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回到現場,沉浸式感受電影《革命者》中的故事


1905電影網專稿 講述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李大釗波瀾壯闊的一生電影《革命者》已於7月1日上映,在淘票票、貓眼電影、豆瓣電影的評分分別高達9.5、9.4和7.5分。

 

《革命者》從李大釗被捕入獄講起,以多線敘事的手法,帶領觀眾們回到他奮鬥的年代,用平實的鏡頭語言,串起這位革命先驅生命中點滴。


 

94年前,受盡嚴刑拷打始終堅貞不屈的李大釗英勇就義。他為傳播馬克思主義,創建中國共產黨,建立國民革命統一戰線,鞏固和發展國共合作及領導北方革命運動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李大釗不滿38歲的一生中,有將近10年時間是在北京度過的,也可以說,北京是李大釗的第二故鄉。


李大釗故居


電影中出現的李大釗故居、北大紅樓舊址、“三·一八”慘案發生地、李大釗墓園等場景都在這座城市。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讓我們跟隨電影《革命者》走進這些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重溫李大釗的革命征程。

 

李大釗故居 


電影中,趙紉蘭帶著子女從牢獄中出來,回到了落敗的家中,她和李大釗相處的往事再次浮起。

 

影片中的李大釗故居位於北京石駙馬胡同35號,現在已經改稱為西城區文華胡同24號。從1920年春至1924年1月,李大釗與家人在這個不起眼的院子裡度過了將近4年時光,這裡也成為一家人在北京共同生活時間最長的一處居所。



經過整修,李大釗故居管理處恢復了原有的一些陳設。在堂屋正中,掛著李大釗題寫的名聯“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他在明代楊繼盛原對聯上改動了一字,將“辣”字改為“妙”字,讓人感悟到他本人的志向和追求。



李大釗故居中最令人難忘的是在西廂房靠牆位置擺放的一架黑色老式風琴。甚至連《覺醒年代》導演張永新感歎,《革命者》中的這個“複刻”,補上了《覺醒年代》中的遺憾。

 

在《革命者》中,由張頌文飾演的李大釗通過風琴教孩子們唱《國際歌》。據李大釗的長女李星華回憶,由於在此地是租住,李大釗經常去小市場淘回一些舊家具。在一個夏天的傍晚,李大釗帶著兒女淘到了一架風琴,回來後放在西廂房的西牆下。


這架風琴不僅是樂器,還是為了保證秘密會議召開的“利器”。為防止敵人竊聽,李大釗有時會通過琴聲掩蓋談話的聲音。


 

在書房中,工作人員還擺放了《新青年》等雜誌,沉浸式的體驗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北大紅樓 

 

電影《革命者》中,通體由紅磚砌築的北大紅樓多次出現。其中一場重頭戲出現在圖書館中,為躲避反動軍閥政府迫害準備轉移到上海的陳獨秀與李大釗對談,希望對方也能一起離開,但李大釗拒絕了,他希望兩個人可以“一南一北”共同開展活動。陳獨秀把自己的瑞士懷表送給李大釗留作紀念,但不久後也隨著往來信件被退回。



北大紅樓位於現在北京市東城區五四大街29號的北大紅樓,曾經是李大釗工作的地方。


北大紅樓

 

他在擔任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時,把辦公室稱為“飽無堂”,寓意“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實際上是表明無師生之別,沒有客氣和禮節的拘束,大家可以自由辯論思想,這裡逐漸成為傳播、研究馬克思主義的中心。


北大紅樓內景

 

在埃德加·斯諾編著的《紅星照耀中國》中,引用了毛澤東的一段回憶:“我在李大釗手下擔任國立北京大學圖書館助理館員時,就朝著馬克思主義方向迅速發展。”由此可見,李大釗在北大紅樓工作期間對青年們的思想進步起到重要作用。

 

段祺瑞政府舊址 

 

電影中的李大釗站在遊行請願的群眾隊伍最前列,當他目睹反動軍閥開槍時不禁流下淚來。

 

李大釗一生主持過多次集會抗議,為維護國家主權,維護民眾的正當權益做出重要貢獻。電影中主要展現了由他組織的煤礦工人罷工、上海租界抗議、北京民眾遊行。這其中民眾遊行部分正是以“三·一八”慘案為藍本創作的。


 

在北京市東城區張自忠路3號的段祺瑞執政府舊址門前,立有“三·一八”慘案發生地紀念碑,在1926年3月18日,北平各界群眾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犯中國主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由李大釗等人帶領舉行示威遊行,隊伍行進到段祺瑞執政府門前請願,遭到執政府衛隊的砍殺,造成47人死亡,200餘人,釀成震驚中外的“三·一八”慘案。



劉和珍在“三·一八”慘案中不幸遇害,魯迅先生在參加追悼會後,完成了《記念劉和珍君》,其中“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苟活者在淡紅的血色中,會依稀看見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將更奮然而前行。”讓大家永遠銘記。

 

李大釗墓地 

 

在電影《革命者》開頭,細心的觀眾可能會注意到,李大釗和夫人趙紉蘭的墓碑上面隻刻有“李先生墓”和“李夫人墓”。


1983年,隨著移葬的進行,一塊正面刻有“中華革命領袖李大釗同志之墓”的墓碑出現在人們面前。李大釗的後人在為墓碑描紅時,天降大雨,墓碑上的泥土和油漆衝刷而下,令人不忍落淚。



1927年李大釗犧牲後,因時局混亂,靈柩只得停放在寺廟中。直到1933年4月22日,才舉行公祭儀式,23日靈柩被安葬在香山腳下的萬安公墓。


李大釗的夫人趙紉蘭由於悲傷過度在5月28日病逝,為了保護李大釗和趙紉蘭的墓地不被國民黨當局破壞,北京大學教授劉半農撰寫了只有死者姓氏、生卒年月和子女署名的墓碑,這也正是影片中“李先生墓”和“李夫人墓”的由來。


 

移葬時出土的墓碑是當時的地下黨組織冒著生命危險在安葬李大釗時送來的,經過家屬們的考慮,為了完好保存這塊墓碑避免被人破壞,最終與李大釗靈柩共同埋入墓地,50年後終於重見天日。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之際,電影《革命者》的推出,極富有教育意義。李大釗在中華大地播撒馬克思主義的真理“火種”,推動創建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從此進入新紀元。李大釗為中國共產黨人樹立了楷模,做出了榜樣,他的革命思想、偉大人格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