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脫貧攻堅在和縣

  近年來,和縣縣委、縣政府堅持把脫貧攻堅工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認真貫徹“縣抓落實、工作到村、幫扶到戶”的工作機制,堅持“一把手”負總責,縣、鎮、村三級書記齊抓落實、強力推進扶貧八大工程,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2017年底,和縣共實現13個貧困村全部出列,7238戶15537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也由建檔立卡時的3.94%下降到0.37%,下降3.57個百分點。目前,尚有641戶1624貧困人口未脫貧。

  推進產業扶貧工程 

  在“金菜地”產業扶貧上,立足蔬菜產業這個最大的資源優勢,投入財政資金2047.6萬元,實施以貧困戶為主體、“一村一業一社”為依托、新型經營主體為帶動的“金菜地”脫貧工程。重點發展蔬菜主導產業,適當發展特色林、水產、文旅等補充產業,使產業扶貧覆蓋所有貧困村和貧困戶,確保獲得持續穩定收益。首先組建專業合作社,在貧困村分別成立村級專業合作社,吸納所有貧困戶為社員。同時,以村集體資產組建公司,公司以部門會員身份加入合作社。縣財政給予每個專業合作社30萬元的啟動資金。其次,建設標準蔬菜基地,在貧困村,按照“四個一”標準(建一個標準化蔬菜基地、配一組水肥設施、建一套經營用房、修一條物流通道),由縣財政出資建設一個涵蓋溝渠路林、水肥一體等配套設施齊全、平均規模為100畝(露地蔬菜70畝,設施蔬菜30畝)的蔬菜產業基地。

  目前,貧困村建成1202.5畝蔬菜產業基地。基地常年種植瓜類、茄果類、葉菜類等蔬菜品種,各類蔬菜年產量達4000噸左右,年產值約1200萬元。在每個非貧困村利用小額信貸和土地雙向流轉,按照一戶一畝的大棚蔬菜面積,推進蔬菜基地建設。最後,構建利益聯結機制,採用“經營主體+合作社+基地”的模式,基地所產生的效益,由經營主體和合作社定比分成,合作社所得利益按章程分紅。依托“金菜地”脫貧工程,實現村集體增收、貧困戶脫貧。村集體年均可增收3-4萬元,每戶貧困戶年均保底分紅2000元左右。

  在“金平台”電商扶貧上,利用信福小屋“互聯網+”發展電商扶貧產業,建立“滿籃和鮮”公益電商平台,以電商平台為主體,利用互聯網銷售貧困戶種養的農特產品。貧困戶從銷售農特產品中獲得較好的經濟收益,激發了貧困戶擴大種養規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香泉鎮新建村的貧困戶老彭通過電商平台賣老鵝,當拿到一疊疊鈔票時,開心地合不攏嘴。為此,幫扶幹部即興編了脫口說:“掌上和州好,滿籃和鮮妙;老鵝呱呱叫,家窮難賣掉;上網一掛單,分鐘就掃光;現金當場交,老彭開顏笑。電商扶貧讓貧困家庭的“庭院經濟”走上“金平台”。自5月20日上線以來,銷售額突破210萬元,直接帶動810戶貧困戶戶均增收1000餘元。目前已實現13個貧困村電商扶貧驛站全覆蓋。

  在特色種養上。采取“四帶一自”模式,重點支持貧困村、貧困戶因地製宜發展蔬菜種植、畜禽養殖、水產養殖、特色林等種養業。堅持“四個全覆蓋”,即項目全覆蓋、產業全覆蓋、科技幫扶全覆蓋、主體帶動全覆蓋,全縣實施產業項目(包括特色種養業、光伏產業、電商產業、鄉村旅遊產業等)幫扶貧困戶7482戶(不含標注戶、死亡戶),戶項目覆蓋率達100%;發展特色種養業貧困戶6214戶,其中達省標2136戶,超額完成省下達任務;13個貧困村均發展一個特色種養業項目,其中5個貧困村實現“一村一品”。同時安排156名科技人員和106名村級防疫員,點對點幫扶6214戶特色種養業貧困戶,進行技術指導、培訓、資訊、動物免疫、銷售等服務;527個經營主體帶動7085戶貧困戶,主體帶動貧困戶實現特色種養業產業全覆蓋。2016年、2017年兩年還建設25個村級光伏電站,現已全部並網發電,累計發電105.05萬千瓦時。

