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些課堂上的問題,中外籍老師都得好好反思

4月23日,北京新府學外國語學校舉辦第二屆以“勤於反思”為主題的教師技能大賽。新府學是如何設計教師技能大賽的?通過哪些維度來評價?最終發現了什麽問題?

我們判斷一個老師的教學能力,走進他的課堂並知一二。課程進度、學生的反饋、班級的管理等等,都能看出老師拿捏的火候如何。

國際化學校因其注重差異化教學、個性化教學,雖在一定程度上給到中外教在課堂上的發揮空間,但老師們仍存在諸多困惑。

比如,在有限的課堂時間既完成教學計劃,又兼顧學生體驗,一定程度上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因此許多老師往往會選擇前者,而出現“拽著學生趕進度”的情況。而類似的現象也不一而足。

但倘若要進行自我反思和改進,老師自個兒或許有點當局者迷。基於此,北京新府學外國語學校就找到一個辦法,讓專家、媒體、家長,都走進老師的課堂,公開展示比拚技能,通過“大家來找茬”活動,以此來反思老師課堂上的問題。

4月23日,頂思就作為新府學受邀媒體之一,與資深學科教學專家、多家教育媒體夥伴一起,參與了北京新府學外國語學校第二屆以“勤於反思”為主題的教師技能大賽

跟著頂思來看看,新府學是如何設計教師技能大賽?通過哪些維度來評價?最終發現了什麽問題?

以上問題的追問,對所有國際化學校在教師素養上,都能有一些啟示。

教學專家、媒體人、家長,都是“裁判”

人文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曾認為,能夠進行自我反思的人可以自己決定評價的準則。在一所學校中,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評價標準也往往會對老師的反思方向產生深遠影響。

而在北京新府學第二屆教師技能大賽中,這種評價標準卻是多元開放的。

為老師提供更多元的評價主體,並特意製作了兩種類型的課堂評價標準表格:為家長、媒體設計的通用版和為嘉賓評審設計的專家版。

評分標準采取了百分製,在專家版中,評級要素被分為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課前準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教學態度六個方面,其中“教學過程”是專家組的主要關注點和評分重點,總計滿分65分,而“教學過程”的內容又被細分為五大點。

(1)引入,設計的問題情境是否符合學生年齡特點、認知水準以及本節課重點,形式新穎,語言具有足夠的誘惑力。

(2)新知探究,包括學習目標和立意是否明確凝練;是否開展了基於概念的有體驗的探究;是否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課程各個環節的銜接是否足夠緊密

(3)總結提升,是否圍繞年級統一的中心思想,以學生的表現或表達為主,針對所學知識、技能、方法、情感進行了反思

(4)布置作業是否目標明確,精準簡潔,能夠讓學生在課後得到拓展運用。

(5)學生課堂表現,全部學生是否都能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是否都能獲得教師的關注;學生是否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探究、表達、分享等行為。

此外,第二屆技能大賽還沿襲了首屆教師技能大賽的慣例,設置的獎項並不以高低優劣劃分為一、二、三等獎,而是設計出了15種獎項,包括最佳課堂創意獎最佳學生參與獎最佳傳播價值獎最受家長歡迎獎等。

新府學初小部教學校長姚宇堃認為這種“奧斯卡式”的獎項設置,存在一定合理性:“通過這一多元化的評價方式,老師也不需要做到面面俱到,只要在特定方面的有精深的專長,就能得到獎項,進而充分有效地激勵老師進行自我反思和改進,培養老師的內驅力。”

而姚校長也認為,多元評價既適用於學生也適用於老師,對老師的引領方向和對學生的引領方向應該是一致的。

來自專家觀察員的四點建議

評審會議邀請了教委領導、眾多學科的在職教研員以及各大學校校長作為“專家觀察員”。

他們對年輕老師的課程設計和教師素養都進行了肯定,也提出了一些中肯意見。在頂思看來,這些意見值得所有國際化學校老師借鑒。

01

構建更大的教學設計觀:

放下控制欲,讓學生犯錯

所謂構建更大的教學設計觀,就是創設時間跨度更大的課堂,讓“大課”和“小課”互相搭配。

譬如對於理論講解類的課堂可以應用標準的45分鐘的“小課”形式,而對於需要進行實驗的課堂則可以延長上課時間,採用共計一個小時的“大課”形式。

這一建議也是基於專家們對新府學一節中學物理課觀察提出來的。

“有些學生對知識點和實驗現象都尚存質疑,有質疑本身就是好事,老師不應該為了完成教學進度而拽著孩子跑,多給他們15分鐘的探索時間其實對於孩子探究能力的培養是大有裨益的。”

