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巴黎聖母院大火,給上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帶來了哪些啟示

法國當地時間4月15日傍晚,有800多年歷史的法國巴黎聖母院突發大火,由於火勢凶猛,大火蔓延至巴黎聖母院內部,巴黎聖母院的尖塔和屋頂大部分焚毀。

上海正邁向全球卓越城市,保護優秀的歷史文化遺產是留住城市溫度和城市文脈的重要方式。對此,澎湃新聞記者專訪上海市建築科學研究院李向民、蔣利學,許清風、施凱捷、王卓琳五位建築領域專業人士,探討這場令舉世震驚的大火給上海帶來哪些啟示。

上海優秀歷史建築和文物建築主要為木結構和磚木結構,在房屋結構和內部構建方面都面臨著一些火災隱患。 本文供圖:上海建科院

澎湃新聞:上海的歷史文化遺產是否同樣可能面臨火災等風險?

蔣利學:上海歷史文化遺產眾多,例如老城廂地區、思南公館附近片區、衡山路片區等,均是上海重要的歷史風貌保護區。這些地區同樣可能面臨火災風險。上海市建築科學研究院房屋質量檢測站的調查表明,上海的優秀歷史建築和文物建築主要為木結構和磚木結構,面臨的火災隱患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在房屋結構方面,目前這些老建築耐火等級低,關鍵受力木構件和拚接構件耐火極限較低;長期的風乾開裂使木構件容易被點燃、蔓延,一旦引燃會增大建築的火災荷載密度。

在內部構建方面,坡屋面木構件密集,容易形成立體火災和轟燃。房屋的電氣線路老化嚴重;消防設施落後、消防通道不達標、防火分隔不到位等問題也屢屢出現,一旦出現火災,極易蔓延。

澎湃新聞:具體應該采取哪些防範措施?

蔣利學:根據我們日常實踐,總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防範措施:1)在不影響優秀歷史建築保護要求的前提下,通過採用防火石膏板、阻燃塗料、傳統地仗保護層、石灰膏抹面等技術措施,合理提升關鍵受力木構件的耐火極限。2)木材採用阻燃處理使其達到難燃,大大降低火災蔓延速度和燃燒速度。3)在總體保護的前提下,合理設置防火分區和消防隔斷,有效提高優秀歷史建築的防火能力。4)更換老化的電氣線路,增加防火安全保護裝置,加強防火安全綜合管理,切實減少火災風險。5) 增設室內消防設施、自動噴淋、探測和報警系統,改造消防水源,保證消防通道暢通,顯著降低火災損失。6)規範日常消防管理和加強消防安全教育培訓,提高防火安全意識。

澎湃新聞:巴黎聖母院火災事件,對上海的歷史文化建築保護有哪些啟示?

李向民:目前,上海有五批1058處優秀歷史建築,巴黎聖母院火災告訴我們,政府和主管部門應充分認識優秀歷史建築安全和預防性保護的重要性,加強歷史建築保護政策的執行力度。

首先是通過科技手段。要及時通過精細化檢測和三維掃描技術,建立優秀歷史建築的數字檔案,包括全景和三維詳細數據等,為優秀歷史建築的保護修繕提供關鍵數據。

應加快建立優秀歷史建築的“病歷檔案”與巡檢雲數據平台,為優秀歷史建築的保護和勘察設計、病害治理等提供數據和技術支撐。

在日常巡查方面,當優秀歷史建築出現明顯影響結構安全和正常使用的情況時,需及時進行針對性的修繕。由於優秀歷史建築設計建造年代的設計標準普遍較低,在優秀歷史建築修繕過程中,應提升建築的整體抗震性能和防火能力,並考慮採用最新技術,提高整體安全性能。

建築是城市生命的延續,法國民眾對建築有敬畏和愛護的心態,這是很難得的,也是值得上海學習的地方。

建築室外三維雷射掃描截圖

澎湃新聞:目前,上海在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中採用了哪些新技術?

王卓琳:這兩年,在技術領域,上海進步神速。目前,我們已經開始借助三維雷射掃描技術和無人機攝影測量技術等,利用BIM模型等先進技術幫助文物建築的修繕、複原或重建。

例如,在宋慶齡故居的修繕中,我們採用3D掃描技術,把宋慶齡用過的家具、筷子等,用3D掃描實現存檔。所有的物件都在滾動播出,讓大家能夠直觀地看到所有曾經使用過的文物;在華東理工大學的校區修繕中,使用無人機採用360度的傾斜攝影,結合地形定位和即時技術,定位到關鍵地標。

目前,上海正在進行“一幢一冊”數據的雲平台建設,把所有歷史保護建築的技術保存。未來,後人閱讀雲平台的數據,就像打開一本建築學的“歷史書”,每一次修繕采取的手段、技術和方案,都將記錄在案、一覽無余。

澎湃新聞:如何評價上海歷史文化遺產的整體保護水準?目前上海做出了哪些措施和努力?

許清風:我認為,上海歷史文化遺產的整體保護水準在全國領先。上海是中國首個將近現代建築單獨作為保護類別的城市,目前,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已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法律制度和管理機制,明確了根據歷史文化風貌區不同特色制定保護規劃,確定了整體性、原真性、可持續性和分類保護等基本保護原則。

上海實行的城市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制度,已初步形成了點、線、面相結合的保護對象體系,有效保護了上海的城市風貌。其中,“點”是指優秀歷史建築和文物保護部門,“線”是指風貌保護道路(街巷)與風貌保護河道,“面”是指歷史文化風貌區和風貌保護街坊。

目前上海市人民政府已公布了五批優秀歷史建築共1058處。此外,還有44片(41平方公里)歷史文化風貌區(其中12個為中心城歷史文化風貌區,32個為浦東新區和郊區歷史文化風貌區),119處風貌保護街坊和167條(第一批144條,擴充23條)風貌保護道路(街巷)。

宋慶齡故居全景漫遊展示

澎湃新聞:未來,上海在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領域,將有哪些新的規劃和設想?

施凱捷:根據《上海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為了實現上海建立更富魅力的人文之城,規劃期內上海將保護風格獨特的歷史遺產,力爭擁有不少於2處世界文化遺產,大幅度提高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公共預算比例。我們具體的規劃和設想有:

首先,加強對歷史城區的整體保護,積極保護歷史城鎮與歷史村落,並在舊區改造中采取多種手段開展搶救性保護工作。希望可以實現“自循環”。

其次,拓展歷史文化保護對象,在已劃定歷史文化保護對象的基礎上,增加風貌保護街坊、風貌河道等保護類型,增補裡弄住宅、工業遺存、工人新村、傳統校園、歷史公園等文物和各類歷史建築,加強保護代表上海地方文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歷史記憶、社會生活等非物質要素。

第三,創新歷史文化保護機制,建立保護對象常態化增補機制,完善分級分類保護更新機制,加強歷史資源活化利用,完善歷史保護的政策配套與支撐,適時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同時,加強區域文化共融共通,探索水鄉古鎮聯動開發和世界文化遺產申請等策略,共同促進江南文化以及中國歷史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文物物件掃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