  推進就業扶貧工程

  在“金鑰匙”公益扶貧上,積極動員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工作中,由團縣委、縣婦聯、縣工商聯、縣總工會等部門共同發起設立“金鑰匙”扶貧公益基金,用於開發扶貧公益崗位,讓有一定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實現就近就業。現已籌集資金2345.7萬元,共安排貧困戶就業7920人次,累計發放工資321萬元,為就業貧困人口年均增收6000元左右。

  全縣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5303人,2017年省下達該縣技能脫貧培訓任務100人,實際完成177人,佔任務數的177%;年度貧困人口就業任務179人,完成332人,佔任務數的185.5%。該縣推行“扶貧驛站+扶貧車間+扶貧基地”新模式,與22家企業簽訂合作協定,為貧困戶創造工作崗位721個,同時建立扶貧車間3個。截至2017年底,舉辦實用技術培訓30多場,2000餘名貧困人口參與培訓。

  推進智力扶貧工程

  在“金飯碗”教育扶貧上,堅持扶貧先扶智,針對農村幼稚園教師緊缺的實際,創新實施貧困家庭學生定向培養鄉村幼兒教師計劃,讓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免費進入馬鞍山幼兒師范學校學習,完成學業後以政府購買服務崗位的方式進入農村幼稚園任教,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目前,已有22名貧困家庭子女簽訂了定向培養協定。同時與馬鞍山職業技術學院合作,在和縣設立新校區,免費為貧困家庭子女提供就業培訓,引導貧困戶通過職業技能教育獲得一技之長,實現就業增收。

  教育扶貧政策的全面落實,對1822戶2112名貧困家庭在校生,應補盡補各類教育資助269.55萬元;實施“雨露計劃”共補助333人次81.9萬元;發放37人扶貧助學貸款30.02萬元。

  推進“雙基”建設扶貧工程

  在戶容戶貌提升上,全縣開展貧困家庭戶容戶貌提升工程,重點開展貧困家庭“暢通三路”工程,結合農村環境全域治理及美麗鄉村建設,保障貧困戶家庭的用電安全、飲水安全、出行安全,通過戶容戶貌的提升,不斷改善貧困群眾的落後面貌,增強他們脫貧致富的自信心。目前,全縣1084戶戶容戶貌提升已全部竣工。利用9.84億元,實施3757個基礎設施項目(其中:財政扶貧專項資金實施20個路線暢通工程、3個少數民族發展項目),投入9961.7萬元建設公共服務項目341個,已全部完工。實施危房改造工程906戶,已全部竣工。

  推進社保兜底扶貧工程

  通過動態調整,對享受社保兜底政策貧困戶重新比對核實,兜住民生底線,做到應保盡保。多年來,和縣低保線標準一直高於扶貧線標準,2017年,全縣累計發放低保金2728.5萬元、五保供養金861.1萬元。

  推進健康扶貧工程

  落實“351”“180”健康脫貧政策,在此基礎上,結合該縣實際情況,於2017年9月1日起啟動實施 “051”政策,即貧困人口在省內就醫,按照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補償,在縣域內醫療機構實行免費就診。為提高貧困人口綜合醫保補償率比例,該縣頒布了“051”政策。通過實施此項政策,該縣貧困人口縣域內就診率從2017年6月前的62.95%提高到12月底的88.5%,綜合補償率由65.75%提高到89.88%。同時,把“180”提高到“190”,即補充醫保再報銷比例,也由80%增加到90%,主要目的是提高貧困人口慢性病門診補償率,減輕長期慢性病貧困人口家庭經濟負擔,此舉將該縣慢性病門診補償比例由86.7%提高到95.1%。貧困戶還享受市裡頒布的“省外一拓展”政策,即貧困人口在省外轉診就醫自付費用封頂至1.5萬元,其余費用由財政兜底。全面實行“一站式”醫療結算,實現“三個全覆蓋”,即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簽約醫生服務全覆蓋、免費贈送貧困戶健康大禮包全覆蓋、縣財政代繳貧困戶新農合參保費全覆蓋。截至2017年底,累計享受健康脫貧政策的貧困人口33389人次、補償金額5765.63萬元,其中:“180”補償金額132.89萬元。

