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雲煙崛起之前,河南許昌曾是中國的“煙葉王國”

近日褚時健去世的新聞,又引發了大眾對雲南香煙紅塔山的懷念之情。然而不能遺忘的是,在雲煙崛起之前,河南才是聞名全國的烤煙大省,為中國煙草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早在上世紀40年代,著名煙草專家張逸賓就在報刊上發文介紹河南許昌煙區,稱“中國烤煙在河南,襄城煙葉甲河南”。襄城是許昌市的下轄縣,也是許昌最重要的煙葉產地。

1958年8月7日,毛澤東曾親自視察襄城縣的煙葉種植情況,並發出“煙葉王國”的感歎,從此這個美譽便和許昌捆綁在了一起。那麽,小小的許昌為什麽會成為“煙葉王國”?這一切,還要從中國煙草業的初創說起。

毛澤東視察襄城縣

從曬煙到烤煙

民國時的著名作家劉大傑寫過一篇《說抽煙》,文章裡提到,“在中國古代的詩人詞客裡,很少有描寫抽煙的句子,不知道當時他們抽煙不?”想必劉先生當時一定沒有研究過煙草的歷史,煙草並非中國原產,大部分古人當然也就無福消受,更無從入詩了。

和玉米、甘薯等農作物一樣,煙草原產中南美洲,大約16世紀才傳入中國。古代印第安人使用和栽培的黃花煙草,屬於曬煙。而普通的紅花煙草,則起源於玻利維亞南部和阿根廷北部一帶,烤煙是其中的一個類型。如今國人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卷煙,大部分就是用烤煙製作的。烤煙傳入美國後,1612年英國移民約翰·羅爾夫發現在弗吉尼亞州非常適合種植煙草,所以烤煙又被稱為“弗吉尼亞煙草”。

煙草傳入中國是在明代,西班牙人先將煙草移植到呂宋(今菲律賓),後由東南沿海商人將種子帶回中國,在福建種植成功後,又傳播到廣東、江浙等地,但普遍種植的不是烤煙,而是曬煙。

煙草在中國最早被稱為“淡巴菰”,是西班牙語煙草(el tabaco)的音譯,並迅速贏得中國人民的喜愛。明代方以智在《物理小識》中說:“萬歷來,有攜淡巴菰至漳泉者……皆卸長管而火點吞吐之,有醉仆者。”清代全祖望甚至寫了一首《淡巴菰賦》來誇讚煙草:“將以解憂則有酒,將以消渴則有茶。鼎足者誰?菰材最佳……若夫蠲煩滌悶,則靈諼之流;通神導氣,則仙茅其儔。”

烤煙在中國的普及要歸功於20世紀初世界最大的煙草托拉斯“英美煙公司”,它1902年在倫敦成立,由英、美兩國六家大煙草公司和一些小公司合並而來。英美煙公司進入中國市場後,就在上海設立了分公司。彼時,中國大地上種植的只有曬煙,尚不能供應適合卷煙製造的烤煙煙葉,因此英美煙公司在剛進入中國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進口美國煙葉作為原料。

周慕橋為英美煙公司繪製的月份牌

為了降低原料運輸成本,英美煙公司派出美國煙葉專家,在中國各省市開展煙葉種植情況調查,直到1913年,決定首先在山東濰坊、河南襄城、安徽鳳陽三地試種推廣烤煙。結果,以河南許昌襄城出產的煙葉質量最佳,襄城甚至因此被譽為“東方弗吉尼亞”。抗戰爆發後,原有的烤煙產地大部分淪陷,這時貴州、雲南等西南地區才開始發展烤煙。

至此,中國煙草業才從“土種”曬煙過渡到“美種”烤煙的歷史時期,河南也成為中國烤煙的發源地之一。

中國煙草作物資源分布圖(來源:劉明光主編《中國自然地理圖集》)

河南烤煙主要分布在平頂山、許昌、漯河、南陽、鄭州、洛陽、三門峽等地市所轄境內,但為何只有“許昌煙”能夠一枝獨秀呢?

