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疫情下的危與機

意大利,羅馬,古羅馬廣場。2017年11月17日

持續了兩個多月後,國內新冠疫情終於進入尾聲,這場突如其來的隔離化生存差不多可以告一段落了。不過從全球看,疫情遠未結束,一場全球性的衰退似乎不可避免,而我們,可能不得不繼續承受疫情帶來的各種短期和長期的後果。

大疫當前,旅遊業很慘,疫情可能給中國旅遊業造成超兆的損失;餐飲業很慘,有人推斷,餐飲業可能是另一個損失過兆的行業;航空運輸業很慘、電影院線很慘、實體零售業很慘……既然是危機,大家都很慘,比慘沒什麽意義。

北京,空曠冷清的購物中心。2020年3月8日

不少人在談論,如何在危機中尋找機遇,比如遠程辦公、遠程教育、在線娛樂等。說實話,我對於那些僅僅為了解決短期內出不了門的問題,或者僅僅為了滿足特定時期的需要而出現的所謂機會,興趣不大,危機一結束,機會就如鳥獸散。比如,把院線電影搬到線上來發行,在電影院開不了門的時期當然有意義,但當疫情結束,人們終究還是要回到電影院去,電影上線並不是一個真正的機會。在家點外賣不錯,但外出吃飯的體驗終究是無法替代的,外賣就算是個機會,也是個七八年前就出現的機會,而且疫情之後,它也無法成為一個取代堂食的機會。

3月初,在本就門可羅雀的購物中心,我看到湊湊火鍋線下店堅強地開張了,但幾乎沒有食客。本來不做外賣的湊湊,緊急推出了火鍋外賣產品,包裝簡陋到幾乎損害品牌的程度,一看就是臨時突擊上線的。但前兩天我聽說,湊湊的線下店重新排起了長隊,北京還沒解除一級響應呢,人民就迫不及待地要報復性開吃了。當然湊湊的外賣業務還是保留了下來,包裝應該可以更加正式一點了吧。

也有人說,需求創造機會,災難永遠不會創造機會。可實際上,人類的很多進步,都是因災難而產生的。飛機成為最安全的交通方式,並不是它天生安全,而是因為每一次災難都成為讓它變得更加安全的機會。

《人類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說:“是的,危機終將過去,我們大多數人會幸免於難——但是我們生活的世界將不再一樣。”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世界是平的》一書的作者托馬斯·弗裡德曼說,世界將分為“B.C.(新冠前)的世界”與“A.C.(新冠後)的世界”。

如果我們注定要面對一個“不再一樣”的世界,不管我們願意不願意,為了適應那個世界,我們一定會發現一些“不再一樣”的機遇。

丘吉爾說:“永遠不要浪費一場好危機”。災難當然是壞事,如果我們不能因災難而變得聰明一點,那就白白浪費了一場災難。

疫情期間,以5G、AI、工業互聯網和IoT為代表的“新基建”,被按下了加速鍵,代表了一種明確的政策導向,即數字化基礎設施將取代傳統的“鐵公基”,成為拉動“新冠後”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對互聯網行業來說,應該讓目光穿透疫情,而不是看到口罩搶手就撲向口罩,額溫槍需求旺盛就撲向額溫槍,那跟別的投機分子有什麽區別?

不久前,我專門問了下有讚CEO白鴉,疫情對有讚的影響,無論正面還是負面。有讚是做企業服務的,他們對企業未來的動向應該會更加敏感。白鴉告訴我,疫情之下,大量的傳統大品牌動員自己的員工、門市粉絲、公眾號粉絲,在微信小程序和直播裡面做特賣。“這些人以前都是我求著,手把手地帶,”白鴉說,“現在他們自己主動來了。”疫情促使全業態加速擁抱互聯網,這種感受特別明顯。企業這麽做當然是在應對危機,但也不只是應對危機。

