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紀曉嵐與劉統勳、劉墉父子是什麽關係?

在很多文學和影視作品中,劉墉、紀曉嵐有著深厚的感情,他們站在同一陣營機智幽默地與和珅鬥法。歷史上,紀曉嵐確實與劉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他不僅與劉墉關係密切,而且還是劉統勳最得意的門生。

紀曉嵐比劉墉小四歲,他於乾隆十九年(1754年)考中進士,與嘉慶帝老師朱珪同年中舉,皆出自劉統勳門下。乾隆晚年,紀曉嵐官拜從一品協辦大學士,也擔任過兵部、禮部尚書,但他的政治成就遠遠比不上他的文學成就,後人提起他,最推崇的還是他總纂的《四庫全書》。

而這一切,很大一部分都要歸功於劉統勳,他是紀曉嵐生命中的重要人物,不僅僅是指兩人的師生名分,在事關紀曉嵐仕途乃至命運的最重要的兩件大事中,劉統勳幾乎就是那個定鼎之人。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兩淮鹽引案發,劉統勳負責查辦,結果發現給前兩淮鹽運使盧見曾通風報信的人正是紀曉嵐(他們為親家關係)。劉統勳生性剛直,他秉公辦案,不徇私情,照實奏報,盧見曾被判秋後問斬,剛授予翰林院侍讀學士不久的紀曉嵐獲罪革職,發配新疆。這是他人生的第一次跌入低谷。

五年之後,即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帝詔令開設《四庫全書》館,下令選拔翰林院官專司編纂,劉統勳擔任總纂官。這是紀曉嵐命運發生的轉折的一年,他因盡心竭力,官職扶搖直上,到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時,他已經由六品翰林編修調任正二品的兵部侍郎,之後平步青雲,拜從一品協辦大學士。

可以看出,紀曉嵐是靠《四庫全書》而走上人生鼎峰的,而這一切又是劉統勳的舉薦。劉統勳在擔任總纂官之後十個月便去世了,他對待紀曉嵐不偏不倚,先是鐵面無私將他發配新疆,之後又內舉不避親推薦他為《四庫全書》總纂官,為他展示人生的輝煌提供了最好的平台。

紀曉嵐與劉統勳是師生之誼,而跟劉墉確是平輩相交,兩人從認識到相繼離世,相交竟長達57年。兩人之所以能維持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友誼,原因有很多,譬如他們同樣詼諧幽默又剛毅正直,但最重要的還是志趣相投。

首先,劉墉與紀曉嵐書、文互補。劉墉書法雄視有清一代,而紀曉嵐也以文章享譽天下。據後輩英和說,“文達凡自製聯語,皆求文清書”,從中我們可以知道,紀曉嵐每每擬好對聯等文字,往往都要去求劉墉書寫。

劉墉本人對自己的書法相當自負,但卻十分推崇紀曉嵐之文,樂意與之合作。他還曾主動找紀曉嵐合作碑面,而且只要有人求劉墉書寫墓志銘,劉墉就提出讓紀曉嵐寫銘文,只要如此他才肯親自書寫。各自領域的泰鬥能結下這般互相賞識的情誼,實為千古美談。

其次,兩人都有藏硯之好,互相贈換、鑒賞、品評硯台的事例的不在少數。正如紀曉嵐所言:“余與石庵皆好蓄硯,每互相贈送,亦相互攘奪,雖至愛不能割,然彼此均恬不意也。”互相贈送又互相搶奪,但彼此之間都樂在其中,不是至交,怎麽做得到呢?

另外,兩人都頗好參禪讀經。英和曾記錄下他們數次談佛論道的問答。兩人風趣幽默,讓人忍俊不禁。於此可見,兩人不僅都深諳佛法,而且對對方的佛法造詣也十分了解,交流頗深。

劉墉和紀曉嵐都是廉潔剛正之人,共同周旋於和珅巨大的權勢之下,心靈的溝通以及同樣的政治情操,無疑又為兩人增添了知音難覓的情愫。紀曉嵐曾經稱兩人“論交均膠漆”,以如膠似漆來形容兩人的交情,並非誇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