一般來講,煙草品質的優劣受產地氣候和土壤條件影響較大。許昌地區位於亞熱帶向暖溫帶的過渡地帶,四季分明、雨熱同期、土質肥沃、排水良好,特別適宜煙草的生長。“英美煙公司設想美國烤煙可以在中國試種成功……河南土質比山東、安徽都適宜於種植烤煙。那裡種的煙草纖維細,色彩黃的比例高,適宜種煙的地區廣。附近煤礦保證了烤煙用的燃料,自然條件甚為有利……如果河南能發展,無疑其前途是遠大的。”(上海社會科學經濟研究所《英美煙公司在華企業資料匯編》)

從更大範圍來看,許昌也與世界上著名的產煙區緯度相近,如美國的馬裡蘭、弗吉尼亞,日本的廣島、神奈川,土耳其,希臘等地。因此,優越的地理環境使得英美煙公司決定把許昌作為其在中國推廣烤煙的大本營。

外資與華資企業之爭

1915年,英美煙公司在許昌“公興存”商號設立煙葉轉運站站。1917年,許昌英美煙公司成立,開始掛牌營業。起初,許昌當地農戶種煙的積極性並不高,但英美煙公司通過免費培訓、高價收購等手段,逐漸使種煙農戶嘗到甜頭,於是改種烤煙的人越來越多。據美國農業經濟處統計的烤煙產量數字,僅1917年許昌的烤煙產量就高達250萬磅之多。

在英美煙公司的引導推廣下,河南烤煙的種植區域以許昌為中心,快速異塵餘生到周圍幾個區縣。1926年之前,英美煙公司在河南全省平均每年可收購價值2000多萬元的煙葉。許昌煙區的壯大,讓英美煙公司獲得了巨額利潤,同時也大大增加了河南官府的稅收,因此官方同樣支持種煙。

1931年中共河南省委在給中共中央的一份報告中提到:“煙田一天天發展,主要的原因是煙田出產巨,每畝地可收100元(銀幣)……種麥者每畝約6元;再則煙田的發展,國民黨政府起到了推動作用,劉峙(河南省主席)派員坐提煙苗捐,每畝8元,另加各種雜稅,一畝地可收12元至15元稅款,如種麥則錢糧最多為3元。”

如此豐厚的經濟利益,很快就為英美煙公司引來了競爭對手——南洋兄弟煙草公司。南洋兄弟煙草公司是華僑簡照南、簡玉階兄弟1905年在香港創立的,1918年企業改組為有限公司,並把企業中心從香港轉移到上海,是民族煙草企業的代表。

南洋兄弟煙草公司廣告

早先英美煙公司的買辦任伯彥以上海“永安堂”名義,在許昌西關京漢鐵路東側為英美煙公司購買土地98畝,建成許昌煙葉收購站和烤煙廠,把間接收購變為直接收購。南洋兄弟煙草公司進入許昌後,又在京漢鐵路西側買下土地近100畝,同樣設立了收煙場和複烤廠。

後果可想而知,兩家公司為了爭奪市場,展開了一輪激烈的烤煙收購價格戰。英美煙公司為了吸引賣煙農民,先是把每磅煙葉的收購價從0.2元提高到0.25元。南洋公司不甘示弱,又把價格提高到0.3元,就這樣,經過好幾個回合的爭奪,煙價竟然被抬到了0.5元多。最終,南洋公司還是因為財力不足而敗下陣來,許昌烤煙的收購權被英美煙公司全部壟斷。

不過好景不長,1925年“五卅”運動爆發,許昌各界群眾也掀起了抵製洋貨運動。北伐開始後,馮玉祥的部隊進入河南,英美煙公司的外籍員工紛紛撤離。據1951年1月24日《人民日報》所載《許昌煙業的血淚史》一文說:“1927年大革命的火焰燃燒到許昌後,在工人、農民極端痛恨之下,便一把火把英美煙公司點起來燒了,大火整整燒了一個多月,使它不能很快恢復。”

經過此番大火,英美煙公司遭受重大損失,暫時告別許昌。

大買辦鄔挺生與許昌煙葉公司

英美煙公司被迫撤離後,一直試圖重返許昌,並成功地進行了政府公關。1931年,英美煙公司董事長歐文爵士來華,與財政部長宋子文商談如何恢復河南煙草市場,並承諾改進河南的煙葉種植系統。

同年7月,宋子文派人陪同公司煙草專家牛森(Neusan)等人到開封拜訪河南省政府主席劉峙,並致函劉峙:“大英煙有限公司的牛森先生正途徑漢口去許昌重新開辦公司的烤煙廠,希望河南省政府發布一個給他們保護的文告,同時要指示許昌縣長給予一定的保護。我已得到保證,該公司將安排支付這幾年烤煙廠應付的稅款,所以我要求你友好地給他以保護,並指示許昌縣長也照此辦理。”

經過一段時間的秘密籌備,1932年,英美煙公司委託華人買辦組建了許昌煙葉股份有限公司,買辦中的頭面人物鄔挺生。鄔挺生名卓然,字挺生,他是蔣介石的老鄉,早年在上海中西書院讀書,練就一口流利的英文。後來鄔挺生分別加入過英美煙公司和南洋兄弟煙草公司,成為商界巨頭和大買辦。許昌煙葉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後,鄔挺生擔任經理兼董事長。

