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Spotify要上市了,在線音樂平台為何躁動?

若你有心,應能覺察到,最近幾個月,海內外在線音樂行業有些波詭雲譎的樣子。

無論本地騰訊音樂、阿里音樂、網易雲音樂、太合麥田們,還是海外的spotify、蘋果、亞馬遜、YouTube、谷歌,都有較過去明顯密集的動作。當然你所能直觀感受到的還是本地網易雲音樂。開春以來,這公司版權、短影片、周杰倫下架等話題,一輪又一輪。

用圍棋裡常用的一句話就是“無事自補”。明顯的急所修補後,後續常有一波凶悍的招數。

當然,此刻,真正促使整體發生變動的因素,在誇克看來,應該還是:

一、內容變現視窗期:全球新媒體內容業步入變現周期,案例頻頻。流媒體音樂服務也到了關鍵的視窗。

二、資本市場轉折點:全球資本市場步入一段不穩定周期,尤其美股科技與互聯網板塊,正在面臨調整,此刻正是一波密集掛牌期。前幾天,中國愛奇藝、B站都已IPO。

三、sportify掛牌預期效應。

前兩者都是可見局面。倒是sportify,這裡單獨提出來,主要出於以下原因(又是一二三,好無聊啊):

一、作為全球獨立的在線音樂領頭羊,今晚登陸美國紐交所,比其他同業更具風向標價值;

二、在它身上,有著絕大部分同業無法回避的核心挑戰。而它最為典型。因此,它率先上市,可能會引發整個行業進入一輪急劇的創新變革、迎合資本市場的周期,甚至不排除發生一輪洗牌。

也就是說,在我們看來,這一波集體躁動,與sportify的上市應該密切相關,更像是它強化了這股風潮。

那就簡單看一下,這家公司身上,有那些值得其他競對參照的部分。

這是一家成立10年之久的巨頭,總部在瑞典。目前服務遍及全球61國,月活用戶1.59億,7100萬付費訂閱用戶,較前一年成長46%。歐洲是它最大市場,用戶佔比37%。數據確實挺強的,尤其是付費訂閱用戶數、全球覆蓋,核心市場市佔。

不對比不知道差距。蘋果音樂已經夠牛,目前付費訂閱為3600萬,僅為它一半。

再看營收。2017年41億歐元,同比增39%。按最新匯率,就是317億元人民幣。考慮到這種文化產品消費,挺強悍的。人家海外版權土壤確實挺好,願意付費。

sportify的UI設計、應用體驗、情懷更是聲名遠播。相比亞馬遜,它不賣硬體終端也不賣書,堪稱市場上唯一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專業的流媒體音樂公司;相比半封閉、從硬體到軟體到服務高度掌控的蘋果,它的平台開放度更高,跨平台更有優勢,用戶與數據維度上,更豐富。

Spotify官方說,個性化數據量,是最大競對的5倍。而目前,它正以個性化推薦為基礎,,進一步優化用戶體驗。

它正計劃計劃讓更多免費用戶轉成付費用戶,在更多平台(手機、智慧音響、汽車)等實現規模化運營。同時,它也在強化廣告的運營,也有垂直整合的太空。官方說,全球智慧手機中,只有12%有付費訂閱串流音樂,而Spotify就佔一半。

但這樣一家口碑牛逼的公司,成立10年多,未曾賺過錢。龐大的付費用戶與廣告收入根本無法填補代價高昂的版權採買費用、覆蓋多國的3500人的運營成本:2017年虧12.4億歐元,2016年虧5.39億歐、2015年虧2.3億歐。