此外,老師還需要放下控制欲,讓學生犯錯,因為在物理實驗中,分析數據和修正結論本身也是課程標準所要求學生掌握的能力。

02

放大體驗感受,讓學生留下更深的印象

這個建議,同樣來自物理課的觀察。

在物理課上,老師引導學生進行浮力實驗,準備了乒乓球和燒杯。老師希望學生能夠通過用手按壓不同燒杯中的乒乓球來感受浮力的變化。

而觀課專家認為,這種體驗還比較微弱,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更換教學器材,將燒杯替換成魚缸,將乒乓球替換為籃球或塑料泡沫板,使學生的實驗體驗加倍,從而留下更深的印象,誘發對實驗現象進行解釋探究的興趣。

這種放大體驗感受的建議,何嘗不能運用到其他學科中去呢?

03

用問題式學習增加學生課堂參與度

第三點,是專家觀察員針對新府學一堂初中的古文課提出的建議。

這節古文課老師講《核舟記》,課堂一開始,老師首先對 “核舟”的製作工藝、文化底蘊、作者背景進行了詳盡的敘述。

專家觀察員認為,這個環節,老師以“問題式學習”的方法,加深學生對文學背景的了解。

比如“核舟”木雕上有蘇軾、黃庭堅和佛印三位文學名家。可以將這些名人的生平作為小組任務,在課前交給學生進行學習探究。

而為了防止個別學生包攬組內所有的學習任務,老師可以在課前將不同的學習任務落實到每一個學生。

為了激勵學生進行合作探究,老師還可以為達成集體學習目標的小組設置一定的獎勵。學生調查的對象可以是木雕的發展歷程,或是木雕中人物之間的關係和故事,或是“核舟”木雕背後蘇軾遊赤壁的文學名篇等等。

以上建議,也是所有一線老師在自己的課堂上,應該去思考的地方。

04

分層教學和合作學習

在旁聽了低年級數學課後,專家觀察員又提出了“分層教學”和“合作學習”教學方式的建議。

在進行分層教學時,應該先對學生的學情進行調查。

為了能讓學生的能力不斷拔升,在課堂上可以設置多個學習目標,學生可以選擇能力範圍內的內容先學習,同時也鼓勵學生衝刺難度更高的學習目標。

在合作學習中,老師可以嘗試設置挑戰性較高的學習任務,低難度的學習任務有時反而會對學生的學習熱情產生打擊,尤其是對於差生,低挑戰的任務常常暗示了老師對學生學習能力的質疑。

比賽不是做秀,而是教師自我反思的一個環節

“這一活動也已經成為新府學一年一度的常規性展示、交流活動。”在新府學初中部校長辛玲看來,本次大賽是對老師和學生自我反思能力的雙向培養,“我們怎樣期待學生,就需要怎樣期待、訓練並提升我們的教師團隊。我們期待老師們也能成為終生的學習者,具有自主成長的意願和能力。”

“舉辦教師技能大賽不是做秀,而是為老師搭建切磋展示的平台。”

為了能夠讓這場技能大賽真正使新府學老師受益,學校對去年的賽事又進行了一些改進。

與首屆技能大賽不同,公開課程將展示學校三堂中教課和三堂外教課,並且這些課程不再由學校教學骨乾來展示,而是全部由新府學的年輕教師授課,這些老師也急需廣泛和專業的反饋意見。

而參與競賽的也不僅限於這六位年輕老師,實際上除了4月23日開幕式上的六堂展示課,全校教師都會陸續加入今年的教師技能大賽。

辛玲校長希望通過這一活動,一方面檢驗教師是否有能力把“勤於反思”這一核心素養的培養,貫徹到日常的堂中去。另一方面也是激勵老師們在彼此競爭的過程中彼此啟發,不斷提升自我。

新府學第二屆教師技能大賽為了獲得廣泛權威的反饋建議,邀請了包括教委領導、中教科專家和來自各個學科領域的教研員參與大賽評審,評審嘉賓將選擇感興趣的課程並到教室旁聽老師講課。

當然,頂思在內的眾多媒體和家長,雖是“看熱鬧”的圍觀者,學校依然認真對待我們的想法,請我們打分填寫建議。我們認為,這一點,或許是很多學校現在仍然做不到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