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018年度國家科技獎哪些新看點引關注?

在1月8日上午召開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由新疆油田公司牽頭負責的《凹陷區礫岩油藏勘探理論技術與瑪湖特大型油田發現》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目前,瑪湖油田已經成為國內原油最重要的上產基地,預計“十三五”末將累建產能超過1000萬噸。圖為瑪湖油田勘探現場。

阿爾達克 吳小川攝影報導

1月8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舉行。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78個項目和7名科技專家。本次授獎情況和獲獎項目呈現出哪些新特點?

最高獎獎金提高至800萬元

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獎金進行了調整,獎金額度由原來的500萬元/人提高至800萬元/人。並且,獎金全部授予獲獎人個人,由個人支配。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獎金標準調整是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設立近20年來獎金額度及結構首次調整,旨在充分體現黨和國家對我國科技工作者的激勵和關懷。1999年設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時,規定500萬元獎金“50萬元屬獲獎人個人所得、450萬元用作科研經費”,當前我國科研人員獲得科研經費的管道已大幅拓寬。此外,參考國際慣例,將獎金全部授予獲獎人個人是國際知名科技獎勵的普遍做法。

在調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獎金標準的同時,也對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三大獎獎金標準作了一並調整,獎金額度提高50%。

基礎研究成果不斷湧現

國家自然科學獎連續第6年產生一等獎,繼鐵基超導、多光子糾纏、中微子振蕩後,物理學再次取得突破性進展。清華大學薛其坤院士團隊利用低溫電輸運測量在國際上首次實驗發現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被國際凝聚態物理界公認為近年來最重要的發現之一。

材料科學、化學等我國國際“領跑”學科也亮點紛呈。如在石墨烯表界面效應研究上的突破,為解決能源轉化與存儲、汙染物高效治理等提供了新思路;對碳納米材料分子層面能量轉移規律的認識,為高性能碳納米複合材料的製備提供了理論依據;對非晶合金強韌化原理和調控機制的研究,為高性能非晶合金材料在航空航天、精密機械等領域的應用提供了理論支持。

產業技術創新持續突破

傳統產業持續進行理論和技術創新,為產業更新提供了技術支撐。如中國石油首創了凹陷區礫岩油藏勘探理論技術體系,突破礫岩沿盆緣斷裂帶分布傳統觀念,發現了全球最大的整裝礫岩油田——瑪湖特大型油田,新增三級石油地質儲量12.4億噸,理論成果成功應用於中石化新疆探區、吐哈盆地等地區的油氣開採,拓展了石油開採新空間。我國首座大型海上風電場並網穩定發電,關鍵技術示範推廣13個海上風電項目,成為我國新能源發展新動能。

高技術新興產業也有若乾技術突破。人工智能研究成果逐步實現產業化應用,面向汽車智能化這一變革方向,清華大學研發的“汽車智能駕駛輔助系統”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已大規模產業化。針對我國汽車工業向純電驅動轉型的趨勢,湖南科力遠新能源公司和上海交通大學分別在高安全性長壽命充電電池關鍵技術和磷酸鐵鋰動力電池製造上取得創新進展,廣泛應用於節能和新能源汽車領域。

民生領域取得積極進展

回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生態環保、清潔能源等領域湧現大量成果。在生態環保領域,從源頭控制、清潔生產、末端治理到生態環境修複全鏈條,從大氣、土壤到水域,從日常生活到工業生產都有創新成果獲獎。如揮發性有機氣體、焦化廢水、多金屬廢酸、微細礦物顆粒、廢舊聚酯、建築固體廢物等汙染物處理與資源化治理等創新成果。

在農業領域,種豬、飼料雞、淡水魚、扇貝等畜禽水產育種技術,小麥、大豆、黃瓜、梨、菊花、月季等農作物和林草花果新品種培育技術都取得積極進展。在衛生健康領域,新一代腦起搏器在29個省區市推廣使用,成為帕金森病首選的非藥物治療方案。全球首款遺傳性耳聾基因診斷芯片已成功檢測294餘萬人份,通過提前乾預降低了耳聾出生缺陷。

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加強

越來越多的企業登上國家科技獎的舞台。國家科技進步獎134項通用類獲獎項目中,75%的項目有企業參與,其中1/3的項目由企業牽頭完成。科技進步獎獲獎部門中有303家企業,佔獲獎部門總數的47%,其中民營企業數量超過了國有企業。企業作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顯著加強。

龍頭骨乾企業表現突出,如華為公司完成的新一代刀片式基地台,項目自主研製了基帶、中頻、處理器芯片,在超過170個國家商用部署,3年累計銷售收入達2788億元。濰柴動力完成的“重型商用車動力總成關鍵技術及應用”,結束了我國缺少重型動力總成核心技術的歷史,產品國內市場佔有率達70%,產銷量世界第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