成本結構如此這般:給唱片公司、歌手、出版商等方面的版權費用佔了Spotify85%的營收。它的會員費以及免費版本的廣告收入也僅佔整體營收的10%。根本無濟於事。

版權費用高企,除了本就是一直以來的局面外,還有一重話語權挑戰:全球唱片公司高度壟斷,根本沒有真正的議價權。即便口碑甚好,它也遭遇著許多版權訴訟。

顯然,它身上不但有同行業大部分企業的難處,放在整個互聯網世界,也是一個難以回避的挑戰。

幾年前,互聯網概念未祛魅,虧損不但不是問題,甚至還是牛逼的象徵。現在已很不同。遲遲不贏利,即便有超強的口碑,就算特斯拉,那考驗也是越來越難堪。

而且,同質化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目前,幾乎所有的在線音樂平台都給自己貼上音樂流媒體標簽。

蘋果付費用戶雖暫時不及,但2018年夏天極有可能會反超Spotify,因為,它有自己強悍的硬體平台支撐。當然,Spotify也在積極探索智慧音響以及穿戴式音樂裝置,估計也要在上市之後有具體行動了。亞馬遜的野心也很大。

這其實也是本地在線音樂企業面臨的集體困境。當然,騰訊音樂已贏利。但它更多建立在版權採買轉授的原始變現上。隨著版權壟斷格局慢慢抹平,騰訊音樂也會面臨壓力。要知道,雖然人口基數大,但實際付費用戶並不匹配,騰訊音樂的變現更多在版權買賣、廣告及相關服務上。

此刻,這種挑戰下的Spotify,上市舉動,一定會引發同業強烈關注,一是看它如此虧損局面,上市的路徑參照,二是看它如何通過創新化解挑戰,三是如何尋求適應不同市場的獨立發展路徑。這會刺激出一輪創新。事實上,我們已看到,不但本土企業躁動,連蘋果、亞馬遜、谷歌等巨頭也在不斷對標,強化所謂流媒體屬性,並在微觀的產品功能、體驗上快速優化調整。

Spotify確實也在尋求化解。它的上市策略其實就是一種途徑,帶有技巧與危機感。

它不是以IPO的模式登陸紐交所,而是要直接上市(direct listing)。所謂direct listing,具體就是,不發行新股,而向市場直接提供現有股份,並讓市場來定價。

過去,這種方式只有小企業才用。12年來,納市只有6個案例。它的好處是,能省下不菲的承銷費,也不用再稀釋一輪股權,面對華爾街,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自己的一種獨立性,不被它們左右太多。

但是,因定價極度依賴市場機制,direct listing後續波動很大。而且,更具風險的是,它沒有鎖定期,現有股東甚至創始團隊若看空,一上市,他們就可以撒丫子。

當然,於Spotify來說,早期股東雖少不了套現出去,但創始團隊應不會出現如此尷尬。

因為,Spotify之所以採用這方式上市,除了擔心股權遭受稀釋,還有兩重壓力:

一、持續的巨虧局面,短期內恐怕極難扭轉。如果採用通常的IPO方式,掛牌後,想要避開投資人對於短期數字的追逐,不太可能。它很容易導致整個公司長期戰略的聚焦,喪失獨立性。

我們見過很多上市前後,信誓旦旦說不看自家股票,並經常對中小股東表達愛意、甚至不斷聲明不堅持的企業家,但最終大部分都淪為了資本市場的努力。

direct listing上市雖然無法避免前期投資人套現出來,但至少可以維持創始團隊的比例,Spotify應該不至於被資本意志迅速吞噬。

二、一件麻煩事,讓它難以選擇IPO方式。2016年,Spotify發行過可轉債,從TPG和Dragoneer等私募那裡融了10億美金。根據協定,如果IPO推遲,後者將以較大折扣實現債券轉股。而IPO實在充滿不確定性,如果硬來,即便不推出,如此財務面,股權難保不會被大幅稀釋,最後的結局還是一樣。

但是,老實說,即便direct listing,最後它仍將很難繞過資本的意志。因為,前期投資股權佔比如此:創始人兼CEO丹尼爾·艾克25.7%、騰訊7.5%、Tiger Global6.9%、Sony 音樂5.7%、Technology Crossover Ventures5.4%。後幾家佔比為24.5%。,若在一番瘋狂後,它們不陪玩,這部分流通起來,也不小,照樣也會成為獵食者的工具。何況還有更多小機構與自然人的籌碼。就是說,Spotify的這種上市方式,也只能讓它相對安穩地度過第一波考驗。