鄔挺生(1877-1935),浙江奉化人

鄔挺生走馬上任後,英美煙公司重掌當地煙草業命脈,同時也兌現承諾,幫助許昌農民對煙葉進行改良,還組織了美種煙葉改良委員會。

為了讓農民更好地掌握種煙技術和經驗,煙草專家牛森還在1934年編寫出版了一本煙草科普讀物,名為《美種煙葉指南》。該書圖文並茂、淺顯易懂,序言如此寫道:“許州及其附近各處,多產煙葉,茲欲提高及改良其火烤後之質料,自早春播種,至秋季上市,其間一切焙製方法,是以詳為敘述,編為小冊為宜。農人種煙,宜用科學方法,其改良之程度,應使其不僅與在國內各處之煙爭勝,且應於產於外國者角勝,吾所編輯之各項材料與方法,或已有為一般農人所熟知者,但吾為使此冊完備起見,故不避重複與繁瑣之嫌耳。”

應該說,牛森、鄔挺生在許昌推廣種植美種烤煙,不僅帶來了優質的煙種,而且在當地普及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對許昌成為全國著名的優質烤煙產區起到了促進作用。

儘管如此,以“許昌煙葉股份有限公司”的名義重返許昌的英美煙公司,還是遭到了許昌當地同行的極力排斥。鄔挺生接連收到襄城煙幫同業公會的恐嚇信,內容都是警告他不要繼續開展業務,否則會有生命危險。

1935年12月30日下午,鄔挺生在辦公室查看完账目,在警衛的陪同下坐人力車去往許昌城裡家中。到城門口,兩人下車步行,經過第二道城門的時候,迎面走來兩個便衣人突然掏出手槍,一個打中了警衛的胸膛,另一發子彈擊中鄔挺生的頭部。鄔挺生當場斃命。

鄔挺生被殺後,公司顧問牛森給上海英美煙公司匯報:“人們公開議論說,有人雇傭了以此為生的帶槍歹徒暗殺鄔先生,酬金是1萬元。此外,如果許昌煙葉公司繼續工作下去,那麽筆者也將被殺。”不料一語成讖,就在牛森代替鄔挺生主持公司工作一年後,他也沒有逃過被暗殺的命運。

“煙城”輝煌

1936年12月,許昌煙葉公司董事會終於決定撤出許昌,從此,英美煙公司只能按照原來的辦法,通過當地煙行和轉運公司間接收購許昌煙葉。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許昌英美煙公司全部撤回上海。1941年太平洋戰爭開始後,日軍佔領上海,英美煙公司的卷煙銷售和煙草原料輸入陷入困境,反而促使中國內地國產卷煙迎來發展的機遇期。

京漢鐵路途經許昌,便利的交通條件也使許昌發展成為重要的煙葉運輸樞紐。

到1947年底,許昌全城大小煙行已發展到150家左右,煙市的繁榮,也帶動了許昌城市發展,當時許昌城固定人口僅四五萬人,但流動人口就有三萬多人。現在南大街兩側的高大建築物,也都是1940年至1947年期間興建的。

1947年,中國共產黨解放軍挺進中原,拉開了解放許昌的序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營許昌烤煙廠在南洋兄弟煙草公司許昌烤煙廠的舊址上建立起來,隨後又不斷擴建新廠,到1980年底,全許昌煙區一共有7個大小烤煙廠,年複烤能力3億斤左右,尤其許昌烤煙廠的規模最大,年複烤能力在1.5億斤以上。

從建國以來到1985年底,許昌全區共烤煙30多億斤,佔全國烤煙總收購量的50%左右,煙草毫無疑問地成為當地財政的支柱產業。許昌卷煙廠生產的“金許昌”“帝豪”等品牌,更是許多老煙友的最愛。

許昌煙是濃香型的代表。

80年代中後期,隨著雲南煙草的崛起和控煙理念在全社會的普及,許昌烤煙逐漸風光不再,乃至被人遺忘。然而對於這座曾經的“煙城”來說,這又未嘗不是促使其擺脫單一煙草經濟、優化產業結構的良機。

參考文獻

1.李耕五:《許昌烤煙發展史話》,許昌烤煙發展史話編輯委員會出版,1992年

2.陳曦:《煙草種植與許昌地區的社會經濟變遷》,河南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

3.[美]班凱樂:《中國煙草史》,皇甫秋實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