  推進金融扶貧工程

  2017年,省下達和縣扶貧小額信貸任務3730萬元。去年底,和縣共發放扶貧小額貸款5184戶1.95億元,完成省下達任務的522.7%,貧困戶獲貸率65.8%,其中發放戶貸戶用1583戶1462.2萬元,戶貸戶用率27.7%。安排風險準備金2147.1萬元,撥付貼息資金536.1萬元。該縣還建立健全風險管控和監測機制,由各鎮加強對戶貸企用企業的貸後管理,及時了解企業生產經營狀況,組織貧困戶參觀企業,安排有務工條件的貧困戶到企業就業,督促企業按時給貧困戶發放分紅;貸款銀行加強對戶貸企用貸後跟蹤,確保扶貧小額貸款安全有效。

  推進社會扶貧工程

  全縣127個包村部門2940名幫扶幹部共幫扶106個村、7879戶貧困戶,其中縣鎮幫扶幹部2825人,市幫扶幹部115人。嚴格資金和項目管理,保障資金投入。2017年,安排財政扶貧專項資金4937.7萬元,實際支出資金4937.7萬元,佔各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的100%,其中:中央、省、市財政專項扶貧資金2753.4萬元;縣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2184.3萬元,佔當年新增財力31%。同時,安排清理的財政存量資金815.6萬元,佔2017年收回的財政存量資金中可統籌使用部分的70.9 %。籌集社會幫扶資金2369.9萬元,全部用於脫貧攻堅工作。

  通訊員  成茂奇 常興勝

  就業扶貧送“春風”

  2018年馬鞍山市工商聯、和縣工商聯會員企業專場招聘會在和縣人力資源市場舉行。此次招聘會由馬鞍山市工商聯、和縣人社局、和縣工商聯牽頭,和縣經濟開發區、和縣扶貧辦聯合舉辦。參加招聘企業有47家, 2187個就業崗位,讓目不暇接的各類求職者如沐春風。

  通訊員 方業秀

  脫貧故事一則

  小道子的“吳哥”

  小道子,原名朱發道,家住善厚鎮萬元村小林場。小道子是個苦命人,父親早逝,長兄娶親後分家單過,他和母親相依為命,可前年母親病逝。小道子本是個厚道人,其貌不揚,說話拖泥帶水,在親朋的張羅下,好不容易娶了個婆娘,可是婆娘高度智障,是個孬子,不能生也不能養。小道子是個好心人,把孬子婆娘當個寶。可是,就在去年,婆娘撒手人寰,小道子成了孤家寡人。

  在多次下鄉走訪中,鎮幫扶幹部吳曉飛結識小道子。因為年歲相仿,兩人就成了“哥們”。小道子人厚道,但不傻,幫左鄰右舍乾活從不惜力,在村裡口碑很好。見吳曉飛把自己當作“哥們”幫扶,小道子的心裡是洶湧澎湃的激動。萬元村是貧困村,孤苦伶仃的小道子自然成了貧苦戶。在“吳哥”的宣傳下,小道子知曉許多扶貧政策。小道子家住山邊,山上的林地可養雞,山下的水塘能養鴨和魚。他就找到“吳哥”傾訴心願。“吳哥”說,這主意好,力挺小道子發展養殖。 

  現在的小道子整天忙得不亦樂乎。在產業扶貧資金的幫扶下,他承包15畝魚塘養魚,飼養250隻土鴨,家前屋後還散養數十隻土雞。作為“金鑰匙”工程的受益人,他被聘為林場巡林員,月工資900元,並入股“金菜地”,可以坐地分紅。這下小道子有事做了,也不想那些傷心事。吳曉飛隔三差五地來看看他,幫他出謀劃策,“哥倆”無話不談。一次臨別時,小道子拉著吳曉飛的手哽咽道:“吳哥,你待我比我親—親哥還—親。”

  通訊員  王智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