在HBV-DNA高峰期間較高,但通過篩選91種可溶性炎症標誌物後,未觀察到明顯的系統免疫模式。總之,在PEG-IFNα-2a治療期間,超過20%的患者出現了HBV-DNA的早期增加,即便在TDF治療的患者中也是如此!

B肝病毒(HBV)引起的長期死亡和HBV-RNA的長期抑製,可能導致HBV-RNA的暫時性死亡。這項研究人員包括Olympia E.Anastasiou、Cihan Yurdaydin、Benjamin Maasoumy、Svenja Hardtke、Florin Alexandru、Caruntu Manuela等,來自德國埃森大學醫院病毒學研究所和埃森杜伊斯堡大學醫學院、德國伊斯坦布爾科大學醫學院胃腸病學和肝病學系、德國漢諾威醫學院消化、肝髒和內分泌科、德國漢堡大學醫學中心、德國傳染病研究中心(DZIF)、羅馬尼亞傳染病研究所、土耳其伊茲密爾埃格大學醫學院。

研究已被接受發表,並經過了全面的同行評審,於2020年11月13日,發表於《Journal of Viral Hepatitis》雜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