Spotify的定價為132美元,估值約230多億美元,欲融資10億美元。單單從募資額來說,於它整個資本訴求來說,也只能解一時之渴。而它對自己所能稀釋的部分恐怕也很謹慎。

老實說,誇克所了解到Spotify商業化創新,並沒有神奇之處。如果只是論概念,它甚至不如本土企業更鮮活。但是,本土企業畢竟所在的土壤不一樣,壓力也有不同。

如果還是在過去的遊戲規則裡,就是以版權採買、授權為基本策略,代價高不說,內容直接變現壓力也很重。它會導致我們本地企業群,不會有什麽出路,它也一定是一個混亂、畸形的市場,也無法遏製盜版。

即便版權意識提高,也不可能完全延續這種路徑。我們看到,過去幾年,本地在版權方面、原生IP開掘方面有過許多探索,只是,在直接的財務面,貢獻並不多。

中長期內,無論是已經贏利的騰訊音樂,還是阿里、網易、太合麥田們,整體來說,應該會以所謂商業模式取勝。中國互聯網業有諸多變現的通路。

但短期,它們的壓力還很難僅僅靠模式扭轉。Spotify直接上市的視窗期,它們有些急不可耐的樣子。這背後,我們相信,一定也有諸多資本動作的信號。

比如這連個月甚為活躍的網易雲音樂,前年有過A輪融資。看它這個春天話題如此密集尤其意在消除版權風險,這種屬於長期的動作裡,如不出所料,應該意味著,2018年,B輪消息應該會出來,而且估值應該會有一個台階。如果不是,它接下來應該會有比較大的商業化動作。我個人的判斷是,前者的面比較大,上半年應該就有眉目。

騰訊音樂似乎引而不發。但它暗中也沒少炒話題。過去一段,它的授權持續增多,市場合作也非常平安,而且,它還不定期放風自身財務面消息。去年它就假借第三方披露過,在行業整體虧損局面下,自己實現盈利。它的日子看去很滋潤。

我們判斷,騰訊音樂IPO條件應該早已具備,無論曲庫版權、營收規模、市佔、財務面,生態支持等,它在本地應該最具看點,好事應該也不遠了。事實上,有關它IPO的傳聞,去年一度稍見明晰。我想,在真正達陣前,它可能會將自身主業與騰訊其他諸多業務場景進一步打通,建立緊密的關聯。

也不獨它們,阿里音樂板塊也是如此。除了版權強化,它也在持續提升商業運營。只是說,相比競對,它的聲量非常一般。在大娛樂裡,有些尷尬。不過在誇克零星了解中,2016年下半年到2017年上半年,內部一度有過將音樂與影片等業務建立更多關聯的信號,後來去沒見更鮮明的動作。不過,在我們看來,阿里音樂不愁場景,它或許更能對標騰訊與亞馬遜,而不是Spotify、蘋果、網易們。因為,它不但有娛樂生態,更有阿里集團諸多應用場景。而它在馬雲那裡,也是雙H戰略的構成部分,長期耕耘的意志必定在。只是說,短期內,要實現多場景的融合不太容易。

無論何種路徑,IPO應該也是它們覬覦的目標之一。只是,相比Spotify,它們必須以最快的速度形成差異化,完成新的故事邏輯,以吸引投資人,換得更高的估值。

補Spotify此前融資一覽:

普通債/2016年3月30日: 10億美元

可轉債/2016年1月27日: 5億美元

風險投資/2015年6月10日: 5.26億美元

F輪PreIPO/2013年11月21日: 2.5億美元

E輪/2012年11月15日: 1億美元

D輪/2011年6月17日: 1億美元

C輪/2010年2月1日: 1160萬歐元

B輪/2009年8月4日: 5000萬美元

A輪/2008年10月1日: 2164萬美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