疫情中,任正非在跟華為WeLink團隊座談時說:“WeLink的戰略機會窗已經出現,我們要撲上去,撕開它,縱向發展,橫向擴張……WeLink從企業辦公場景、2B這個業務做起,我認為是可以的。”

有時候,某些更先進、更便利、更有效率的方式沒有被普遍接受,不是因為它們天生不被接受,只是它們需要一個被了解的契機。自從發現了網絡預約掛號,我就再也沒在任何一家醫院排隊掛過號。真正有優勢的東西,讓你用了就回不去。

1月30日,騰訊健康聯合微醫、好大夫在線、企鵝杏仁、醫聯、丁香醫生等五大互聯網醫療服務平台,針對新冠疫情,提供免費在線義診服務,向大眾提供實時權威的在線谘詢服務,並助力緩解線下醫院壓力。

免費義診屬於為應對疫情而采取的非常措施,我並不認為這是個機會,但從教育用戶,培養用戶習慣的角度說,這又確實是一個機會。其實很多時候,如高血壓、糖尿病這類慢病,並不需要患者總往醫院跑,如果能夠在線複診,在線開藥續方,對患者、對醫院都是更有效率,而且更經濟的方式。

在線問診、在線買藥其實早就存在,也很方便,但人沒被逼急,就算更方便他也未必接受。此外還有一個障礙,在線藥店沒有跟醫保對接,也大大限制了用戶的接受度。

疫情期間,廣州、東莞開展試點推動“互聯網+”慢性病醫療服務納入醫保報銷,並開通微信醫保支付,打通了線上慢病複診的最後一個環節。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廣東省人民醫院等多家醫院,慢性病患者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的互聯網醫院,在線複診、開藥續方、在線醫保支付,然後藥品配送到家,足不出戶就能完成整個看病流程。

2月末,騰訊聯合國家政務服務平台共同推出的“防疫健康碼”,匯總了來自衛生健康、移民管理、民航、鐵路等方面的數據,為公眾提供本人防疫健康信息相關查詢服務,助力各地區疫情精準防控和有序復工複產。疫情管控下,對電子健康碼等能力迫切需求,也在為未來的個人健康信息管理打下基礎,並且以此為基礎,打下醫療體系從“治病”為核心向以“健康管理”為核心的轉變,這個趨勢代表著更大的機會。

不過,改變個人相對容易,今天只要能用手機支付,誰還會用現金?但要改變一個行業,則很難,你不但要告訴行業,這是未來,最好還要讓它親眼看到,親身體驗到。

2月初,來自汶川二小的四川省特級教師的吳逢高,通過騰訊教育旗下的在線教育平台騰訊企鵝輔導,把自己為小學五年級準備的科學課,變成了一堂有20萬人同時在線聽課的超級公益大課。這種在線課堂,即使在疫情之後,也仍然可以為四五線城市和農村的孩子們提供優質的教育內容。這是在線課堂的長遠價值,而不只是疫情中的一種無可奈何的應對措施。

所謂機會,不只是為了應對當下,更應該著眼未來,當下提供了通向未來的契機。

2月28日,教育部黨組印發通知,部署統籌做好教育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發展工作,強調要進一步做好在線教育教學,既要明確當前線上教學“教什麽”和“怎麽教”,又要不斷探索開學後課堂教學與線上教育的有機結合。線上教學被視為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內容,有助於促進教育公平化。

騰訊總裁劉熾平不久前對投資者說:“公司在遠程辦公業務上有非常多的投資,因為我們注意到了越來越多企業和機構的數字化需求,這是未來的趨勢,而新冠疫情加速了這個趨勢……當疫情過去,大家都能復工複學之後,在線遠程辦公的使用量也會變少,但是用戶在經歷了這一切之後,會將部分工作學習放在網上。另外,用戶也會發現線上辦公的高效率,比如不需要為上一個小時的課,在路上花兩個小時。總之,短時間的大量線上應用反映了我們對於線上辦公趨勢的預期。”

劉熾平所說的,其實就是疫情下的危與機。而真正的機會,就是投資於趨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